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科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科学进展
海洋科学进展

袁业立

季刊

1671-6647

hbhh@chinajournal.net.cn

0532-88967804

266061

青岛市高新技术区仙霞岭路6号

海洋科学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Marine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海洋局主管,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主办和编辑,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综合性海洋科学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黄海、渤海及其邻近海区和世界各大洋的物理海洋、海洋气象与气候、海洋地位、海洋物理、海洋遥感、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资源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港工建设等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道、综述与评述等。具有科学性、前沿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探空数据的测风激光雷达在黄海西部海岸带的适用性分析

    时晓曚鄢珅王琳淼庞华基...
    55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2021年 4月至 2022年 12月期间位于黄海西部海岸带青岛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内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和L波段气球探空系统(以下简称L波段探空,Lradar),经过观测数据时间和空间相互匹配,以L波段探空测风数据为参照标准,对测风激光雷达探测高度、水平风速和水平风向的探测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探测高度日变化特征与边界层高度日变化较为吻合,每日 09:00探测高度最低约1000 m,17:00则达到探测高度的峰值约1300 m.在筛选出的共计1768次二者共同观测时刻中,超过 90%测风激光雷达最大观测高度低于 2 000 m,不足 500 m的时刻约占 16%.二者水平风速和水平风向的线性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分别高达 0.97和 0.98,其探测能力在海风和陆风时刻存在微小差异.测风激光雷达水平风速误差随高度和风速大小的变化存在差异,在 500 m以下测风激光雷达平均风速明显大于L波段探空测得的平均风速,在 500 m至 1 500m误差较小.在 4级风及以下,风速误差分布较为集中;5到 7级风,风速误差离散程度最大,离散值最多;8级风以上,离散误差明显减少.二者水平风向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测风激光雷达风向误差以正值为主,即相较于L波段探空顺时针偏转.在低层以偏北和偏南风向为主,在西北(NW)、北西北(NNW)、正南(S)和南东南(SSE)方向上其频率小于L波段探空,在正北(N)、北东北(NNE)、南西南(SSW)和西南(SW)方向上大于L波段探空,高层开始转为偏西风向,在正西(W)方向频率明显大于L波段探空.以上结果表明,测风激光雷达可以较好地刻画出黄海西部海岸带边界层内的风场信息,为后续测风激光雷达在海岸带和海上观测的业务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黄海西部海岸带测风激光雷达L波段气球探空系统低空风场

    福建东山湾几种产胶红藻的DNA条形码记录

    刘晨临李艳王晓孙萍...
    568-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杉菜目红藻中沙菜产卡拉胶,江蓠和龙须菜产琼胶,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对易曲沙菜(Hypnea flexicaulis)、真江蓠(Gracilaria vermiculophylla)和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等几株福建东山湾杉菜目红藻进行了形态描述和DNA条形码分析,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大亚基(rbcL)基因比对结果.基于COI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形态上有区别的东山湾易曲沙菜存在 3种不同单倍型,其中 2种单倍型之前未被报道过,第三种与中国台湾、韩国济州岛的样品为共享单倍型.东山湾的真江蓠样品,在分布于西北太平洋的真江蓠COI基因的单倍型中,属于末支单倍型,其进化时间较晚.龙须菜样品与北方栽培种序列一致.本文初步揭示了东山湾具有丰富的产胶经济红藻资源,其中卡拉胶原料藻沙菜的生物多样性较高,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东山湾杉菜目沙菜COI基因rbcL基因

    基于FIO-COM的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声传播效应研究

    杨春梅李润刘宗伟姜莹...
    57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声学预报系统将海浪-潮流-环流耦合的海洋模型FIO-COM(Coupled Ocean Model)与水下声场传播模型协同连接.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海表面高度异常数据识别和预测海洋中尺度结构的位置和演变,并生成相应的中尺度海洋环境下的声学参数,可用于分析各种包含海洋中尺度结构在内的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声传播效应.利用该系统计算并分析了冲绳海槽、黑潮锋面和北太平洋冷涡等实际海洋环境下的声传播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水体声速场的结构变化,冲绳海槽地形对声传播的影响更为显著,海槽外侧的声源在穿越海槽传播时,大部分声能量陷落在海槽底部,很难到达海槽对面;不考虑地形的影响,黑潮锋表面较高的水温能够导致近海面水域声能量减弱,相对于距离无关水体环境,声传播损失增大约5~10 dB;北太平洋冷涡使得声能量提前汇聚,进而改变汇聚区的宽度、强度和位置.

    声学预报海洋模型中尺度结构声传播效应

    基于声传播损失的南海海域地声参数敏感性分析

    李润杨春梅宋鹏李官保...
    590-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南海地声-水声联合调查实验数据为基础,利用多道地震数据偏移成像以及浅地层剖面数据反演获取了一个分层地声模型.通过设定该模型各层地声参数的参考值和变化区间,结合实测的水体声学参数,利用Krakenc耦合简正波模型计算了不同地声参数下的声传播损失;分析了理论与实测声传播损失均方根误差随地声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均方根误差的区间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频率100 Hz的声传播,地声模型第一层和第二层沉积层的声速对声传播损失影响最为显著;第一层和第二层沉积层衰减系数、厚度对声场的影响次之;基底对声场的影响最小.本文在接近真实海底的环境下研究了海底各分层结构中地声参数对声场的影响,可为建立海洋环境地声模型提供一定的依据.

    地声模型地声参数耦合简正波声传播损失

    基于平均声速测量的声速剖面实时重构方法

    王旭刘宗伟甘忠良姜莹...
    602-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的声速剖面重构方法往往不具备实时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声速测量的声速剖面实时重构方法.首先,基于历史数据进行特征分解并选择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的阶次;其次,利用实测的水下某深度的声速和该深度至海面的平均声速,通过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小范数解得到EOF重构系数;最后,结合历史声速剖面重构全海深声速剖面.使用西太平洋海域的再分析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重构的声速剖面与真实声速剖面拟合效果较好,平均均方根误差约为1.31 m·s-1.本文所提方法可为水下航行器实时重构声速剖面提供技术支撑.

    实时重构经验正交函数平均声速最小范数解

    《海洋科学进展》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