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佃启

双月刊

1008-2603

hdlb@ncepu.edu.cn;hdlb@chinajournal.net.cn

010-61772721(编辑部)010-61772216(主编)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95年7月创刊于北京。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3956/C,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8—2603。《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国际16开本,双月刊,每期正文144页,定价8元,逢双月20日出刊。《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主要栏目有:“电力经济研究”、“能源资源环境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法律与政治”、“语言文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创刊以来,本刊以上乘的编校质量、突出的学术品格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本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书生数据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和来源期刊。近年来曾获得“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北京市高校社科学报一等奖”,“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名刊”,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等荣誉称号。本刊栏目“电力经济研究”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栏目”,主编王佃启获得“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优秀主编”、“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主编”称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担当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魏彤儒张蓓蓓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担当的重要论述,立足大格局、大历史、大时代,从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和培育路径三重维度,既揭示了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的核心要义和实质精神,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回答了新时代青年"为何担当""何为担当""如何担当"的重大时代课题.培养和造就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是习近平基于青年成长成才提出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具有悠久的光荣传统、鲜明的现实指向以及深刻的时代价值;肩负起对人民幸福的担当、对民族命运的担当、对美好世界的担当,是习近平对新时代青年担当丰富内涵的科学阐释;涵养甘于担当的高贵品质、砥砺善于担当的奋进之路、营造敢于担当的成长环境,是习近平对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深刻回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阐明了先锋力量和实践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担当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培育理路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协同性逻辑探析

    孙芳王琼琪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协同思想,是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经验所在,是打赢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的重要方略,是推动改革由点及面、向纵深推进的必然选择.分析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中的协同性逻辑,能够为走出当前改革的深水区、破解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支撑.

    习近平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

    从邓小平南方谈话看改革开放风险防范

    熊标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系统地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是中国改革开放理论的集大成之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破浪前行,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风险防范的思想,是指引中国改革开放行稳致远的理论滋养.具而言之,理论上要防范改革开放共识分化的风险;实践上要防范改革开放思想、政治、经济、组织等具体领域的风险;主体上要防范改革开放事业接班人变质的风险.挖掘南方谈话中内蕴的关于改革开放风险防范的思想,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南方谈话改革开放风险防范

    电力企业建设施工环境合规问题研究——以电力企业中的光伏产业为切入点

    赵旭光杨林霈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光伏能源作为清洁、可再生资源取得了极大发展.但电力企业在光伏施工建设中存在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光伏企业上游电池板生产过程缺少防护措施,忽视生产污染;光伏企业建设施工全过程未进行合理环评,忽视建设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光伏设备寿命到期后回收机制不健全,导致污染扩散;发展过速导致光伏企业准入资质不统一,生产条件未达标的企业准入使生态受到破坏.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以合规建设为契机,构筑一种长效的电力企业环境合规机制.首先在政策层面,通过对企业进行严格的行业准入条件限制和技术升级,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其次,在企业内部建立职业化环境合规监管人员制度,从而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管,防止出现环境污染风险;最后,通过对企业赋加环境污染责任,以环境污染保证金和全过程建设生产环评制度对企业进行合规监管,从而改良减少生态污染,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

    电力企业建设施工生态损害环境合规

    整体系统观下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体系化构造

    王文熹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一项复杂系统性工程,运用立法手段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时代使命.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政治提议,其理论内涵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从形式体系化走向实质体系化提供了基本方向.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实质体系化离不开"立法理念—法律框架—法律制度"的体系化建构.首先,在立法理念上要协同生态环境立法目标,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的多元层次,增强其贯通性和适用性.其次,在法律框架上要打造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法引领、关联法支撑、外围法保障的三维布局.最后,在法律制度上可以将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类型化为风险预防、过程规制、损害救济三大模块.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整体系统观生态文明风险预防过程规制损害救济

    系统观视阈下新污染物治理的法治障碍与改善路径

    都仲秋
    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污染物是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污染形态,它具有区别于常规污染物的特殊属性,危害的隐蔽性更高.传统源头、末端治理的污染控制模式无法对新污染物特性进行有效治理,行政规制中管理职能、体制机制的碎片化亦无法满足新污染物治理的现实所需.新时代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应该贯彻系统性治理理念,把握新污染物治理的整体性特征,完善新污染物法律规范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体制,对新污染物实行全链条式监管.通过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对新污染物的精准治理.

    新污染物系统性治理风险预防全生命周期监管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研究

    赵会茹白振奇
    5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为了指导农村电网投资,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和多属性边界逼近区域比较法(multi-attributive border approximation area comparison,MABAC)的差异化农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首先,综合考虑农村地区差异及乡村振兴战略对农网发展的要求,从农网投资经济效益、供电能力、基础设施情况、地区发展带动、生产生活质量、清洁低碳发展等 6 个方面构建农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最小化主客观权重异质性原则构建基于图模型—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模型,并引入MABAC方法用于解决农网综合效益评价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电网地区差异组合赋权MABAC综合效益

    考虑双碳目标的新型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效率测度

    李涛郭云芬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火力发电行业无疑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有必要对其环境效率进行测度.从传统火力发电企业定义出发提出新型火力发电企业概念,构建考虑碳排放的环境效率评价体系,采用US-SBM模型和GML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角度对 15 家新型火力发电企业 2017-2021 年度环境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型火力发电行业环境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但仍有一定的进步空间,以双碳目标的提出为节点,多数样本企业环境效率改善速度有所提升且其驱动力渐由技术效率转变为技术进步.

    双碳目标新型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效率US-SBM模型

    体系化与去技术化:我国环境法典编纂目的论

    吕志祥付秋池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目的具有能动性,正是因为目的具有能动性,使得主体活动具有方向性,是故环境法典编纂目的反映了预期中环境法典的成果.总览世界范围内的法典编纂历史,对法典编纂目的论的研究始终居于基础性地位受到广泛重视.丰富环境法编纂目的论的内涵是完善我国环境法典学理基础的必然选择.将去技术化纳入环境法典编纂的目的,直面了环境法对开放性的诉求与法典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对解决环境法典编纂一元目的论的痛点有所裨益,有助更好地证成环境法典编纂的必要性,对探寻环境法典制定的最优方案有所助力.

    目的论环境法典法典化法律规范体系化科学立法

    论规范的故意概念对不法与罪责区分论之否定——从一个学术史的考察开始谈起

    石佳宇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学术史的发展角度看,不法与罪责的主客观二分具有多义性.随着法益侵害判断的主观化与归责理论"客观化"原则的倾塌,故意犯在不法层面的行为归属判断的主观性格日渐显现.犯罪故意不是事实的心理要素而是具有规范功能的判断要件.规范的犯罪故意概念应包含认知、行为决意与情绪意志三部分,其中违法性认识应填充于情绪意志之中从而架构起犯罪故意的规范面向,而期待可能性作为个人的行为能力判断则是规范故意的成立前提.至此,罪责阶层的两大主观化要素统一于规范的犯罪故意概念,既有的不法与罪责的二分法将名存实亡.

    不法罪责规范故意违法性认识期待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