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服饰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服饰导刊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服饰导刊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方国平

双月刊

2095-4131

HBGZ@chinajournal.net.cn

027-86778286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梨园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大楼317、318室

服饰导刊/Journal Fashion Guide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联系财经实践、传播财经知识、加强财经研究、提高教研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的MWCNTs/TPU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在柔性传感器中的应用

    马向达吴雪琪林少填马向前...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柔性应变/温度传感器的制备主要依赖于涂层技术,但该方法仅适合薄膜基传感器的规模化制备,导致纤维基传感器的发展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以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基体,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导电材料,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可连续生产的MWCNTs/TPU复合导电纤维,并通过研究不同MWCNTs的配比对复合导电纤维的影响,讨论该纤维在柔性传感器中的应用价值.在MWCNTs占比为2.5 wt%时,复合导电纤维表现出高弹性(ε=326.1%)和高拉伸灵敏度系数(GF=3.18),随着MW-CNTs占比增加到5 wt%时,复合导电纤维的弹性和拉伸灵敏度降低(ε=50.3%,GF=2.36),但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以及出色的温度响应性能(灵敏度C=-1.26%/℃,线性关系R2=0.98).该研究为纤维基柔性传感器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热塑性聚氨酯碳纳米管柔性传感器应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玄武岩包芯纱的制备及其编织应用研究

    张文清张瑞成陈斌龚浩然...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玄武岩纤维纱线在编织绳索过程中因磨损而导致绳索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通过摩擦纺纱技术在玄武岩纤维表面包覆水溶性维纶纤维,减少绳索编织过程中玄武岩纤维受到的磨损,并在绳索编织成形后溶解外层维纶纤维,得到玄武岩编织绳索.通过控制原料喂入速度来调整玄武岩包芯纱的表层包覆效果.通过正交实验探究编织夹角、编织速度、编织节距对绳索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绳索编织工艺;对编织绳进行结构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编织速度对编织绳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30 m/min的喂入速度制备的玄武岩包芯纱的包覆效果最好;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编织速度对绳索力学性能影响最大,以11.14 m/h的低编织速度制备的绳索水溶后的结构最均匀,在扭结、弯曲等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

    玄武岩纤维编织绳摩擦纺包芯纱维纶

    氢氧化钠和臭氧复合处理对涤纶织物性能的影响

    王文飞韩宗保王运利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纺织印染行业,涤纶纤维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纤维原料,针对其应用性能等问题,出现了不同的表面改性方法.在这些改性方法中,臭氧处理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探讨用臭氧处理对涤纶纤维表面改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采用氢氧化钠和臭氧对涤纶织物进行复合处理,通过测试表面形貌、粘附力、强力、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亲水性,以及染色性等性能指标,对比分析氢氧化钠预处理、臭氧处理、复合处理对涤纶纤维的影响,为人们更好地利用涤纶纤维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涤纶织物臭氧处理氢氧化钠表面改性粘附性能氧化

    嵌入纺涤棉复合纱线及其织物性能研究

    秦缘彭智勇周淑梅蒋臻...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探究嵌入纺技术对涤棉混纺纱线品质及其机织物的服用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控长丝与短纤维须条的相对位置,纺制三种不同结构的嵌入纱与一种赛络菲尔包芯纱.将嵌入纱与赛络菲尔包芯纱的表观结构、毛羽、条干均匀度、强伸性能进行测试表征,并对比分析了相同规格嵌入纺织物与包芯纺织物的强伸性、耐磨性、柔软性、透气性、吸湿快干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包芯纺涤棉纱线以及长丝与短纤维须条存在位置偏移的嵌入纺涤棉纱线,长丝对称位于成纱三角区外侧且短纤维须条对称位于内侧时,所纺制嵌入纺涤棉纱线的毛羽少,条干均匀,强力高,拉伸性好;相比于包芯纺涤棉织物,嵌入纺涤棉织物的强伸性、耐磨性、柔软性、透气性以及吸湿快干性能均有所提升.

