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陈蔚文

双月刊

1007-3213

gzzyxb@gzucm.edu.cn

020-36585268;36585013

510405

广州市机场路12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中医药综合性、学术类刊物,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主管单位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厅。本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包括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22个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收载;是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医药教学、科研、临床的专业人员及国内外中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湿证相关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倪小佳黄海燕苏晴徐曜...
    531-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广东地区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与中医湿证相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调查330例广东常住居民脑血管疾病风险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湿证诊断、量化评分及脑卒中风险评级,总结湿证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诊断为湿证的研究对象共306例(占92.73%),风险组诊断为湿证人群的占比为93.82%(258/275),略高于健康组的87.27%(48/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91,P = 0.112),而风险组的湿证量化得分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24,P = 0.025).(2)在具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对象中,评价时间(χ2 = 26.11,P = 0.001)、脑卒中风险等级(χ2 = 8.85,P = 0.031)、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χ2 = 9.28,P = 0.015)是脑血管病风险人群湿证等级的影响因素.[结论]湿证是广东地区人群常见的中医证候;具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尤其是脑卒中高风险人群、脑卒中或TIA病史患者,其湿证程度明显增高;未来在广东开展脑卒中预防工作应考虑湿证的评估与干预.

    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危险因素湿证流行病学调查广东地区

    超重/肥胖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与人体成分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冉津川谭展扬孙文善陈海冰...
    539-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人体成分分析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针灸埋线专病门诊就诊的有完整中医体质和人体成分检测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体质量组(BMI<24 kg/m2)、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症组(BMI≥28 kg/m2),分析3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中医体质与人体成分的关系.[结果](1)共纳入315例患者,其中正常体质量43例,超重85例,肥胖症187例.(2)正常体质量人群体质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虚>肝郁>湿热>阳虚>阴虚,超重人群体质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虚>肝郁>湿热>阳虚>阴虚,肥胖症人群体质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虚>阳虚>湿热>肝郁>阴虚,超重/肥胖症组体质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湿热>阳虚>肝郁>阴虚.正常体质量人群与超重/肥胖症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质量和超重/肥胖症患者均以单一体质较多,兼夹体质少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基础代谢均与阳虚质呈正相关,与湿热质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阳虚质分数上升1分,基础代谢增加0.54 kcal;湿热质分数下降1分,基础代谢减少1.005 kcal.[结论]在上海地区,肥胖可能是体质改变的主要阶段;肥胖症患者体质除脾虚外,阳虚、湿热、肝郁的占比也较高.在中医体质与人体成分关系方面,基础代谢与阳虚质呈正相关,与湿热质呈负相关,故阳虚质和湿热质患者要注意自身基础代谢水平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中医体质人体成分分析超重肥胖症相关性研究上海地区阳虚质湿热质

    中医体质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病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吕水英殷继超徐鹏刚刘德玉...
    545-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医体质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发病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西安市第五医院(即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的准则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判定,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调查的方式收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社会人口学、生活习惯、临床症状、中医体质等情况,调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疾病诱发因素;采用二进制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病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以偏颇体质居多,其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分别占33.00%、14.00%、18.00%.(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Ⅰ、Ⅱ、Ⅲ级亲属的患病率分别为56.25%、40.00%、25.00%;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率方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均为阳性,而其Ⅰ、Ⅱ、Ⅲ级亲属的HLA-B27阳性率分别为44.31%、30.67%、15.63%.(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程与气虚质、骶髂关节炎级别与气郁质、年龄与血瘀质呈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表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程和年龄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其中病程与气虚关系密切,年龄与血瘀关系密切.[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为高度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HLA-B27相关;阳气亏欠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基本的体质特点,而湿热质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进展过程(尤其是疾病活动期)的主要体质类型,且随病程的延长会加剧病情和气虚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体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

    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研究

    黎宇璇田妮于蓝钟瑞英...
    550-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干眼患者性别、年龄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探讨干眼的病因病机.[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干眼患者244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1)性别分布方面,244例干眼患者中,男性96例(占39.34%),女性148例(占60.6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分布方面,<45岁患者124例(占50.82%),45~60岁患者81例(占33.20%),>60岁患者39例(占15.98%),其中<45岁的患者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2)证型分布方面,244例干眼患者中,肝肾亏虚证89例(占36.47%),气滞血瘀证75例(占30.74%),脾肾亏虚证69例(占28.28%),阴虚湿热证11例(占4.51%),其分布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亏虚证>阴虚湿热证.(3)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方面,<45岁的干眼患者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占41.94%(52/124),45~60岁和>60岁的干眼患者均以肝肾亏虚证为主,分别占46.91%(38/81)和53.85%(21/39).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128,P<0.01).(4)不同性别的中医证型分布方面,在男性干眼患者中,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占39.58%(38/96);在女性干眼患者中,以肝肾亏虚证、脾肾亏虚证多见,分别占41.89%(62/148)、31.08%(46/148).不同性别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2.610,P<0.01).[结论]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肾亏虚证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干眼的好发人群与性别、年龄有关,且性别、年龄对中医证型具有一定倾向性.

