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药杂志
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解放军医药杂志

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赵会懂

月刊

2095-140X

jfjyyzz@126.com

0311-87978599

050082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98号

解放军医药杂志/Journal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STPCD
查看更多>>为适应军队医学期刊发展的需要,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华北国防医药》于2011年第一期始更名为《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年期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在保持原有学术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卫生工作视点和重点进行编辑策划和栏目调整,设有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预防医学、临床经验、药学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病理与临床、影像医学、医院管理、信息管理与应用、护理园地、医学心理学、病例报告等栏目,适合各级各类医务人员投稿和阅读。本刊先后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数据库6个国内主要文献数据库收录,被中国药学文摘期刊列为固定收录对象。2003年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5年入选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连续三届获得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期刊奖。欢迎新老读者和作者继续给本刊赐稿和支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18例女性HPV感染亚型分布合并支原体感染情况及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关系

    李媛媛嵇玉蓉马海英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分布合并支原体感染及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行妇科检查的21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检查结果分为宫颈癌组(n=102)、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组(n=61)、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组(n=55).检测3组HPV感染亚型分布情况及支原体感染情况,比较不同宫颈病变患者总HPV感染率、持续HPV感染率和支原体感染率,分析宫颈支原体感染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并明确支原体感染在不同HPV感染状态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检出14种HPV分型,HPV16检出率最高,其次为HPV18、HPV58;宫颈HSIL组检出HPV分型13种,HPV16检出率最高,HPV52、HPV58检出率次之;宫颈LSIL组检出8种HPV分型,前三位分型分别为HPV16、HPV52、HPV31.宫颈癌组总HPV感染率、持续HPV感染率高于宫颈HSIL组、宫颈LSIL组(P<0.05,P<0.01).持续HPV感染阳性者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阴性者(P<0.05).持续HPV阳性且支原体阳性者宫颈癌占比高于宫颈HSIL组、宫颈LSIL组(P<0.05).结论 支原体感染可明显增加持续HPV感染的风险,且是持续HPV感染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协同感染因素,积极监测宫颈病变患者HPV和支原体感染情况对宫颈癌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宫颈肿瘤癌前状态人乳头瘤病毒16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支原体感染

    不同时机行锁骨中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效果比较

    卢鸿超汪伟基魏屹东王毅军...
    53-5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行锁骨中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6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治疗,将行早期手术(受伤至手术≤7 d)的38例设为早期组,行延期手术(受伤至手术>7 d)的26例设为延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CM)评分、生活质量(ADL)评分及上肢活动功能障碍(DASH)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组出血量少于延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延期组(P<0.01).2组末次随访CM各项评分较术前均升高,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P<0.05).2组末次随访ADL评分较术前升高、DASH评分较术前降低,且早期组末次随访ADL评分高于延期组,DASH评分低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延期组(P<0.05).结论 锁骨中段骨折早期开展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较延期手术肩关节及上肢功能恢复效果佳,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锁骨骨折固定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肩关节上肢活动功能障碍手术后并发症

    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效果观察

    叶斯波汪伟基魏屹东王毅军...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与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胫骨髁间棘骨折123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给予微创关节镜下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Lachman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thocord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效果优于微创关节镜下医用钢丝内固定,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胫骨髁间棘骨折关节镜医用钢丝Orthocord缝线Lachman试验手术后并发症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膝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间的作用机制

    王江静刘国强季文辉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并依托相关数据库探讨膝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方法 分别以"osteoporosis"及"knee osteoarthritis"为关键词在相关疾病数据库(Disgenet、TTD、OMIM、Drugbank、Gene-cards)中筛选相关基因,去重后将两组预测靶基因进行映射得到关键靶点,通过string网站获得靶点间相互作用网络,根据节点连接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并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通过相关疾病数据库搜索筛选出与骨质疏松和膝骨关节炎相关靶点分别为875和734个,映射出关键靶点,以节点连接度值≥94筛选出核心靶点26个并导入DAVID数据库获得131项GO富集结果及67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 白细胞介素6、胰岛素、白蛋白、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核心靶点通过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Toll样受体、FoxO、PI3K-Akt等多条特异性信号通路共同影响膝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临床工作中了解两种疾病相关性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较科学的理论基础.

