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孙绍先

双月刊

1004-1710

hdxbbjb@vip.126.com

0898-66279237

570228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3年,为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就发表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在国内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于1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百年中国历史创造中的传统与创新

    郭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百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就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伟业,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持续推进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进程中不断彰显中国共产党所长期坚持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不仅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而且在创造、创新的基础上推进观念、制度等各方面的创优发展,从而形成了具有世界新型文明属性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在现阶段出现多制共存的"过渡时期"文明的新常态,决定了新型社会主义文明将与其他文明在竞争与合作中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将是世界历史"过渡时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这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新贡献.

    中国历史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文明

    全面展现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的整体成就

    刘跃进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将268部著作分类系年,勾勒出清代《春秋左传》学的起点、学术方法的确立、学术范式的建立、学术与政治的纠葛、精英文化与下层通俗文化的沟通交流等多个面相,全面展现了清代《春秋左传》学在经学、史学、文学方面的成就.清代学者受制于王权,经史考辨虽精,但难以在义理上有所建树,也难有超出时代的史论、史识,但在文章学上,清人对于行文贯通、不平的要求,以及对文章诵读的领会,对现今《左传》文章学研究大有助益.

    清代《春秋左传》史学文章学

    ChatGPT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的逻辑与路径研究

    李欣人王俊杰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Chat-GPT相结合成为重要议题.在ChatGPT的赋能下,可以通过人机共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通过知识流动与知识普及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通过知识共创完成知识共同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的建构,以人机共生推动技术自主创新并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然而,ChatGPT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存在负面影响,体现在知识编造、价值偏向以及顺应式生成等方面.

    ChatGPT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跨文化传播

    城市人口密度、房价与城乡消费不平等

    赵德起唐旺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消费不平等直接影响着共同富裕目标的推进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城市人口密度和房价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构建数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人口密度和房价对城乡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人口密度和房价会分别对城乡消费不平等产生显著的抑制和促进作用,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仍然成立.分位数回归、考虑消费结构和分组回归后的结果表明城市人口密度和房价对城乡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作用机制检验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收入不平等是城市人口密度影响城乡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财富效应和物价是房价影响城乡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缩小平均家庭户规模、增加中规模家庭户比重以及降低大规模家庭户比重都能够通过调节效应抑制城乡消费不平等水平的扩大.本文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为缩小城乡消费不平等及扩大内需提供了政策启示.

    城市人口密度房价城乡消费不平等

    中国绿色税收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

    刘磊周阳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强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本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实证研究2010-2020年我国绿色税收的双重红利效应.结果显示:(1)绿色税收对工业废水排放、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以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现阶段中国绿色税收总体上存在环境红利,暂未实现经济红利.(2)在分绿色税收类型的异质性分析中,资源占用型绿色税收和行为引导型绿色税收具有减排效应,环境保护税并未减少污染物排放;行为引导型绿色税收显著降低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保护税和资源占用型绿色税收对其作用效果不明显.(3)在分区域的异质性分析中,东部地区绿色税收对两类污染物排放具有抑制性,中部和西部区域仅有效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三个区域的绿色税收对绿色全要生产率均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为构建实现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中国绿色税收体系,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绿色税收环境保护税双重红利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新发展及我国路径选择

    蔡祖国孙继华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欧美地理标志保护的两种模式均有了最新发展,从而有必要比较两种模式及其与我国的异同.在比较的基础上,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确立与我国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护水平,加快修订国内相关立法;二是加快制定地理标志保护专门法,提升立法级别,确权与保护一体化,专门立法应与商标法有效衔接;三是夯实地理标志保护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推进和完善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地理标志产品的审查标准和流程,提升审查水平和质量.

    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知识产权

    产业政策对光伏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杨洋裴童心李晓晖李忠洋...
    5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光伏产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领域的一张"中国名片",在国家碳减排工作推动下蓬勃发展,但面临"两头在外"困境、产业链之间供需错配、产业政策对产业链发展影响不明等问题.提升光伏产业现代化水平需要考虑产业政策的影响,提高产业链的创新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关键.本研究旨在分析政策补贴对光伏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机制,对应产业政策的初期、调整、退坡三个发展阶段将产业链23个环节分为产业链上、中、下游,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99家企业创新效率;运用Olley-Pakes估计法(OP法)测算144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光伏全产业链总体创新效率不断提升,中下游增速高于上游;产业链总体全要素生产率稳步上升,中下游变化趋势比上游稳定;产业政策的调整有助于提升产业链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光伏产业链产业政策现代化发展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省域国际知名度对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基于文化大数据的分析

    柳建坤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吸引力是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关键因素,但以国家为分析单位的文化距离理论难以解释一国内部入境旅游发展差距现象.本研究提出了分析层次更加多元的文化影响力视角,并且以中国为例考察省域国际知名度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利用涵盖多种国际语言的书籍大数据构建省域国际知名度指标,并将其与省级入境旅游发展相关数据进行匹配,构建了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各省的国际知名度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在控制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交通设施、旅游资源、酒店供应等因素后,省域国际知名度对入境旅游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关于入境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的新文化解释,强调地域文化影响力对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地方政府优化关于入境旅游业的政策设计和营销计划具有参考意义.

    入境旅游省域国际知名度大数据动态面板模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的理论机理与实践进路

    熊磊章琦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在厘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从协同发展的动力、模式、环境和效应等四个维度,阐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的理论机理,全面刻画农村经济系统内部主体的基本特征及行为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是在市场化发展和政策推动的双重影响下,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经营方式自主选择的结果.依据一般规律,从创新农村产业组织方式、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协同发展政策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新发展阶段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的实践进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为破解"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等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协同发展共同富裕

    社保缴费负担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

    黄玉清陈泽艺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保险费是企业重要的劳动力成本,切实减轻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07-2020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社保缴费负担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社保缴费负担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化.作用机理检验结果表明,社保缴费负担降低了经营收益、提高了金融与经营收益差、增强了融资约束,迫使企业通过金融化应对社保缴费负担导致的利润下滑和流动性风险.异质性检验发现,社保缴费负担对不同类型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不同;对于劳动密集度高、金融错配程度高或市场竞争压力大的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与企业金融化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社保缴费负担金融化社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