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环境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环境与工程
资源环境与工程

刘洪峰

双月刊

1671-1211

zyhjygcbjb@yahoo.com.cn;ree@hbdk.gov.cn

027-83592400

430034

湖北省武汉市古田五路9号

资源环境与工程/Journ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以关注资源、环境与工程,推动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发展为己任的面向基层生产、科研单位的地球科学综合性科技期刊(双月刊)。《资源环境与工程》主要刊登湖北地区地学以及边缘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湖北地学界在省外和国内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报导省外、国外学者对湖北地矿业的研究成果。欢迎省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研究、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资源管理与地矿经济、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岩土工程与勘察、矿产开发利用、矿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鄂北耕地土壤砷分布特征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杨波杨文兵卞超余瑾...
    197-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砷(As)是鄂北地区耕地土壤的主要污染元素之一,其分布特征及生态效应还不清楚.以鄂北宜城、枣阳、随县地区为研究区,采集代表性作物和土壤样品,查明As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布特征、赋存形态以及在作物中的富集特征,探讨As的控制因素,以期为该区土壤污染防治、作物种植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As在表层土壤中更加富集,平均含量为21.11 mg/kg,是全国A层土壤背景值的1.88倍;As以残渣态为主,约占总砷的75%,不稳定态中的腐殖酸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约占总砷的13%;As受酸碱度、养分元素、有机质及铁铝氧化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与pH、P含量、铁铝氧化物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含量呈弱负相关关系;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从土壤吸收转化的As主要富集于根部,其中水稻稻米对根系土壤As的平均富集系数为1.39%,受危害程度高于小麦和玉米.因此研究区耕地土壤中As含量总体偏高,对主要作物,尤其是水稻存在一定威胁,建议采取施用有机肥和含铁土壤调理剂等措施,对As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

    耕地土壤分布特征赋存形态生态效应鄂北地区

    鄂西山区农田土壤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孙奥王芳段碧辉赵敏...
    204-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环芳烃(PAHs)因其在环境中的广泛性和稳定性以及特殊的毒性受到广泛关注,而土壤中PAHs可能通过皮肤接触或农产品食用威胁到人体健康,因此研究土壤中PAHs的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以鄂西山区(咸丰县)农田土壤为例,分析不同类型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其潜在来源及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咸丰县农田土壤中PAHs分布总体较为均匀,其浓度均低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PAHs主要来自于混合源(如煤/生物质燃烧源、液体化石燃料燃烧源、石油源);PAHs总体为低生态风险,对儿童和成人不存在明显的致癌风险.总体上,咸丰地区农田土壤中PAHs污染程度较轻,但重要工业发展区域和主要人类活动区域的PAHs影响值得重视.

    多环芳烃农田土壤咸丰县来源解析风险评价

    降雨条件下浅层土质边坡稳定性流固耦合分析

    王崇敬张龙
    212-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条件下浅层土质边坡稳定性具有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难以通过单一因素作出客观准确地评价.为了探究不同降雨强度和历时条件下黄平县某浅层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岩土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编写FISH语言实现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动态耦合求解.通过岩土试验得出杂填土和黏土层的渗透系数,FLAC3d数值模拟采用流固耦合理论能够综合考虑降雨条件和土体特性对边坡稳定性的真实影响.结果表明,雨水入渗使土体强度降低,杂—黏界面是潜在不稳定最主要的薄弱结构面;最大孔隙水压力集中区域随降雨强度增大逐渐向边坡内部转移;边坡张裂缝可将暴雨(100 mm/d)形成的地表径流快速导入杂—黏界面使其加速活化,边坡更快进入欠稳定状态(Fs=1.15).

    降雨土质边坡流固耦合FLAC3d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上饶黏土质切坡抗滑桩加固方案评价与优化

    石祖峰毕晨洁吴珍云但迈...
    221-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江西省上饶市典型饱和含水率黏土质切坡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组切坡抗滑桩加固有限元模型,分析抗滑桩桩长、桩径以及桩位等因素对切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抗滑桩加固能够有效地减少这类黏土质边坡的塑性变形,减小边坡总滑移量,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在10~18 m桩长范围内,边坡安全系数与桩长呈正相关关系,但当桩长超过18 m后,边坡安全系数增长变缓,抗滑桩加固效果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当桩径在0~2 m之间递增时,边坡总滑移量呈不断减小,但当桩径超过2 m后,边坡总滑移量变化并不明显,表明此时增加桩径对边坡的抗滑效果增加不明显;随着桩位至边坡坡脚处的距离逐渐减小,边坡的总滑移量也在不断减小.因此在设计抗滑桩时可综合考虑桩长,桩径与桩位,以便在满足边坡加固需求的同时还能达到经济效应,减少对材料的浪费,降低施工的难度.

    黏土质切坡抗滑桩有限元模拟边坡稳定性上饶市

    高陡废石边坡生态复绿技术方法研究

    陈兵邹浩刘婷朱文慧...
    23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陡废石边坡在露天开采矿山中普遍存在,是地质灾害和植被景观破坏严重的区域,也是矿山生态修复的重难点.目前对矿山开采形成的直立掌子面的复绿研究关注较多,而对矿山开采形成的废石边坡关注较少.高陡废石边坡复绿技术手段丰富,但从应用效果来看,不同的技术手段适用的条件不同,复绿成效也大不相同.以湖北省黄冈地区5处花岗岩高陡废石边坡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复绿技术,从边坡特征、适用条件、复绿效果及后期维护等维度,以实际案例探讨不同生态复绿技术的适用条件,分析各类生态复绿技术方法的适宜性及优缺点,并提出可行性养护措施,为同类型边坡生态复绿技术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陡废石边坡废弃矿山生态复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