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头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脂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各40例.3组患者均采取头针、体针及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头针留针30 min,观察1组头针留针1h,观察2组头针留针2h,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外周血CR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改善程度,并评价3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1)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2组对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及对FMA、BBS、MBI评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P<0.01),观察1组对FMA评分的改善幅度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NIHSS、BBS、MBI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头针运动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头针留针时长呈正向时效关系.(2)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的外周血CRP、FPG水平和两观察组的TG、LDL-C水平以及观察2组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后3组间的外周血CRP、T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观察2组对CRP、TG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CRP水平的改善幅度又明显优于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3组患者的TC水平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方面,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晕针、断针、血肿等不良反应,且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平稳,脉搏、血压、呼吸频率等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头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且留针时长呈正向时效关系,以头针留针2h方案疗效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