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陈蔚文

双月刊

1007-3213

gzzyxb@gzucm.edu.cn

020-36585268;36585013

510405

广州市机场路12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中医药综合性、学术类刊物,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主管单位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厅。本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包括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22个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收载;是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医药教学、科研、临床的专业人员及国内外中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符文彬治疗放射性脑病经验探析

    高金凤王舢泽邓颖黄熙畅...
    1493-1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符文彬教授基于"治病求本"原则,提出"从阳论治"放射性脑病,指出放射性脑病的主要病机是阳气虚弱、脑神失养、痰瘀阻窍,采用"补阳通阳并行""从心胆论治神",并配合任督二脉腧穴调神通窍的方法,运用"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模式,共奏扶阳治神之效,可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疾病发展进程.

    针灸放射性脑病从阳论治心胆论治名医经验符文彬

    电针水沟穴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陈欣莫倜刘淑文李兰竹...
    1498-1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水沟穴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水沟穴治疗.每周治疗5d,共治疗3周.治疗3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分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为81.25%(39/4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NIHSS评分、BI评分、FM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L-6、hs-CRP、Hey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炎性因子的IL-6、hs-CRP以及Hey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水沟穴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和生活能力,有效降低炎性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电针水沟穴温针灸急性脑梗死炎性因子同型半胱氨酸临床观察

    项针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赵楠楠尚高岗赵鑫
    1504-1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项针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项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2组患者吞咽时舌骨垂直与水平移动幅度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对照组为67.50%(27/4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WST、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WST、SS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舌骨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舌骨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SP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S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为25.00%(10/4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血清SP水平,增加舌骨位移距离,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

    项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舌骨运动位移血清P物质临床观察

    头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和血清C反应蛋白、血糖、血脂的影响

    钟琪蔡海燕金炳旭霍湛新...
    1510-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头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脂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各40例.3组患者均采取头针、体针及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头针留针30 min,观察1组头针留针1h,观察2组头针留针2h,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外周血CR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改善程度,并评价3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1)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2组对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及对FMA、BBS、MBI评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P<0.01),观察1组对FMA评分的改善幅度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NIHSS、BBS、MBI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头针运动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头针留针时长呈正向时效关系.(2)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的外周血CRP、FPG水平和两观察组的TG、LDL-C水平以及观察2组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后3组间的外周血CRP、T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观察2组对CRP、TG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CRP水平的改善幅度又明显优于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3组患者的TC水平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方面,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晕针、断针、血肿等不良反应,且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平稳,脉搏、血压、呼吸频率等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头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且留针时长呈正向时效关系,以头针留针2h方案疗效更显著.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头针疗法留针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脂

    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张叶涵唐明黄凡蔡科达...
    1517-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焦调气针法治疗.连续治疗14d.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膈肌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WBC、CR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WBC、CR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CPI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CPI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膈肌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膈肌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33/36),对照组为75.00%(27/3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能明显促进患者炎症因子的吸收,改善膈肌活动度,临床疗效显著.

    三焦调气针法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炎症因子膈肌活动度临床观察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的选穴规律

    丛珊张军风李虹王猛...
    1522-1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科学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6、IBM SPSS Statistics 21、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①共纳入68条针刺处方,涉及腧穴100个,总使用频次536次;②腧穴使用频次排前5位的分别是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丘墟、三阴交;③核心腧穴配伍为阳陵泉-悬钟,并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分别为申脉-照海、委中-昆仑、血海-环跳-丰隆-足三里、太溪-阴陵泉-三阴交、解溪-太冲-悬钟-丘墟-阳陵泉.[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针刺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多以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丘墟、悬钟为核心,优先考虑足三阳经、五输穴的应用,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可为临床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提供参考依据.

    针刺脑卒中下肢痉挛足三阳经五输穴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巨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的选穴规律

    李慧唐巍常慧敏沈萍...
    1530-1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巨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3年9月收录的巨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的相关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高频腧穴共现网络图;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腧穴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结果]①共纳入104篇文献,提取针灸处方136条,涉及腧穴107个,总频次1 267次;②腧穴使用频次前10位的分别为合谷、曲池、足三里、肩髃、外关、阳陵泉、三阴交、手三里、太冲、悬钟;③所选经脉主要为手、足阳明经及足少阳经;④选穴多在上、下肢及头项部;⑤在腧穴配伍方面,合谷-曲池的支持度最高;⑥前25位高频腧穴可分为4个有效聚类群;⑦巨刺常联合头针、康复训练、普通针刺等方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结论]现代巨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重视阳经的使用,同时亦选用阴经穴位调和阴阳,疏通经络,重视腧穴的近治作用,遵循中医治病整体观.

    巨刺脑卒中偏瘫选穴规律阳经调和阴阳腧穴近治数据挖掘

    针刺联合参芪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吴天思张春敏林晓华秦玉璇...
    1537-1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参芪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参芪活血方治疗.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价量表(EHP-5)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对照组为77.14%(27/3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99、HE4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CA125、CA199、HE4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SOD、CAT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SOD、CAT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EHP-5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生存质量EHP-5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参芪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SOD、CAT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针刺参芪活血方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生存质量SODCAT临床观察

    腰椎定点扳法联合磁圆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田将妮郭建军
    1543-1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腰椎定点扳法联合磁圆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腰椎定点扳法联合磁圆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核因子κB(NF-κB)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JOA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JOA评分和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NF-KBp65、血清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NF-κB p65、血清IL-6和TNF-α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50.00%(15/3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定点扳法联合磁圆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有效降低血清NF-κB p65、IL-6和TNF-α的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腰椎定点扳法磁圆针腰椎间盘突出症血清核因子KBp6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临床观察

    摩腹法结合揿针对焦虑性失眠大鼠下丘脑睡眠内稳态系统腹外侧视前核的影响

    邱思淦张雪枫古来撒尔·艾克拜尔卢旭昇...
    1549-1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摩腹法结合揿针对焦虑性失眠大鼠睡眠内稳态系统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摩腹组、揿针组和摩腹加揿针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多因素复合刺激法复制焦虑性失眠模型.相应干预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水平,旷场实验检测焦虑应激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下丘脑腹外侧视前核(VLPO)神经元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VLPO脑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基NR1、NR2B和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 Ⅱ)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日间焦虑症状加重,睡眠潜伏期延长、持续时间缩短(P<0.01),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平均游泳总路程和平均逃避潜伏期增加(P<0.01),空间探索实验穿越隐藏平台的次数和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减少(P<0.01),旷场实验运动距离、中央格跨越格数与中央格滞留时间均显著减少(P<0.01),修饰频次与直立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VLPO脑区神经元出现病理损伤,NR1、CaMK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NR2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摩腹组、揿针组和摩腹加揿针组大鼠水迷宫实验学习记忆水平与旷场实验焦虑应激程度得到明显恢复(P<0.05或P<0.01),VLPO脑区神经元损伤改善,NR1、CaMK 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NR2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摩腹加揿针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摩腹组或揿针组(P<0.05或P<0.01).[结论]摩腹法结合揿针可对焦虑性失眠大鼠起到促眠和抗焦虑的疗效,其相关机制可能与调控VLPO脑区NR1/NR2B之间的动态平衡及上调CaMKⅡ表达水平,改善VLPO脑区神经元功能,进而恢复下丘脑睡眠内稳态系统调节作用有关.

    摩腹法揿针焦虑性失眠睡眠内稳态系统腹外侧视前核(VLPO)NMDACaMKⅡ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