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戴小明

双月刊

1004-941X

hbmyxbwk@126.com

0718-8438535 8431373

445000

中国恩施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从创刊到今天通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本着“立足本土,涵泳自然,走向世界”的编辑思想,突出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特色,现已成为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心态建设

    严庆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民族团结进步从政治政策高位下沉入社会生活的情势下,民族团结进步日益呈现为社会团结与社会进步,与之相适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应注重社会心态建设.社会心态对多民族国家的民族交往及族际关系产生影响.当前,社会整体心态中存在的问题、网络负面心态、涉及民族议题的不良社会心态、心态化的两种主义成为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心态要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心态建设,可从知晓多民族国情、矫正刻板印象、提升社会整体包容性等方面着手.

    民族团结团结进步社会心态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郝亚明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着紧密的理论与现实渊源.前者对后者既有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深化,同时又是对后者所面临挑战的现实回应.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续的必要条件,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结构性基础,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框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民族国家

    边疆社会健康国民心态建设:内涵、意义与路径选择

    杨鹍飞王冉
    14-1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疆各民族健康国民心态建设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心理基础;是中华民族"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过程的重要民意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黄金之匙".健康国民心态建设的具体路径有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边疆社会民生建设,增强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推进边疆法治社会建设,促进公平与正义,增强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加大边疆反"暴恐"力度,增强各民族群体的安全感;建立社会心理调节机制,培育各民族群众的健康国民心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民心态社会心态

    国民心态培塑视角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吴春宝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多民族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从"心"走起,深及内心,触及心底.从国民心态的视角思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种有益尝试,培塑积极健康的国民心态应注意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突出优秀文化的导向作用、增强教育宣传的渗透功能.

    国民心态民族团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种文化":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治理的制度创新——以湖北利川为表述对象

    袁方成陈泽华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权益保障,以"文化扶贫"为核心逻辑的"送文化"理念的制度供给却面临诸多供需失衡的治理困境,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治理可以在文化特殊性的基础上搭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理念架构.利川市建构了"种文化"的理念架构,建立"平台自建、人才内生、资源内生、产品自足、机制内生"的市、乡(镇)、村三级阶梯"种文化"制度供给体系,为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治理的制度创新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路径经验.

    公共文化治理民族地区制度创新"种文化"

    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体制性空间——基于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调查分析

    罗峰吴芷怡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历经曲折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面临着软硬件短缺、供需矛盾等困境.从社区层面出发,审视农村社区医疗服务所处的体制性空间及其对相关资源配置的规定性影响,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一开始就是被国家以各种政策所设定,并通过官僚机构层层推动,以兑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被赋予的国家目标及民众期待.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体制性空间,即医疗卫生政策所设定的合法性范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格局.在此体制性空间中,社区医疗服务相关主体的逐利取向,强化了业已设定的、非均衡的资源配置格局,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更显匮乏.在社区内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再分配,则是在此体制性空间中,受到社区权威的深刻影响,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社区规则的再生产.

    体制性空间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服务民族地区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机制创新研究——以西北民族地区为例

    林士俊张薇
    41-4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服务的质量关乎着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也关系着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中,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农民需求表达渠道不畅、财政投入不足等原因,公共服务供给一直存在成本高、层次低、内容单调、资金匮乏等问题.因此,必须以居民为中心,综合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以及社区居民等公共服务主体的功能,多中心协作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健全农民需求表达及事后评价机制,并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以此实现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机制创新发展,满足西北民族地区农民的需求.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法治化实施困境与对策

    杨桓刘莹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互嵌式社区在居民构成上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部分居民还没有形成与现代城市文明相适应的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其法治素养还暂时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生活的要求;普法教育效果不佳、社区治理行政化倾向等现象阻碍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良序的形成.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的依法治理,需从居民法律认知、法治素养和社区法治环境三个维度出发,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精准法律普及机制、居民理性行为引导机制,从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着手营造依法治理的氛围,进而从整体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

    民族互嵌式社区法律认知法治素养法治环境社区治理法治化

    治理现代化导向下民族地区社区发展转向与路径选择

    邓涛吴开松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历了社区服务、社区建设时期的积累,我国的社区发展开始向现代化的社区治理阶段迈进.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民族地区的社区发展向治理现代化的转向却面临着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交织的挑战.为此,民族地区社区发展逻辑的转变需要围绕社区本位的发展模式、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供给和以良性耦合为切入点的反脆弱性发展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社区发展实践的科学化、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和项目化.

    民族地区社区发展社区治理反脆弱性

    移民与珠江三角洲城镇的发展

    周大鸣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从移民的视角探讨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的过程.自秦征服岭南以来,大量内地移民的进入,促进了珠三角城镇的兴起;隋唐以后,移民不断地补充推动了珠三角城镇群的形成;宋代以来规模化的移民涌入导致珠三角城镇群的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海内外移民的兴起促进了珠三角城镇的繁荣.

    移民珠江三角洲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