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湖北民族学院

吴建清

季刊

1008-8164

FBMZ@chinajournal.net.cn

0718-8438535

445000

湖北省恩施市三孔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Medical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中药、护理学等方面的优秀论文,面向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和省、地市县级医疗单位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观察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张美英谭志洪任兰芬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吸气肌力量、呼吸困难程度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6例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腹式呼吸训练,试验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加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最大吸气压(MIP)、吸气流速峰值(PIF)、呼吸困难程度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MIP、PIF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MIP、PI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P>0.05).结论 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可明显改善SCI患者的吸气肌力量、减轻呼吸困难程度.

    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脊髓损伤最大吸气压吸气流速峰值呼吸困难程度

    小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蒋捷程璐马浩然靳小琪...
    50-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离小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 运用系统溶剂法、正反向硅胶色谱柱法、凝胶色谱柱法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法对小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运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化合物抑菌活性.结果 从小果唐松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n-buty卜isobutyl terephthalate,缬草烯酸,乙酸蛇麻脂醇酯,9,10-anthracenediones,stigmast-4-ene-3,6-dione,豆甾醇,2,6-二甲氧基苯醌,5-(hydroxymethyl)-1 H-pyrrole-2-carboxaldehyde.结论 8个化合物均首次从小果唐松草中分离得到,缬草烯酸对绿脓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5-(hydroxymethyl)-1H-pyrrole-2-carboxaldehyd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小果唐松草唐松草属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抑菌活性

    初产妇妊娠期运动行为现状调查

    张翔娣祝佳王春华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初产妇妊娠期运动行为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指导初产妇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初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初产妇在妊娠期运动情况.结果 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4份,回收率94.67%;本研究中80.98%初产妇在妊娠期选择散步和爬楼梯;59.86%初产妇在妊娠期很少活动;40.14%初产妇每周运动时间小于50 min;44.37%初产妇获取妊娠期运动信息来源于书籍和网络;初产妇对妊娠期运动培训的需求较高,且受文化程度的影响(P<0.001).结论 初产妇妊娠期运动形式较为单一,每周运动量有待增强,获取运动知识的途径较狭窄,妊娠期运动相关培训与指导尚需加强.

    初产妇妊娠运动问卷调查

    南平市女性HPV感染特征调查分析

    林蓉金池细弟戴晓凤
    58-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南平市部分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状病毒(HPV)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为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收集南平市2928例妇科患者的基本资料,采集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凯普导流杂交技术行HPV亚型分型检测,分析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928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663例(22.64%);南平部分地区HPV阳性检出率高于全国常模、全国常模(农村)、厦门地区及福州地区(P<0.05),低于建阳地区和三明地区(P<0.05);≥61岁女性在该地区各年龄段中阳性检出率最高,第二高峰出现在21~30岁,HPV亚型多重感染主要分布在21~40岁;在HPV亚型感染中,52、16和58型是常见的HPV高危亚型.结论 南平市部分地区女性HPV阳性检出率与其他地区比较,存在一定地域性差异.≥61岁和21~ 30岁女性是筛查HPV感染和子宫颈病变的重点人群,侧重关注当地女性宫颈鳞癌和腺癌的早期筛查和防治.加强青少年女性防护,根据年龄差异和易感类型针对性选择合适的预防性疫苗.

    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基因亚型疫苗

    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临床应用

    鄢勤文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与血清特异性IgE(血清sIgE)检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39例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患者的SPT与sIgE(Unicap系统检测)检测结果,分析其阳性率,两种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SPT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屋尘螨SPT阳性率、血清sIgE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6.15%、65.69%,总阳性率80.75%,一致性80.33%,SPT阳性率高于血清sIgE(x2=69.50,P<0.05).粉尘螨SPT、血清sIgE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75%、66.52%,总阳性率84.94%,一致性为76.99%,SPT阳性率高于血清sIgE(x2=50.50,P<0.05).屋尘螨SPT反应强度与sIgE等级呈正相关(r=0.764,P<0.05);粉尘螨SPT反应强度与sIgE等级呈正相关(r=0.789,P<0.05);屋尘螨检测中以“2级及以上”为SPT诊断标准时,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90.91%、94.12%)均高于以“1级及以上”为SPT诊断标准时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56.10%、80.22%);粉螨检测中以“2级及以上”为SPT诊断标准时特异性(80.25%)高于以“1级及以上”为SPT诊断标准时的特异性(78.26%).结论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患者变应原SPT检测敏感性高于血清sIgE,两者同时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率;两种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特异性IgE

    从虚实论治痛风

    赵春江范为民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疾病,其多伴随高尿酸血症、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现代医学对于痛风的治疗多以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激素及纠酸药等药物为主.中医学对本病有特殊的辨治方法,基于文献认识,本文认为痛风之本为肾虚脾弱、气血亏虚,痛风之标为外感六淫、痰浊瘀血,其辨证可于虚实二字着眼.

    虚实痛风中医药疗法

    土家族方药治疗风湿病研究现状

    宋雪成郝润璇孟艳袁林...
    69-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家族方药是土家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应用广泛,土家族方药治疗风湿病疗效显著,为洞悉土家族方药对风湿病的治疗基本规律,现对近年来土家族方药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疗效及研究应用进行系统回顾,为临床治疗风湿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土家族方药风湿病研究现状

    国医大师邓铁涛对《中医各家学说》的继承与发扬

    刘成丽黄子天陈凯佳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是怎样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承袭和发扬前人学术经验精粹的,以启发后学.方法 运用文献整理研究法,从4个方面探讨邓教授对《中医各家学说》的继承与发扬.结果 邓教授非常重视各家学说的学习,善于博取诸家所长;又强调在临床验证中发扬各家,形成了重视调补脾胃的临床风格;重视对各家学说的继承与发扬,从而得出创新性的理论学说;注重学用结合,用创新性的理论学说指导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取得了重大突破.结论 邓教授临床的成功,是其融贯各家,对前人学术经验发挥的结果.

    邓铁涛中医各家学说继承与发扬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研究现状

    鲜慈英凌志峰黄斌谢枫枫...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率高,随着人类社会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抑郁人群需要被关心与重视,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也成为医务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目前西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电休克疗法,但临床长期治疗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势,在抑郁症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良好治疗效果.笔者从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中医药治疗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抑郁症的更好治疗提供帮助.

    抑郁症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李章青向楠周广文张妍...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含量减少,骨微观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大,OP引发了更多人的重视,防治OP已成为研究代谢性骨骼疾病的新热点.本文通过综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OP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西医最新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骨质疏松症西医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