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张奋勤

月刊

1671-0975

430205@163.com

027-81973959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查看更多>>《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一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成为我校教学、科研的主要阵地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本刊主要刊登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哲学、语言与文学、史学、法学、文化、教育学等学科的论文。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及从事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健康中国和共同富裕的关联性及实践方略

    刘楠芳刘丹储著源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凝聚了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健康中国建设是顺应民心、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工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共同富裕是健康中国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从内在逻辑看,二者在价值立场、目标指向、基本方略上互通互联、辩证统一.从价值特征看,二者在价值取向、价值原则、价值需求上具有高度契合性.从实践路径看,促进二者同频共振、正向发展,要强化健康政策牵引,巩固共同富裕健康基础;筑牢乡村健康防线,夯实共同富裕兜底工程;聚焦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共同富裕风险挑战;锚定心理健康目标,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优化健康产业体系,汇聚共同富裕主体力量.

    健康中国共同富裕人民健康中国式现代化

    论零工劳动的新异化及其矫正路径——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

    段静怡邓伯军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就业方式的灵活多变,使得零工劳动在市场中迅速发展并占有一席之地.零工劳动以平台为依托,借助算法的力量精准匹配用工方与零工劳动者,高度契合多方劳动需求.零工劳动与平台的密切联系,致使平台资本能够凭借算法攫取剩余价值,造成零工劳动的新异化问题.为了净化零工劳动的发展空间,本文站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视域展开梳理,明晰零工劳动的现状、剖析零工劳动异化的原因、探寻零工劳动异化的矫正路径.

    零工劳动新异化矫正路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数字零工中的劳动异化及其破解路径

    邹惠林杨小勇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零工逐渐作为一种新兴的劳动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数字零工劳动具有依赖平台、灵活自主、低门槛及复杂劳动关系等特征,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就业形式.但劳动过程中存在着劳动对象、劳动过程、劳动主体及劳动关系的异化,对劳动者经济地位、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产生了不利影响.为破解数字零工中的劳动异化,应加强对数字零工用工情况的监督和管理,优化平台运营模式,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障.

    数字零工劳动异化破解路径

    发展人工智能与推动设备更新的比较与协同

    金鑫孙旭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家提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这两项工作对我国社会生产力、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虽然两者都指向技术进步,共同代表了技术的本性和真相,但两者在处理人与技术、技术与产业的关系等方面又基于不同考量.只有站在哲学的制高点上,深刻对比其哲学基础与发生逻辑,才能反思并洞察发展人工智能与推动设备更新技术背后的普遍性规律.这个规律既不是对传统技术的政策行政化"一刀切",也不是对未来技术的"瞻前"而不"顾后",而是立足以人为本,科学前置谋划,使其在实践中得以融合发展、协同推进,共同承担起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人工智能设备更新人与技术关系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吴笛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于此战略背景,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各地区经济数据,探讨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与效果.研究发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和实施显著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增强了国内市场的循环畅通,还提升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具体而言,东部地区在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的同时,中西部地区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还揭示了科技创新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科技创新政策支持资源配置

    绿色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李静远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形式,不仅在引导实体经济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还能够有效地将资本引导至具有经济和生态环境双重效益的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以绿色金融为重要抓手,积极投入金融资源,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成为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之一.

    绿色金融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武汉银行业旅游贸易融资产品的优化路径

    黎凯辕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行发展旅游贸易融资产品是金融业支持旅游业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近年来,武汉市的银行业不断开发融资产品,为湖北省旅游业企业提供支持,但其旅游贸易融资产品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三点不足:首先,融资产品与旅游业主体的需要不契合;其次,银行业缺乏对旅游贸易融资产品的长效管理;再次,融资授信的审批效率较低限制了旅游贸易融资资金的发放.对武汉市银行业旅游贸易融资产品进行优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银行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依托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借助大数据技术挖掘银行业自身的数据优势,搭建银企之间新型合作互动的数字化平台,能够缓解银行业和旅游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好地捕捉旅游业融资需求的变化情况,从而优化武汉市银行业旅游贸易融资产品,提升武汉市金融业支持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率.

    旅游贸易融资产品优化数字化转型产业融合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据资产治理研究——大数据可持续发展双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李红艳梁欣蕊郭晓麟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其中,大数据技术作为核心手段之一,赋能传统商业银行挖掘各类业务数据价值,寻求价值突破.当前,商业银行作为数字化转型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主要关注点在数字化经营业务上,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资产管理的能力稍显不足.因此,为解决商业银行数据资产治理方面的难题,本文依据数据在基础平台流动的路径和上中下游系统中的关键价值点,构建了一套大数据可持续发展的双评估体系.双评估体系支持对各类数据在价值创造活动中的全面评分,同时能对数据特征进行可视化的数据画像和图式关联描述.该评估体系还符合银保监会和央行对大数据资产进行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并能够通过逆向工程验证辅助基础平台实现功能网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银行数字化转型数据资产治理大数据技术双评估体系

    基于ESG视角的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价值影响研究

    周子谨许传华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并出台相应政策的背景下,企业迫切需要制定符合ESG理念的发展策略,而私募股权投资则是推动ESG理念形成的催化剂与助推器.本文基于我国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数据,研究ESG背景下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私募股权投资和ESG理念均对企业价值提升产生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ESG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私募股权以其特有的专业优势,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ESG可持续发展策略,提高企业价值.

    私募股权投资ESG企业价值

    基于第三方视角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与对策

    刘凯张嘉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政府行政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财政公信力的指标之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引入第三方参与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探索.基于绩效评价引入第三方机构的视角,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问题在于国家治理层面的法律规范、市场培育层面的准入门槛、业务实施层面的独立性以及成果管控层面的评价质量等方面的不完善.针对上述现实情况,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提出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并引导市场秩序、树立行业风险及质量标准、培育第三方机构等对策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可行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第三方评价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