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金融
华北金融

吴超

月刊

1007-4392

huabeijingrong@sina.com

022-23209531

300040

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17号

华北金融/Journal Huabei FinanceCHSSCD
查看更多>>《华北金融》是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主办,天津市金融学会、河北省金融学会、山西省金融学会、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学会协办的金融专业期刊,本刊始终坚持立足天津,面向华北,辐射全国,及时反映经济金融改革前沿性问题,围绕经济金融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既有地方特色,是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园地,又体现“大金融”概念,综合反映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动态。本刊注重树立精品意识,是金融改革的窗口、传播金融信息的媒介、金融学者联系的桥梁。《华北金融》拥有阵容强大的撰稿人队伍,及时推出一流金融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解读最新金融政策,介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分析和借鉴国外金融机构管理模式和内控机制。同时,紧密联系基层,是金融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大专院校经济金融理论研究人员和经济部门工作者的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提高非国有化程度能刺激国企的长期投资水平吗——基于A股国有非金融企业的实证检验

    李瑩瑩秦海林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投资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有巨大贡献,其中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上市企业在拉动投资方面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国企具有较为明显的"所有者缺位"和"一股独大"弊端,因此较非国有企业而言,其存在长期投资水平不足的问题。如何高质高效破除该困境?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方向,但是否对症下药,还需进一步研判。本文根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非国有股东治理效应为切入点,分析混改对国企长期投资的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混改程度越高,企业的长期投资水平越高,并且混改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来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从而优化长期投资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混改在地方性国企和两职分离国企中的长期投资效应更为显著。本文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微观经验。

    混合所有制改革长期投资水平公司治理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

    毕燕君李珊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科技是金融体系的突破性创新,已成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通过对2011-2021年241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究了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在此过程中,金融科技通过推动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影响信贷风险的变化;国有银行信贷风险受到的金融科技的冲击不太明显,非国有银行信贷风险随着金融科技的应用也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我国东部地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更快,其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非线性影响更为明显。

    金融科技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

    ESG评级调节效应下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

    李秀芳刘岩
    24-3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逐步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双碳"工程的提出及绿色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微观经济决策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利用我国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和企业ESG表现分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企业ESG表现在前者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良好的ESG表现均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ESG表现可以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消极影响,进而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的正向影响中有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此外,经济政策不确定、ESG表现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还会受到企业产权性质、行业属性与竞争以及企业融资约束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完善ESG评级体系及企业经营决策提出若干建议。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SG表现创新

    ESG信息披露、创新效率对企业内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化转型的调节作用

    张哲源刘会洪
    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ESG信息披露是由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组成的综合指标,企业ESG信息披露是当下的热点。本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通过2013-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企业ESG信息披露能对企业内共同富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企业ESG信息披露可以通过提高创新效率来促进企业内共同富裕,数字化转型在ESG与企业内共同富裕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高法治化企业、非重污染企业和规模大的企业ESG信息披露对企业内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佳。基于此,本文为企业、市场投资者和政府提供更丰富的针对性建议。

    ESG信息披露创新效率数字化转型共同富裕

    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时空分布及动态演进

    姜峰
    4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布及动态演进。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小,中部地区内部差异次之,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呈"东—西">"中—西">"东—中",差异来源依次为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超变密度;空间因素对绿色金融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当邻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不同时,本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转移概率也会发生变化。

    绿色金融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马尔科夫链时空演变

    数字金融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理论机制与政策应对

    刘刚李奕生王可
    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清洁能源发展成效显著,但在治理方面仍存在瓶颈,数字金融为此开辟新途径。本文基于我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城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并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分解为能源绿色低碳效率转型和能源绿色低碳结构转型。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提高了碳全要素生产率和清洁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最终作用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本文的研究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如何实现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之间的有效协同提供了理论参考,并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目标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数字金融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进步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

    刘光辉杨娜娜臧日宏
    75-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金融机构是支持乡村振兴的主要金融主体,因此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要十分重视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数字普惠金融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那么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改善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水平?本文基于农村金融机构的特殊性,以全国204家农村金融机构2011-2020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存在倒"U"型影响;而且,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存在异质性影响,使用深度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上述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

    融资租赁服务"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思路与模式

    徐金球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创企业的高技术与创新特质,决定了其融资活动的多渠道与阶段性特征。而融资租赁具有基于设备(资产)使用权未来现金流的全融资、便捷、灵活、自主融资、资本递延与分摊、全面风险控制等优势,因而能根据科创企业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和风险管理需要,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资产结构,加速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也存在信息不对称、资信难确定、风险评估困难、法律法规不确定等挑战,因而应进一步加强配套政策支持,健全信用担保与风险补偿体系,完善融资租赁风险评估体系,规范法律框架与行业监管等。

    融资租赁科创企业生命周期风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