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佃启

双月刊

1008-2603

hdlb@ncepu.edu.cn;hdlb@chinajournal.net.cn

010-61772721(编辑部)010-61772216(主编)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95年7月创刊于北京。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3956/C,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8—2603。《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国际16开本,双月刊,每期正文144页,定价8元,逢双月20日出刊。《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主要栏目有:“电力经济研究”、“能源资源环境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法律与政治”、“语言文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创刊以来,本刊以上乘的编校质量、突出的学术品格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本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书生数据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和来源期刊。近年来曾获得“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北京市高校社科学报一等奖”,“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名刊”,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等荣誉称号。本刊栏目“电力经济研究”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栏目”,主编王佃启获得“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优秀主编”、“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主编”称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民至上"理念的学理诠释、历史阐释与时代新意

    陈莹莹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人民至上"理念蕴含丰富的理论内涵.就"人民至上"命题本身而言,既蕴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历史观,又蕴含社会进步以人的进步与发展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观.在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相应地对人民至上理念的阐释也不同.民主革命时期,"人民至上"内蕴"依靠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目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人民至上"凝结"支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追求";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至上"内嵌"为了人民实现生活富裕的发展要求".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把人民比喻成天地、江山、父母、老师,凸显人民地位至上、权力至上、利益至上、智慧和标准至上,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理念的时代内涵.

    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学理诠释历史阐释时代新意

    从"共富"到"共享"与"共同体"的理论飞跃及实现路径

    吴培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 1921 年成立起,中国共产党就担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基础上,共同富裕理论经历了酝酿、形成与深化发展的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党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提出"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基于全球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与人民情怀、天下情怀,提出构建人类"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这是实现"共富"发展目标在新时代的理论飞跃.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实现"共富"、贯彻"共享"理念与构建"共同体"需遵循守正创新、人民至上、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方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

    共同富裕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下情怀

    共同富裕研究的理论反思:研究现状、动态评析与前瞻构思

    汪钊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提出,要使得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21 年 8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又专题研究了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为此,追溯中国学术界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动态意义重大.本文试图对2002-2021 年间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的 60 篇共同富裕文献进行分析,提出一个整合的总体性分析架构.首先,概述学术界近年来对共同富裕的研究概况,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从五方面进行述评:(1)共同富裕的概念界定与丰富内涵;(2)中国化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3)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进展;(4)共同富裕的实现难题与实现路径;(5)共同富裕的衡量标准与测度指标.最后,结合我国富裕社会未来特点提出共同富裕的前瞻构思.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为把共同富裕研究推向深入,需要深化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比较研究、系统研究、跨学科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证研究,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以拓展研究视角.

    共同富裕富裕社会研究现状动态评析前瞻构思

    我国用能权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衔接问题研究

    潘晓滨刘韦廷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体系中分别建立起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前者用于控制用能单位能源使用和消耗的上游环节,后者控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下游环节,两制度有效衔接将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高效协同.两类交易制度存在理论背景的一致性,但同时也面临着法律依据、配额分配方法等不一致的地方.因此,我国未来应从立法路径、制度安排及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入手,为用能权交易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衔接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双碳"目标立法协同制度衔接

    版权许可声明

    39页

    环境规则视角下ESG信息披露模式的制度探析

    杨宇静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气候变化、疫病流行等世界性危机的背景下,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成为绿色金融创新的有力工具.在ESG三个维度中,环境要素获得的政策关注度和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从环境规则的视角出发考察当前ESG信息披露的自律监管、强制监管和公私合作三种模式及其典型代表.中国的ESG信息披露主要采用强制监管与公司自律监管相结合,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整体趋同但仍有差异,环境规则方面的制度建设较为系统,但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以及碳减排方面的信息披露规则仍较缺乏,环境规则碎片化、披露信息漂绿化以及信息披露平台缺乏权威性等现实问题,需要通过优化制度模式、整合环境规则、监管披露行为以及破解信息孤岛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监管模式环境规则

    三孩背景下我国生育支持政策评价——基于十个城市社区的调查分析

    姚建平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当前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对于提高生育率、改善人口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十个城市社区,对其全面三孩政策及其配套生育支持体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生育补贴覆盖面窄且待遇水平有限、生育保险覆盖率低、产假和育儿假等生育休假制度落实存在困难、托幼服务需求难以满足、面向多子女家庭的住房支持政策有待完善等.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的相关政策建议.

    生育支持政策效应生育率

    全周期管理理论视野下超大型城市社区的"城市病"及其治理路径——以北京"回天地区"为例

    刘良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大型城市社区的"城市病"及其治理是当前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的重要难题.北京"回天地区"作为世所罕见的超大型城市社区,呈现出人口过度膨胀、交通严重拥堵、公共服务资源严重匮乏、社区配套及街区公共设施严重短缺等一系突出的"城市病"问题,成为北京以至全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治理的最典型难题之一.基于全周期管理理论视野,"回天地区"城市病的成因主要表现在城市功能空间全周期的分裂,从而导致"单工"城市与"城市功能孤岛";市民生活全周期的割裂,从而导致主体的消解;城市文化全周期的断裂,从而导致场景的消弭;城市治理全周期的撕裂,从而导致权力与权利的失衡.有鉴于此,在超大型城市社区更新改造中应注意把握如下政策路径:缝合既有城市功能空间,构建全周期复合型城市功能区;重新确立市民的主体地位,完善全周期市民公共生活服务体系;强化场景营造,打造全周期城市文化体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赋予城市治理新动能.

    全周期管理超大型城市社区城市病回天地区

    环境案件跨区管辖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路径

    张旭东刘江煌
    7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环境案件跨区管辖制度改革并不彻底,限于被动回应型逻辑的改革举措存在着顾此失彼等诸多问题,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破除对策式思维、强调管辖制度自身的内在规律.从管辖制度的本质出发,英美法系国家提出的实际控制理论是管辖权分配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适性.借助这一理论工具分析各地环境案件跨区管辖模式,可知当前改革所面临诸多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环境跨区管辖权未能实现对环境要素的实际控制以及缺乏权源基础.从实际控制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管辖制度以及环境司法审判资源等具体实际,环境案件跨区管辖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应当坚持以生态功能区为标准划分环境案件司法辖区,分别以一般性地方法院与专门环境法院实现对省域内、跨省环境案件的跨区管辖.

    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划管辖实际控制理论实现性路径

    环境犯罪法益观的检视与提倡

    雷达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作出较大调整,传统的环境犯罪法益观受到冲击.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学人类中心主义所具有的片面化、模糊性缺陷,无法满足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基于保护环境法益的必要性、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代际公平理论的科学性以及以环境权为核心法益的正当性,提倡建构以环境权为内层法益,以环境管理秩序为外层法益的阶层性、复合式法益结构,打破传统人类法益与现代环境法益的思想壁垒,以实现刑法人权保障和秩序维护的双重机能.

    环境犯罪环境权环境要素阶层式法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