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药杂志
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解放军医药杂志

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赵会懂

月刊

2095-140X

jfjyyzz@126.com

0311-87978599

050082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98号

解放军医药杂志/Journal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STPCD
查看更多>>为适应军队医学期刊发展的需要,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华北国防医药》于2011年第一期始更名为《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年期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在保持原有学术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卫生工作视点和重点进行编辑策划和栏目调整,设有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预防医学、临床经验、药学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病理与临床、影像医学、医院管理、信息管理与应用、护理园地、医学心理学、病例报告等栏目,适合各级各类医务人员投稿和阅读。本刊先后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数据库6个国内主要文献数据库收录,被中国药学文摘期刊列为固定收录对象。2003年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5年入选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连续三届获得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期刊奖。欢迎新老读者和作者继续给本刊赐稿和支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血清正五聚蛋白3和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吕亚兵姚庆和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管介入栓塞术后24 h内脑脊液及血清中正五聚蛋白3(PTX3)、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为病情程度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接受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aSAH 55例,所有患者于术后24 h内采集脑脊液及血清,采集同期行椎管内麻醉的其他疾病患者20例的脑脊液及健康体检者30例的血清,检测PTX3和CRP水平.根据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委员会(WFNS)分级及改良Rankin评分(mRS)将aSAH患者分为不同病情和不同预后组.分析不同病情、不同预后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PTX3、CRP水平,探讨其相关性,并评估其对aSAH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aSAH患者血清中PTX3、CRP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WFNS分级不良组脑脊液及血清中PTX3、CRP水平均高于分级良好组(P<0.01).联合检测脑脊液及血清中PTX3、CRP水平对aSAH病情严重程度更具诊断价值(P<0.05).mRS评分预后不良组脑脊液及血清中PTX3和CR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联合检测脑脊液及血清中PTX3、CRP水平对aSAH预后预测价值更高(P<0.05).脑脊液中PTX3水平与脑脊液中CRP、血清中PTX3水平呈正相关性(r=0.390、0.300,P<0.05,P<0.01),与血清中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11,P>0.05).结论 aSAH患者血管介入栓塞术后24 h内脑脊液及血清中PTX3、CRP水平对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潜在价值.

    蛛网膜下腔出血正五聚蛋白3C反应蛋白预后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血浆肝素结合蛋白水平对其预测价值

    马玉静张伟袁欣
    92-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及血浆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对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卒中31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SAP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AP组120例和非SAP组190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疾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吞咽障碍、气管插管/切开、药物使用史等情况及HB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SAP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HBP对SAP预测价值.结果 年龄≥65岁、糖尿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卒中史、吞咽障碍、气管插管/切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是脑卒中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SAP组HBP水平高于非SAP组(P<0.05).血浆HBP对SAP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7.当HBP水平>10.21μg/L时,其预测SAP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99.50%.结论 SAP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危险因素.HBP水平对SAP预测价值较高.

    卒中肺炎肝素结合蛋白危险因素预测

    特布他林、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呼吸力学指标观察

    张洪琼闫天凌钱军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特布他林、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BA)的临床效果及呼吸力学指标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55例BA,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观察组74例(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和对照组81例(仅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咳嗽评分、呼吸困难评分,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呼吸做功(WOB)、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水平下降,动态顺应性(Cdyn)水平上升,且观察组WOB、PIP、Raw水平低于对照组,Cdy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后咳嗽、呼吸困难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患者予特布他林、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安全性高,疗效理想,可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及咳嗽评分.

    哮喘特布他林孟鲁司特钠临床疗效气道峰压气道阻力

    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效果

    赵东坡冯倩师淼吴泽阳...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30例房颤合并HFpEF,据治疗剂量的不同均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2组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另大剂量组予沙库巴曲缬沙坦100 mg、每日2次治疗,小剂量组予沙库巴曲缬沙坦50 mg、每日2次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容积指数(LAV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大剂量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2组CI、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LVEDD、HR、IL-6、TNF-α、hs-CRP、NE、AngⅡ、ALD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大剂量组上述指标升高及降低程度大于小剂量组(P<0.05,P<0.01).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房颤合并HFpEF效果优于小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并有利于改善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

    心房颤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他汀类药物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张建玲黄学玲
    104-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20年3月8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右心室压(R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超氧物歧化酶(SOD)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RVP、mPAP、LPO、MDA水平均降低,SOD水平升高,其中以研究组降低或升高程度最为显著(P<0.05).2组皆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纠正氧化和抗氧化失衡状态,且安全性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还原型谷胱甘肽血流动力学丙二醛过氧化氢酶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周子云汤金燕孙锦秀
    107-10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6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按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与研究组64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研究组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时间、Hp根除时间、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临床症状积分、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溃疡愈合时间、Hp根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RP、IL-6、TNF-α水平及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溃疡患者效果显著,可促进溃疡愈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雷贝拉唑三联疗法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性激素水平、促排卵及妊娠率的影响

    方艳王丹琳李肖梅许轲...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性激素水平、促排卵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予以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比较2组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成熟卵泡数、宫颈黏液评分、诱排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FSH、LH、E2、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上述指标水平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成熟卵泡数、宫颈黏液评分、诱排日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提升成熟卵泡数及治疗1年内的妊娠率,是一种安全且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的治疗方案.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二甲双胍来曲唑性激素妊娠

    左乙拉西坦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癫痫患者神经功能、细胞免疫及脑电图频段功率的影响分析

    郭倩郭新王大军孟范文...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左乙拉西坦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癫痫患者神经功能、细胞免疫及脑电图频段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2020年9月就诊的122例癫痫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给予左乙拉西坦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细胞免疫、脑电图频段功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后α、β频段脑电相对功率高于治疗前,δ、θ频段脑电相对功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研究组α、β频段脑电相对功率高于对照组,δ、θ频段脑电相对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癫痫可提高临床效果,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及细胞免疫水平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癫痫左乙拉西坦醒脑静神经功能CD4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脑电图

    甲泼尼龙鞘内注射对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吴云斐李寿林谢杰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鞘内注射对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3例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鞘内注射.观察2组治疗前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及外周血和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并观察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3周,2组ED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4+/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2组脑脊液CD4+、CD4+/CD8+较治疗前降低,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泼尼龙鞘内注射能有效改善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神经功能,延缓免疫应答的同时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多发性硬化甲泼尼龙鞘内注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T淋巴细胞亚群

    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对艾滋病患者临床效果、免疫功能和安全性分析

    杨雨洪怡杨莉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对艾滋病患者临床效果、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11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CD3+、CD4+、CD4+/CD8+以及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HIV RNA载量、CD8+较治疗前降低,而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CD3+、CD4+、CD4+/CD8+以及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IV RNA载量、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的病毒抑制效果更佳,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好.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