    干眼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性别年龄

    肝系疾病发生与患者出生日期五运六气特点相关性分析

    徐梓桥吴艺锋黄腊平
    55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系疾病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特点,分析肝系疾病发生与患者出生日期五运六气特点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肝系疾病患者的住院病例共5 057例,统计分析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特点.[结果]肝系疾病患者发病与主运、主气、客气、客主加临、运气相合密切相关;主运中,金运时期出生者患病率最高,火运最低;主气中,太阴湿土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高,太阳寒水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低;客气中,阳明燥金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高,少阴君火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低;不同客主加临时段中,客气相生或相克主气为顺关系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高,主气与客气为同气关系时段出生者患病率最低;在不同运气相合特点的年份中,顺化年出生者患病率最高,岁会年出生者患病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肝系疾病发生与患者出生时的主运、主气、客气、客主加临、运气相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肝系疾病出生日期五运六气金运太阴湿土阳明燥金顺化年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沈正寅单静怡朱凌宇
    562-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加味痛泻要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匹维溴铵片(得舒特)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根据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的分级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总体症状改善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腹痛、腹泻单项症状改善疗效和停药4周后的复发情况.[结果](1)总体症状改善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为43.33%(13/30),组间比较(χ2检验),治疗组的总体症状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单项症状改善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治疗组腹痛、腹泻症状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24/30)、90.00%(27/30),对照组分别为43.33%(13/30)、46.67%(14/30),组间比较(χ2检验),治疗组的腹痛、腹泻症状改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量表评分方面,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IBS-QOL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复发情况方面,停药4周后,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4.00%(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4%(8/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痛泻要方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

    加味痛泻要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生活质量焦虑状态

    强力枇杷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和IL-6、CRP、PCT水平的影响

    王寸寸蒋亚林张孝飞陈珂...
    569-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强力枇杷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和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痰热阻肺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强力枇杷露治疗,疗程为5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咳嗽、咳痰、气短和喘息)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及其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炎症因子IL-6、CRP、PCT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5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77.50%(31/40),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咳嗽、咳痰、气短、喘息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肺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FEV1/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血气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PaO2、SaO2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PaO2、SaO2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PaCO2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对照组为7.50%(3/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枇杷露治疗痰热阻肺型AECOPD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抑制炎症反应,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强力枇杷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阻肺型肺功能炎症因子临床疗效

    益肾固精抗炎方对气阴两虚型狼疮性肾炎患者IL-18、TGF-β1、抗ds-DNA抗体及补体C3水平的影响

    黎海翔唐咏婕周仕群杨敏...
    575-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益肾固精抗炎方(由白茅根、党参、山茱萸、牡丹皮、枸杞子、菟丝子、淮山药、炙黄芪、茯苓、熟地黄等组成)在气阴两虚型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6例气阴两虚型L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肾固精抗炎方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同型半胱氨酸(Hcy)、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抗双链DNA(ds-DNA)抗体转阴情况.[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3%(55/58),对照组为75.86%(44/58),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 = 5.453,P<0.05).(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主症积分(浮肿、乏力)和次症积分(腰膝酸软、便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肾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炎性因子及纤维化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L-18、TGF-β1、Hcy、Cys 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的T细胞亚群CD4+、CD4+/CD8+及补体C3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6)抗ds-DNA抗体转阴方面,观察组的抗ds-DNA抗体转阴率为77.59%(45/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17%(32/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阴两虚型LN患者而言,联合益肾固精抗炎方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肾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益肾固精抗炎方狼疮性肾炎气阴两虚型炎性因子纤维化补体C3ds-DNA

    益气化瘀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对VEGF,IGF-1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

    潘红梅张忠勇马金荣李国华...
    583-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汤(由黄芪、山药、茯苓、炒芡实、旱莲草、金樱子、焦山楂、女贞子、丹参、益母草等组成)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DN)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将90例DN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降糖治疗和控制血压、调节脂代谢紊乱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化瘀汤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及血清VEGF、IGF-1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为75.56%(34/45),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3个月后又均较治疗1个月后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肾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等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各项肾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血清VEGF、IGF-1水平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VEGF、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VEGF、IGF-1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益气化瘀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N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下调血清VEGF、IGF-1水平,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益气化瘀汤羟苯磺酸钙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肾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健脾和胃膏贴脐联合四逆和胃安神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小倩周军怀褚雪菲刘莹...
    58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健脾和胃膏贴脐联合四逆和胃安神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DGP)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胃不和型DGP伴焦虑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健脾和胃膏贴脐联合四逆和胃安神汤加减的中药颗粒剂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GCS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胃排空时间、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胃动素(MOT)、胃泌素(GAS)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脱落情况: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有4例患者脱落,对照组有3例患者脱落,最终共有93例患者纳入疗效统计,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47例.(2)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44/46),对照组为76.60%(36/47);组间比较(χ2检验),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包括脘腹痞闷不舒、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差)和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GC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胃排空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治疗组对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GCSI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胃排空时间的缩短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浆MOT、GAS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后,2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FBG、2h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2组治疗后的各项糖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A总评分及其精神性焦虑因子、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8)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健脾和胃膏贴脐联合四逆和胃安神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DGP伴焦虑状态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患者胃动力,抑制炎症因子的发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健脾和胃膏四逆和胃安神汤2型糖尿病胃轻瘫焦虑状态肝胃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