首页期刊导航|耕作与栽培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耕作与栽培
耕作与栽培

熊玉唐

双月刊

1008-2239

gzzp@chinajournal.net.cn

0851-5283650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耕作与栽培/Journal Culture with Planting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方性农业科普刊物。以应用为主,宣传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和造就农业科技人才,探讨和研究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重大技术改革,力争农业高产、稳产、高效率低消耗,新的栽培技术研究报告,典型经验总结,试验研究报告,科技成果,专题讲座,知识介绍,工作方法和有关论文,译文,国内外农业科学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余庆县甘薯优质品种筛选试验初探

    杨丽美
    89-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合余庆县种植的甘薯地方品种,本文收集了余庆县的甘薯本地品种 5 个,与外引的 2 个品种进行种植试验,从地上部分鲜重青储、薯形卖相价值、结薯数、优质薯率、产量、品鉴口感等综合分析,筛选出本地甘薯品种大窝苕、水果苕、西瓜红,以及外引品种商薯 19 号等 4 个品种作为主推品种,本地品种竹丫苕、黄心苕的口感、产量等表现较差,但从种质资源保护考虑,可考虑在有资质的资源保护单位种植.

    甘薯品种筛选试验

    "优质红稻+"最佳循环种植模式初探

    黄光文严菊张凯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出"优质红稻+"最佳循环种植模式进行推广应用,开展了"优质红稻+"最佳循环种植模式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对比"优质红稻+马铃薯""优质红稻+油菜""优质红稻+小麦"三种循环种植模式的产值及红稻的生长情况,发现"优质红稻+马铃薯"较"优质红稻+油菜"循环种植模式增收1181.02元/667 m2,较"优质红稻+小麦"循环种植模式增收988.44 元/667 m2,较传统模式,即前茬闲置,来年种植水稻模式增收 1523.68 元/667 m2.因此"优质红稻+马铃薯"为最佳循环种植模式.

    优质红稻马铃薯油菜小麦循环种植模式

    3个小麦品种在桐梓县的比较试验

    卢启坤代永红杨万红张福贵...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桐梓县推广的优良小麦品种,对黔麦 18号、黔麦 20 号、川麦 104 等 3 个小麦品种进行抗病性、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黔麦 18 叶锈病、条锈病病害发生率、病害指数低;川麦 104 叶锈病、条锈病病害发生率、病害指数最高,株高最高的是川麦 104,为 84.65 cm;黔麦 18 和黔麦20 号株高差异不大,就整体而言均属于矮秆小麦,在本试验中均未发生倒伏.3 个品种间生育期川麦 104 最短,黔麦 18 号和黔麦 20 号仅相差 2d,3 个品种生育期在 190~200 d之间,生育期适中.从产量上看,川麦 104 产量最高,其次是黔麦 20 号,黔麦 18 号最低.在桐梓县小麦品种川麦 104 综合表现最好,黔麦 20 号次之,黔麦 18 号表现最差,在生产中可选用川麦 104和黔麦 20 号进行推广,但在推广中要注意防治叶锈病和条锈病.

    小麦品种病害指数产量

    小型玉米收割机在贵州山区适应性分析与优化建议

    吴桂芝闵航陈宇熠任永飞...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玉米收获率,课题组引进了一台 4YZ-1 型小型玉米收获机,开展了适应性研究、试验及分析,阐述了该机型在山地作业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具改进优化的建议,为小型玉米收获机械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山区玉米收获机械适应性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密度配置优化研究

    夏加胜贾世平陆英燕李思梅...
    100-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贵州黔西南州山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以玉米品种金玉 932 和大豆品种黔豆12 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种植密度对玉米和大豆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A2 B5(金玉 932 在 49500 株/hm2 和黔豆 12 在165000株/hm2)种植密度为黔西南州 3∶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最优配置.

    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密度

    不同施肥方法对遵辣9号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富权申晋徐昌文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不同施肥方式对遵辣 9 号的影响,了解辣椒在当地的最佳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期为大面积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施用有机肥、习惯施肥、测土配方施肥 3 种不同施肥方式对遵辣 9 号进行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 种施肥方式中测土配方施肥对遵辣 9 号的生理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鲜椒产量为 1407.1 kg/667 m2.

    遵辣9号施肥产量

    碧江区18个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谭浪向红梅饶有祥易有广...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合碧江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口感佳、品质好的鲜食玉米品种,本试验在等行基质育苗移栽的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 18 个鲜食玉米品种(糯玉米组 6 个品种,甜加糯玉米组 11 个品种,甜玉米 1 个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万糯 2013、万糯 2000、万彩糯 6 号、荆恒一号产量高,且籽粒色彩斑斓、抗性强、口感好、品质优,商品性好,可在碧江区海拔 260 m区域种植.

    鲜食玉米品比试验产量

    黔东南州10个甘薯品种品比试验研究

    杜磊冷劲松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 10 个甘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得出甘薯产量排序为:龙薯 9 号>莆薯 32>黔薯 2 号>浙薯 13>徐渝 34>黔薯 1 号(ck)>黔薯 5 号>广薯 87>黔紫薯 1 号>紫云红芯薯,其中龙薯 9 号与其余 9 个甘薯品种产量差异极显著,莆薯32 与黔薯 2 号、浙薯 13 和徐渝 34 等 9 个品种产量差异显著.从藤蔓生长情况看,黔薯 5 号,黔紫薯 1 号等品种地上藤蔓茂盛.最终筛选出龙薯 9 号、莆薯 32 等甘薯品种具有薯块产量和大薯率较高等优点,作为饲料和加工薯而言,比较适合在黔东南州大面积推广,而黔薯 5 号、黔紫薯 1 号等品种地上藤蔓茂盛,根据当前市场对甘薯产品多元化需求较大,可进一步探究作为叶菜型甘薯的食用品质及多次采摘产量情况.

    甘薯品种筛选产量

    强光照温和稻区不同丢秧密度对野香优莉丝产量的影响

    李林江徐道艺李龙珠刘洪梅...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黔西南州强光照温和稻区野香优莉丝适宜的丢秧密度,在兴义市开展了 5 个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丢秧密度 1.4 万穴/667 m2 产量最高,达 608.92 kg/667 m2,其次是密度 1.6 万穴/667 m2 和 1.2 万穴/667 m2,产量分别为597.36 kg/667 m2、580.3 kg/667 m2,与密度 1.4 万穴/667 m2差异不显著,密度 1 万穴/667 m2 和 1.8 万穴/667 m2 产量显著低于 1.4 万穴/667 m2.综上,在黔西南州强光照温和稻区及相似生态区域,建议丢秧密度 1.2 万~1.6 万穴/667 m2.

    野香优莉丝钵苗丢秧密度产量

    子莲新品种太空66号的选育

    徐金星揭志辉郑兴汶唐记平...
    115-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空 66 号是从太空莲 36 号品种自然杂交 F1 代群体中选育获得的子莲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 200 d左右,花单瓣,红色,叶上花明显,有效蓬 5200 蓬/667 m2 以上,褐子期鲜壳莲粒重 4.1 g,通芯白莲粒重 1.09 g,实粒数平均 15 粒/蓬以上,授粉后 14d的莲子 Vc 含量 56.2 mg/100 g,总糖含量 4.83%,抗腐败病,发病株率在 8%以下;增产明显,产量较主栽子莲品种增产 10%左右.该品种于 2020 年 7 月通过江西省园艺学会组织的专家组现场鉴定,2023 年被江西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西省科技成果.

    子莲品种选育太空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