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金融
华北金融

吴超

月刊

1007-4392

huabeijingrong@sina.com

022-23209531

300040

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17号

华北金融/Journal Huabei FinanceCHSSCD
查看更多>>《华北金融》是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主办,天津市金融学会、河北省金融学会、山西省金融学会、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学会协办的金融专业期刊,本刊始终坚持立足天津,面向华北,辐射全国,及时反映经济金融改革前沿性问题,围绕经济金融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既有地方特色,是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园地,又体现“大金融”概念,综合反映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动态。本刊注重树立精品意识,是金融改革的窗口、传播金融信息的媒介、金融学者联系的桥梁。《华北金融》拥有阵容强大的撰稿人队伍,及时推出一流金融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解读最新金融政策,介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分析和借鉴国外金融机构管理模式和内控机制。同时,紧密联系基层,是金融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大专院校经济金融理论研究人员和经济部门工作者的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网络对农户数字金融使用影响研究

    王泽尤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金融是实现金融普惠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探究社会网络对农户数字金融使用的影响,对提高农户数字金融使用率,使其享受数字金融带来的数字红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FHS)数据,研究社会网络对农户数字金融使用行为的影响.构建Probit模型和OLS模型进行基准回归,运用IV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会网络能够显著促进农户数字金融使用;机制检验发现社会网络通过作用于农户金融素养和风险偏好进一步影响农户的数字金融使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农户的社会网络对其数字金融使用行为具有不同影响;具有外出经历农户的社会网络给数字金融使用行为带来的正向效应大于未外出的农户.最后提出可以从丰富农户社会网络、提高农户金融素养和优化数字金融产品设计三个方面提高农户数字金融使用水平.

    数字金融风险偏好金融素养社会网络

    知识产权制度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基于金融错配视角

    谢婷婷史晓洁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产权保护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基础,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产出与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然后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技术创新产出增加与原始创新能力提升,而缓解金融错配下的外部融资约束是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技术创新的间接途径.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仅东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有待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金融错配外部融资约束

    异质性视角下环境规制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李向前金语沁
    28-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各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区域和行业异质性条件下,环境规制对于企业ESG不同维度评分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ESG评分有显著影响,尤其是环境和治理维度;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规制对企业ESG评分有正向显著影响,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于治理维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地区角度出发,市场激励型规制在东部地区的企业ESG评分上具有正向影响,而命令控制型规制在全国范围内均呈现正向影响;从企业角度来说,市场激励型规制对重污染行业企业ESG具有显著影响,自愿型规制对非重污染行业企业ESG有显著影响.这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制定精准有效的区域性环保政策和企业战略,帮助提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环境规制ESG异质性

    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不平衡发展、资产规模异质性与个体风险承担

    韩喜昆何补江介鹏坤
    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2-2022年我国159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样本数据,结合我国银行业金融科技不平衡发展的现实,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U-test检验,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显示:第一,整体上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与风险承担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且目前处于后半区的风险下降阶段;第二,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与风险承担的关系呈现U型趋势,目前处于前半区但接近极值,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与风险承担之间则存在倒U型关系,同样处于倒U曲线后半区的金融科技的红利期;第三,在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营业净收入和业务管理投入增加有助于风险承担发挥总体削弱的调节作用.

    银行金融科技风险承担非线性关系调节效应

    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余少龙石虹
    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共同富裕水平,并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推动旅游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人力资本水平、金融监管强度在这一实现路径中发挥了负向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维度指标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对共同富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数字化程度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了参考.

    数字普惠金融共同富裕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空间效应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湖北省17个行政区划面板数据

    刘涛杨宇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1年湖北省 17 个行政区划面板数据,建立评价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在时序和空间上的耦合协调状况,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乡村振兴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湖北省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指数均逐年上升;时序上,各区域范围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很高,其协调度也呈现平滑上升趋势;乡村振兴对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以上结论,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较好地区的辐射效应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空间计量

    从中美商业银行破产案例比较探讨存款保险制度发展研究

    冯晨赵锴诚徐慧敏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包商银行与美国硅谷银行破产案例,系统分析了这些银行失败的背景、原因、社会影响及处置措施,并深入比较了中美两国在银行破产处置方面的策略与框架.本文发现在两国银行破产处置过程中,存款保险制度扮演了关键角色,其有效性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中表现尤为显著.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须充分考虑各国国情和银行体系的特点,针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践进程,建议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持续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目标.

    问题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处置包商银行硅谷银行

    欠发达地区构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以甘肃省为例

    蒋文军景文宏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要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本文概括了甘肃省有关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典型做法,深入分析了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欠发达地区构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相关启示和建议.

    科技金融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