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寒主收引"理论探讨温肾通络法对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116例肾阳虚型DN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肾通络方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肾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以及24h尿蛋白定量(24h Upro)值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3%(55/58),对照组为75.86%(44/58),组间比较(x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膝酸冷、肢体浮肿、神疲畏寒、夜尿增多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血糖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FPG、HbA1c、2hP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肾纤维化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Ⅳ-C、PCⅢ、HA、L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血清炎性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hs-CRP、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肾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Scr、BUN水平和24h Upro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安全性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45%(2/58),对照组为8.62%(5/5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寒主收引"理论的自拟方温肾通络方可有效缓解肾阳虚型DN患者腰膝酸冷等症状,改善肾纤维化及肾功能,降低血糖值,减轻炎症反应,且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