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药杂志
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解放军医药杂志

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赵会懂

月刊

2095-140X

jfjyyzz@126.com

0311-87978599

050082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98号

解放军医药杂志/Journal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STPCD
查看更多>>为适应军队医学期刊发展的需要,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华北国防医药》于2011年第一期始更名为《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年期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在保持原有学术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卫生工作视点和重点进行编辑策划和栏目调整,设有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预防医学、临床经验、药学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病理与临床、影像医学、医院管理、信息管理与应用、护理园地、医学心理学、病例报告等栏目,适合各级各类医务人员投稿和阅读。本刊先后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数据库6个国内主要文献数据库收录,被中国药学文摘期刊列为固定收录对象。2003年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5年入选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连续三届获得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期刊奖。欢迎新老读者和作者继续给本刊赐稿和支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曲美他嗪通过mTOR信号介导的自噬对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李晓丽王洪江池洪杰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TMZ)通过mTOR信号通路抑制过度自噬对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利用乳鼠原代心肌细胞构建心肌细胞损伤模型.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Model+TMZ组、Model+西罗莫司(RAPA)组、Model+TMZ+RAPA组.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观察各组自噬小体及自噬流,并检测LC3-Ⅰ/Ⅱ、P62、Bax、Bcl-2、Caspase-3及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odel组细胞凋亡率、LDH、LC3-Ⅰ/Ⅱ、Bax、Caspase-3水平高于Control组,Model+TMZ组低于Model组,Model+RAPA组和Model+TMZ+RAPA组高于Model+TMZ组(P<0.05);Model组SOD、P62、Bcl-2、mTOR水平低于Control组,Model+TMZ组高于Model组,Model+RAPA组和Model+TMZ+RAPA组低于Model+TMZ组(P<0.05).Model组心肌细胞自噬荧光积累,自噬流增加,加入TMZ后抑制受损心肌细胞中的自噬流,自噬小体数量减少,RAPA可部分抵消TMZ抑制自噬的作用.结论 TMZ可能通过激活mTOR通路抑制过度自噬,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

    曲美他嗪西罗莫司细胞凋亡乳酸脱氢酶自噬肌细胞,心脏大鼠,Sprague-Dawley

    miR-211-5p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表达分析

    孙亚云苏建华张俊华马永宾...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R)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miR-211-5p表达情况.方法 取SPF级成年大鼠40只,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MCAO/R+溶剂组(Vehicle组)、MCAO/R+miR-211-5p组(Mimic组)、MCAO/R+anti-miR-211-5p组(Antagomir组),每组10只.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及miR-211-5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Vehicle组存活率低于Sham组,Longa评分升高,miR-211-5p处理后存活率升高,Longa评分降低(P<0.05).Mimic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较Vehicle组降低,An-tagomir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高于Mimic组(P<0.05).与Sham组和Vehicle组比较,Mimic组miR-211-5p表达量升高,Antagomir组表达量降低,Antagomir组miR-211-5p表达量低于Mimic组(P<0.05).Mimic组BDNF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Antagomir组BDNF表达量最低(P<0.05).结论 miR-211-5p表达与大鼠MCAO/R损伤相关.

    脑损伤脑缺血再灌注mRNA-211-5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

    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分析及对患者骨代谢、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伶伶陶盛能赵敏程之明...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21年1月我院92例多发性骨髓瘤,按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研究组予VTD方案治疗,对照组予VD方案治疗.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骨代谢因子[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及CD4+/CD8+)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ALP、BGP、CD3+、CD4+及CD4+/CD8+上升,TPINP、CD8+下降,其中以研究组变化最为显著(P<0.05,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确切,可恢复溶骨与成骨均衡状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多发性骨髓瘤VTD方案碱性磷酸酶骨钙素CD4+

    外周血miR-92a、miR-424、miR-145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徐孟肖航宇张曜蒲小兵...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外周血微小核糖核酸(miR)-92a、miR-424、miR-145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68例食管癌作为食管癌组,另纳入6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外周血miR-92a、miR-424、miR-145相对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miR-92a、miR-424、miR-145相对表达量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分析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外周血miR-92a、miR-424、miR-145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癌组外周血miR-92a、miR-424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miR-145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1).ROC曲线分析发现,外周血miR-92a、miR-424、miR-145相对表达量均对食管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食管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外周血miR-92a、miR-424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92、0.511、0.496、0.404,P<0.05),与miR-145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475、-0.382,P<0.05).结论 miR-92a、miR-424在食管癌中发挥致癌效应,miR-145发挥抑癌效应;外周血miR-92a、miR-424、miR-145检测有利于判断食管癌侵袭及迁移能力.