    嵌入纺赛络菲尔纺包芯纺涤棉纱线成纱质量织物性能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猪皮胶原蛋白的工艺优化及胶原纤维的湿法纺丝制备

    徐敏杰唐树淇胡敏蔡光明...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原纤维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用纺织品,广泛用于各类外科手术.为了提高猪皮源胶原蛋白的提取率,设定酶浓度、超声强度、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胶原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探究最佳提取条件,并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猪皮源胶原纤维.结果表明:影响胶原提取率的显著性顺序为:酶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强度,最佳提取工艺的酶浓度为93 U/g、超声强度为162 W、超声时间为58 min,所制备的胶原提取率56.21%,与响应面回归方程预测值相近,说明该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同时,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猪皮源胶原的类型为Ⅰ型,具有完整的三螺旋结构;纤维形貌分析表明猪皮源胶原具有良好的成纤性;力学性能分析表明纺丝液为4.0%浓度的胶原纤维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猪皮胶原蛋白超声波辅助酶法响应面法胶原纤维湿法纺丝

    基于改进ResNet50和迁移学习的服饰分类识别

    郑兴任袁子厚杜焱铭张红伟...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服饰分类方法主要依靠提取图像的纹理、颜色、边缘等特征,过程繁琐且分类精度不高.为了提高服饰图像分类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esNet50和迁移学习的服饰分类识别方法.首先,在ResNet50网络的STAGE5中引入两个池化核大小为2×2,步长为2的平均池化层并配合卷积核大小为1×1,步长为1的卷积层.其次,在最后一个卷积层后面融合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这两个改进方法在降低特征图空间尺寸的同时保留了更多的信息,提升了模型的性能.最后,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将ImageNet数据集上预训练权重迁移到改进的网络中,并使用服饰图像数据集对网络进行微调及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ResNet50网络分类准确率可达90%,在Top1、Top3和Top5分类准确率上分别比原始的ResNet50提升了2.5%、0.4%、0.1%.此外,相较于现有的四个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GoogleNet,VGG-16,MobileNet_v2,AlexNet)有着更高的准确率,验证了其在服饰图像分类识别领域的优越性.

    服饰图像分类注意力机制ResNet50网络迁移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的网格化构建及其应用

    李金键薛元孙侠张堂俊...
    6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将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应用到工业设计中,通过对经典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的架构分析,构建了数字化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及其可视化色谱.首先以色料染色获取红、黄、绿、蓝四个主色,通过二元耦合混色构建基于四主色的连续奥斯特瓦尔德数字化色相环及其混色色谱;以色料染色获取的最高明度的灰和最低明度的灰为基色,基于经典奥斯特瓦尔德八等级明度值的灰度轴,分别构建基于明度值等比、等差、非线性递增三种不同模式下的数字化灰度轴;分别采用等比、等差、非线性递增模式下的灰度轴与色相环中的每个纯色色块以三元耦合混色模式进一步构建数字化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并给出了24个等色相面、8个等白度面、8个等黑度面及8个等纯度面共计680个混色色块的颜色值;最后通过编制算法程序,实现了数字化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的可视化,验证了基于色料染色获取的红黄绿蓝黑白六基色构建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的可行性.

    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耦合混色等比等差非线性灰度轴数字化可视化混色色谱

    孟赛尔色立体的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构建及其可视化

    田晨然薛元孙侠张堂俊...
    8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孟赛尔色立体难于构建的难题,在分析孟赛尔色立体的色彩分布及色相体系、明度体系、彩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并给出了基于七基色(赤道色相环上的5个主色和灰度轴上的南极色与北极色)的数字化混配,获取孟赛尔赤道色相环、灰度轴、边缘色、中间色以及构建孟赛尔色相体系、明度体系、彩度体系的方法;研究并给出了基于孟赛尔色相等级、明度等级、彩度等级的定义构建孟赛尔色立体网格化模型的方法,进一步得到了各网格点对应的位置坐标、颜色值以及七基色混合浓度值的数学表达式;以20色相孟赛尔色立体为例,由赤道色相环上5个彩色主色和灰度轴上南极色、北极色组成的七基色出发,基于构建的孟赛尔色立体网格化模型及网格点颜色值计算方法,获取了20个等色相面色,11个等明度面上678个网格点的颜色值;最后编制的算法程序,给出了20个等色相面色,11个等明度面色谱,实现了孟赛尔色立体色谱的可视化,验证了基于七基色的数字化混色构建孟赛尔色立体的可行性.

    孟赛尔色立体可视化色谱数字化混色七基色

    人物介绍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