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地震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地震科学
华北地震科学

孙佩卿

季刊

1003-1375

he3g@eq-he.ac.cn

0311-85814313

050022

石家庄市槐中路262号

华北地震科学/Journal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报导、交流地震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季刊,主要刊登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实验、观测、考察、理论和科研成果、问题讨论、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论文,以及国内外地震科学研究状况的介绍和评论性文章。主要栏目有地震科技论文、综述、学术论文、短文、科技简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持时组合的地震事件数据序列提取方法

    宁静王秀英赵国存马志霞...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地震触发检测方法及地震工程学中确定地震动持时的方法,构建了一种组合确定持时的方法:首先利用STA/LTA方法确定事件波形的起始位置,然后以括号持时截取和有效持时结合确定事件波形的结束位置.2020 年唐山古冶 5.1 级地震事件记录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实现从大量连续的地震波形数据中快速自动截取关键地震事件数据序列,有利于后续对地震波形数据的快速灾害评估计算和处理应用.

    地震动持时有效持时极震区地震预警唐山古冶地震

    苏洼龙水电站水库地震活动特征

    罗谢杜洪斌周鲁
    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汇总苏洼龙水库地震监测台网 2021 年 4 月 17 日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的地震连续波形,对其进行了时空分析,厘清了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格聂震群的发震特征,并分析了库区地震活动与库区水位的关系,结果表明监测区地震活动主要与区域断裂有关.

    苏洼龙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格聂山区震群库区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冀16井水温潮汐及其长期变化特征

    任佳王秀英李小凡罗娜...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冀 16 井连续 4 年水温观测数据对该井水温潮汐现象展开研究,通过对该井水温观测数据与体应变固体潮理论值对比、井水温潮汐与体应变固体潮相对相位变化对比、井水温潮汐日变及不同时段变化幅度的长期变化特征的研究,认为冀 16 井水温观测数据具有很好的潮汐效应;通过潮汐效应的微动态变化过程,可以解释水温潮汐日变幅度减小的成因.研究表明,利用大量数据对井水温潮汐现象的分析方法可以为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参考.

    冀16井水温观测潮汐效应日变特征长期变化特征

    川32井动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及其机理

    马付红杨志鹏管勇陈秀清...
    86-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找到导致同一井孔在不同地震中表现出不同同震响应现象的原因,以西昌川 32 井 2009 年 8 月至 2021 年12 月动水位数字化分钟值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川 32 井动水位对不同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结果发现:①川 32 井对不同地震表现出不同的同震响应能力;②水震波形态以振荡型为主,少数为阶变、脉冲、复合型;③不同地震同震响应开始时间、同震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④水位变幅与震级和井震距的关系表明,水震波变幅与震级呈正相关,与井震距的对数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在不同地震中,导致同一井孔所呈现出复杂同震响应现象的原因可能为:本地区局部静态应力和动态应力的变化,以及井孔结构、固有频率、水动力条件、地下水类型、水文条件等共同作用.

    川32井动水位水震波井震距井孔结构

    安徽及邻区2013-2022年波速比变化

    陈锡晶刘泽民陈昊张波...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整理中国地震局安徽数字地震台网 2013-2022 年近十年震相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安徽及邻区波速比变化特征.研究发现:"霍山窗"对于安徽地区具有应力调节和能量释放的重要作用;皖中的波速比变化与研究区域整体波速比变化基本一致,空间上波速比自北向南依次增高;将波速比结果进行按月滑动平均,发现研究区域具有明显的波速比周期性变化特征,且在较为明显的波速比下降期内,安徽及周边地区易发生MS3.0 以上地震.

    安徽及邻区波速比和达法

    2022年河北磁县震群与重力场动态变化

    杨雅慧张纳莉刘洪良张展伟...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河北南部地区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研究 2022 年 8-9 月期间磁县震群前后该区域重力场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磁县震群孕育发震对应的显著重力动态变化特征为持续的正重力变化及重力变化梯度带,符合现有的震前典型重力变化异常规律的认识;②该区域 2022 年期次重力观测前震群已发震,孕震区应力已完成部分释放,邻期差分图中重力高梯度带并不显著,未显示明显的能量累积;③观测数据累积最大重力差异性变化为 60×10-8 m·s-2,时变距约 70 km,该区域观测结束后于 9 月 16 日发生ML3.4 地震;④由于流动重力观测受点位布设密度、复测周期等限制,对于临震前重力动态变化、中小震孕震发震演变过程信息的捕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磁县震群重力观测重力场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