    食管肿瘤miR-92amiR-424miR-145TNM分期淋巴结转移

    术前外周血NLR、PLR、RDW水平检测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陈万臣辛莘郭雅丽姚玉霞...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检测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122例结直肠癌作为结直肠癌组,另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人群NLR、PLR、RDW水平,并分析NLR、PLR、RDW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直肠癌组NLR、PLR、RDW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肠癌患者NLR、PLR高于直肠癌患者,RDW低于直肠癌患者(P<0.01).NLR、PLR、RDW水平比较:TNMⅠ~Ⅱ期患者<Ⅲ期患者<Ⅳ期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LR、PLR、RDW及三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794、0.782、0.867,敏感度分别为70.49%、72.95%、68.03%、90.16%,特异度分别为69.67%、74.59%、72.95%、85.25%.结论 NLR、PLR及RDW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率.

    结直肠肿瘤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诊断价值

    膀胱癌患者PF4水平及AQP1、AQP3表达与疾病进展、预后的关系

    刘建洪黄宇刘贵喜胡旭...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膀胱癌患者血小板因子4(PF4)水平及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与疾病进展、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92例膀胱癌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PF4水平及观察组癌、癌旁组织AQP1、AQP3表达情况;分析观察组临床病理特征与血清PF4及癌组织AQP1、AQP3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PF4与癌组织AQP1、AQP3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PF4与癌组织AQP1、AQP3表达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F4及癌组织AQP1、AQP3表达对膀胱癌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PF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癌组织AQP1、AQP3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TNM分期Ⅲ~Ⅳ期、肿瘤最大径>2 cm、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PF4水平与癌组织AQP1、AQP3表达分别高于TNM分期Ⅰ~Ⅱ期、肿瘤最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膀胱癌患者血清PF4水平与癌组织AQP1、AQP3表达呈正相关(r=0.721、0.709,P<0.01).预后不良患者血清PF4水平与癌组织AQP1、AQP3表达量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1).ROC曲线显示,血清PF4水平与癌组织AQP1、AQP3表达单独及联合预测膀胱癌不良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85/0.833、0.654/0.864、0.962/0.742、0.923/0.95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4、0.822、0.948、0.975.结论 膀胱癌患者血清PF4水平及癌组织AQP1、AQP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将三者联合检测作为预后预测指标.

    膀胱肿瘤血小板因子4水通道蛋白质1水通道蛋白质3预后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张倩茹刘建坤王永欣李铁钢...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在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中的抑制作用,并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9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甲磺酸阿帕替尼低剂量组(5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和高剂量组(200 mg/kg),每组6只,灌胃连续治疗14 d,治疗过程中测量肿瘤的质量和体积,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血管生成和增殖情况.观察32例晚期肾癌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甲磺酸阿帕替尼中、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缩小、质量下降,CD34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32例晚期肾癌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1.2%,客观缓解率为28.1%.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3级以上不良反应可通过停药或减量缓解症状.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肾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增殖有关,同时临床研究提示,甲磺酸阿帕替尼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多数不良反应可耐受.

    肾肿瘤甲磺酸阿帕替尼裸鼠细胞增殖Ki-67抗原药物毒性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超声征象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廖黎黎周富经肖大旺吴媛媛...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超声征象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确诊的TNBC 105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TNBC 10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超声征象,并分析TNBC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TNBC组肿瘤直径>5 cm、组织学分级为G2~G3、术后局部复发、腋窝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占比均高于非TNBC组,而总生存、无病生存率低于非TNBC组(P<0.05).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纵横比(D/W)≥1.0、肿瘤直径>5 cm、高回声晕、肿瘤内部为不均匀低回声占比高于未转移组(P<0.05).肿瘤直径>5 cm、肿瘤内部不均匀低回声、有高回声晕、淋巴结D/W≥1.0与TNBC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 超声征象与TNBC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为TNBC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三阴性乳腺癌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

    PVP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Ⅰ度压缩性骨折患者影像参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并发症的影响

    黄照国万峰磊赵磊张庆...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Ⅰ度压缩性骨折患者影像参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Ⅰ度压缩性骨折122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74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给予PVP治疗,对照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影像参数、椎体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水泥量少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椎体中部高度均上升、Cobb角均减小,且研究组椎体中部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ODI评分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升高(P<0.05).2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术后1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Ⅰ度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椎体功能,且能早期缓解疼痛,安全性较高.

    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压缩性椎体成形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手术后并发症

    保护锁骨上神经在锁骨骨折复位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范大鹏张解元张经纬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保护锁骨上神经在复位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1年4月收治的锁骨骨折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锁骨上神经处理方案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离断锁骨上神经,研究组给予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比较2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肩关节功能、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皮肤感觉障碍面积小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较术前升高,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锁骨骨折切口复位固定术中保护锁骨上神经可有效提高疗效,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缓解疼痛.

    锁骨骨折锁骨上神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疼痛,手术后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