    骨关节炎,膝骨质疏松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Toll样受体

    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

    杜丽君董琼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病原菌在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分布情况,了解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确诊的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155例,分析患者感染致病菌的种类与分布,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用药合理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55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检出阳性样本81例(52.26%),分离出菌株95株,革兰阴性菌69株(72.6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3株(47.83%);革兰阳性菌26株(27.37%).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00%,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95.00%.注射剂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药物利用指数均>1.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产ESBLs菌、药敏用药和药物种类均是患者用药合理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临床治疗时为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应联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支气管扩张症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氧氟沙星磺胺甲基异恶唑

    PCI术中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肌再灌注、安全性的影响

    赵晓东刘斌舒建宇赵荣荣...
    70-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心肌再灌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STEMI 135例,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64例.2组均行PCI治疗,观察组在PCI术中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术后2 h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2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情况,检测术前、术后1个月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2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2组LVESD、LVEDD均较术前降低,LVEF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LVESD、LVEDD降低程度及LVEF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2 h 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2组NGAL及TNF-α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期间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可改善急性STEMI缺血心肌再灌注水平,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降低NGAL、TNF-α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且不会增加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

    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替罗非班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心力衰竭出血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vWF、ET-1、sICAM-1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联合预测价值

    辛艳峰吴振华郭莉清张露...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风险的联合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门诊就诊的稳定型冠心病121例,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AMI分为AMI组(n=31)、无AMI组(n=90).比较2组就诊时、1个月后vWF、ET-1、sICAM-1水平,分析就诊时vWF、ET-1、sICAM-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就诊时、1个月后vWF、ET-1、sICAM-1预测AMI风险的价值.结果 AMI组就诊时、1个月后vWF、ET-1、sICAM-1水平均高于无AMI组(P<0.05);就诊时vWF、ET-1、sICAM-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61、0.739、0.661,P<0.01);就诊时、1个月后vWF、ET-1、sICAM-1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AMI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就诊时vWF、ET-1、sICAM-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5.92 mg/L、11.43 pg/ml、1015.86 ng/L,三者联合预测AMI的AUC为0.868;1个月后vWF、ET-1、sICAM-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04 mg/L、14.54 pg/ml、1077.29 ng/L,三者联合预测AMI的AUC为0.920.结论 vWF、ET-1、sICAM-1与稳定型冠心病病变程度及AMI发生有关,联合检测三者水平可预测AMI发生风险.

    稳定型冠心病心肌梗死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细胞黏附分子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sST2、BNP、AngⅡ的表达及意义

    杨东骆昌云刘川曹润...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135例的临床资料作为房颤组,同时选取急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律87例作为窦性组.比较2组血清sST2、BNP、AngⅡ水平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sST2、BNP、AngⅡ水平,同时分析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房颤组血清sST2、BNP、AngⅡ水平均高于窦性组(P<0.01).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2组血清sST2、BNP、AngⅡ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房颤组高于窦性组(P<0.01).心功能分级、sST2、BNP、AngⅡ水平升高是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sST2、BNP、AngⅡ水平作为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其不仅可以用于判定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病情程度,还是心力衰竭合并房颤预后的危险因素.

    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脑钠肽血管紧张素Ⅱ危险因素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

    张翠兰赵汉儒李玲苏佩琼...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132例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组,其中骨量正常组50例,骨量减少组42例,骨质疏松组40例;另外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老年人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骨密度及血清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临床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关系,以及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组骨密度、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且骨质疏松组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血清钙、血磷、骨钙素(BGP)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24 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Ⅰ型胶原胶联蛋白羧基末端肽(CTX-Ⅰ)水平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钙、血磷、BGP水平低于骨量减少组,24 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CTX-Ⅰ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骨密度与空腹C肽呈正相关(r=0.304,P=0.007);骨密度与25-羟基维生素D呈正相关(r=0.198,P=0.023);空腹C肽与25-羟基维生素D呈正相关(r=0.397,P=0.001).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空腹C肽、25-羟基维生素D相关,且与骨代谢指标水平有关.

    糖尿病,2型骨密度C肽25-羟基维生素D骨钙素Ⅰ型胶原胶联蛋白羧基末端肽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牙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治疗牙周炎并牙龈出血效果观察

    邓行华牟云蒋峻嵩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牙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对牙周炎并牙龈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牙周炎并牙龈出血8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牙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及探针深度,检测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牙周指数及探针深度均低于对照组,IL-10、TGF-β高于对照组,Th17、Treg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牙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治疗牙周炎并牙龈出血效果好,能够改善牙周指标、血清学指标,安全性较高.

    牙周炎牙龈出血米诺环素牙龈下刮治术牙周指数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