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陈孟昕

季刊

1009-4016

hvmsxyxb@163.com

027-81317060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栗庙路6号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Journal 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s JournalCHSSCD
查看更多>>《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期刊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美术学院主办的美术期刊,全文彩色印刷,季刊。至1999年我院正式创刊至今,我们的办刊思想始终以推进学院美术教学、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建设为主旨。不仅立足本院,同时也放眼于国内外美术学科的建构和当代进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溯异境:汉魏六朝反书墓砖及相关问题再探

    黄乐天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书砖常见于汉魏六朝砖墓中,其铭文与常规文字互为镜像.反书砖滥觞于各画像砖分布区自汉代以来本地模印工艺传统,也因画像砖艺术彻底衰落而消失.反书砖的出现有砖墓的营造方式、制砖工艺水准等多方面原因,探讨砖铭反书成因,一定要回归制作原境,关注差异性,在研究中一方面依赖于对时代整体态势的充分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更加精细的田野考古工作,从丧葬空间、丧葬仪式和丧葬观念作分别考察.

    墓砖反书反向图像丧葬观念

    汉字字序纵向排列成因再考

    李海平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汉字字序的两个可能性选择——自左而右的横向排列及自上而下的纵向排列入手,由早期汉字的构造和造型特点出发,分析两种字序样式各自的适应性,以及所呈现的各种优缺点,以此对汉字字序选择自上而下纵向排列原委再考.

    字序纵向排列横向排列汉字特点

    论阿拉伯文字体设计的限制性与字体文化的合理性

    李昕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阿拉伯文字体的文字特征、文字存在的目的、文字所属的文化特质和宗教环境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设计层面上的阿文字体数量偏少的原因.综合看来,在伊斯兰文化的滋养下,阿文字体更加侧重于精神层面的美的表现,其精神性的追求要大于物质性的实用目的,因此其艺术的成分要大于设计的成分.伊斯兰文化对于传统的坚守和文化本身的内敛性也使得这种古老且书写规则繁多的文字在面对源自西方的字体设计规范时会显得力不从心.但仅从数量的多少来看待字体的先进与否是狭隘且充满偏见的,审视阿文字体应当从狭义的印刷字体和计算机字体以外更为广阔的字体文化的视角来看待.伊斯兰世界广袤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为阿文字体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内涵,而这些文化能否借助字体得以传承才是字体设计真正重要的衡量标准.

    阿拉伯文字体设计字体文化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下可变字体的发展策略研究

    刘玲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阅读进入整合体验传播时代,随处可见的屏显阅读逐渐改变阅读方式,文本内容不再固定不变,各类型隐藏信息结构的超链接集合体分布在屏幕载体中.可变字体的出现,其变化除了字型、大小、颜色、方向与形式之外,在屏幕阅读应用中呈现多维性、层级性、开放性和流动性,这些因素都在字体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伴随着智能算法成为各种移动阅读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工具,读者的行为也成为可变字体应用的影响因素.文章针对如何充分利用字体可变特性进行有效准确的表达,梳理可变字体与静态字体、传统家族字体设计与应用场景的异同,从创新扩散理论的视角讨论兼顾印刷与响应式高解析度电子阅读下的可变字体设计的创新扩散发展策略.

    可变字体数字媒介创新扩散理论发展策略

    艺术凝聚力与实用性美育:1935年汉市美展中的武昌艺专

    管顺丰徐丹丹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近代武汉地区美术展览的高峰,1935年的汉口市美术展览会是20世纪30年代武汉美术界繁荣景象的缩影.展览虽冠以"汉口",但从筹备、规模、影响等方面,都可比肩同时期全国规模的美术展览会.武昌艺专师生参与了此次展览的展品征集与审核、展览设计、会场布置、展览招待等多项筹备工作,并作为重要参展方,提供了多种类的展品,尤其在西画、图案、雕塑等类别中表现突出.从筹备到参与,武昌艺专在展览中表现出了较强的艺术凝聚力,发挥了核心作用.管中窥豹,这一方面反映出武昌艺专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具备了同时期相对成熟的展览策划能力,拥有了优质的师资,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在华中地区具备了较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其"兼收并蓄"的艺术理念,以及贯彻的"艺术服务于社会"的实用主义教学观,这也为随后武昌艺专成为重要的抗战文艺宣传中心奠定了基础.

    汉市美展武昌艺专展览唐义精

    包容、区隔与人民性——"第十四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地域美术图景综观

    任珊珊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美展自新中国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重大庆典共发同生,具有鲜明的主题性特征,也是新中国主题性美术传播的重要载体.省级美展作为全国美展的内容根基,也能够体现在各地区对时代内涵的释意.湖北美术的发展完全是建立在深入观察社会进程,动态完善艺术创作语言的过程中实现的,曾经引领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美术新思潮,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艺术家."九省通衢"造就了湖北地区美术创作的一个显著矛盾——既具有对多样文化的包容,又有对荆楚元素强认可的独立性,而这种有趣的矛盾在人民性主导的线索下,又和谐交融,其丰富的地域美术图像内涵恰恰体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在时代飞速发展下的动态创作过程,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十四届湖北省美展全国美展地区美术湖北美术

    "第十四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湖北美术学院获奖作品选登

    封2,119-120,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