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戴小明

双月刊

1004-941X

hbmyxbwk@126.com

0718-8438535 8431373

445000

中国恩施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从创刊到今天通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本着“立足本土,涵泳自然,走向世界”的编辑思想,突出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特色,现已成为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厦门大学馆藏台湾地区文物及其研究价值

    董建辉黄铭松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大陆高校一所专业性博物馆,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收藏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类史前遗物、历史文物及民族学标本等.其中,种类丰富的台湾地区文物是其馆藏的一大特色.这些文物标本大都由人类博物馆创始人林惠祥先生搜集采买于台湾史前遗址及各个原住民族,其携带的丰富文化信息真实地反映了台湾的史前文化及原住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文化样貌,具有很高的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价值.

    厦门大学台湾地区文物研究价值

    林惠祥的中华民族观及其发展脉络

    陈建樾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惠祥是中国早期人类学田野调查和学科建设的奠基者,他不仅是中国大陆赴台湾进行原住民研究的第一位大陆民族学家,也是横跨民族学、考古学和民族史多个领域的"全域性人类学研究者".林惠祥终其一生都在研究和探索中国的民族问题,并在抗战时期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观建构.林惠祥的学术研究及透射出的关于国家认同与民族观的演进,体现了在历史大时代下知识分子独特的心路历程.本文以林惠祥的著述为文献,梳理和描述了林惠祥的这一思想发展脉络.

    林惠祥民族观中华民族

    林惠祥先生的有段石锛研究及其启迪

    石奕龙孟令国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林惠祥有段石锛研究的经历爬梳,可以看到,林惠祥通过对有段石锛的研究所建构出来的中国东南部、南部与中南半岛的古民族——古越族及其先民及马来人的先民都是包括台湾少数民族在内的现南岛语族诸民族的祖先.

    林惠祥有段石锛研究南岛语系诸民族台湾少数民族

    2020年后民族地区持续性减贫路在何方?——基于湖北省恩施州精准脱贫的现状分析

    王志章杨志红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的时间节点.从时间维度来看,尽管我国将提前十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既定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贫困的终结,相反我国将迎来一场持续的减贫任务.后小康社会的贫困将表现出不同的贫困视野和发展逻辑,减贫工作需要具有新思维、注入新内涵、探索新模式、设计新路径.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结合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领域的现实问题,探讨2020年后减贫路径的走向及预期问题,以期为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制定新时代转型背景下的减贫战略,夯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贫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民族地区恩施州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政治溢出效应——以海南、湖北和贵州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为例

    张现洪陈翎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民族地区贫困的性质、精准扶贫的政治运行机制、扶贫绩效的溢出效应三个问题为线索考察了海南中部四县、湖北省恩施州和贵州黔西南自治州等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现况,认为财力支出型贫困户与社会脱嵌型边缘户分别是农户对接市场、对接社会的失败,精准扶贫的成功实施取决于农户对接市场、对接社会的成功与否.精准扶贫基本动力在于科层体制与基层政权的整体性动员,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具有较为明显的政治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群众路线在民族地区的进一步落实,培养出一批少数民族"三农干部"和增强了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等.因此,扶贫作为一场整体性运动,政府部门需要正视精准扶贫的溢出效应,在打好精准扶贫收尾仗的同时,算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政治账.

    精准扶贫驱动机制政治溢出效应国家认同

    贫困文化论与非均衡治理——对"等、靠、要"扶贫现象的成因解释

    李壮陈书平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脱贫攻坚面临一个普遍性实践困境即"等、靠、要"现象:一是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低;二是非贫困户争当贫困户;三是预脱贫户对脱贫成效的认可度不高.既有研究将贫困文化论作为一个主导性的解释框架,并提出以"扶贫先扶志"为倡导的文化扶贫举措.然而通过湖北、贵州、河南等中西部国家级贫困县的第三方脱贫评估调查发现,贫困文化论并不能充分解释"等、靠、要"困境的形成机制.从贫困治理角度看,上述困境的成因根源于减贫治理措施与乡村社会需求之间的非均衡性.最后,从政策执行与社会逻辑之间的关系出发,从超越农户个体或群体的主观思想层面,提出改革贫困识别标准和程序、创新帮扶措施与贫困退出奖惩机制等对策,以实现农户逻辑与政策逻辑的契合.

    精准扶贫贫困文化非均衡治理贫困退出

    精准扶贫绩效评估:场域绩效分析

    牛宗岭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精准扶贫已进入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精准扶贫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对其进行评估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贫困状况也具有区域化的特征,这就给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和绩效考核带来了新的考验.鉴于此,在对精准扶贫政策绩效进行评估时,应考虑区域差异因素和政策实施的主客观环境,将要素的复杂性和实践的动态性纳入考察范围,从而实现对扶贫绩效的科学化评估.从资源禀赋、文化状况、组织主体和制度环境等四个基础性维度出发,建构出"场域绩效"的分析视角,为考察扶贫政策绩效评价机制和提升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提供思路.

    精准扶贫绩效评估场域绩效

    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多维约束与化解策略——以四川藏区为例

    李治兵肖怡然毕思能吴建国...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发展水平低、贫困状况复杂、内生发展能力弱是四川藏区深度贫困的主要表现.旅游精准扶贫是四川藏区减缓贫困的有效途径,但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人力资本、资金、市场、政策制度和识别机制等方面的约束.基于此,提出了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发展能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市场环境和深化制度改革等五个化解策略,减缓四川藏区的深度贫困.

    深度贫困四川藏区旅游精准扶贫多维约束

    大理国与交趾李朝的均势制衡关系探究

    李魏巍
    148-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理国与交趾李朝分别是红河流域上下游的两个强国,双方共存216年,两国虽然形式上都是宋辽、宋金二元朝贡体系中宋朝藩属国,在宋朝主导的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却大相径庭,交趾高大理低.由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等原因,两国必然发生政治和外交关系,其中还发生了战争、边界冲突和跨居民族迁徙等事件,宋朝亲交趾疏大理的政治取向,利用交趾牵制大理的潜在意图以及大理与交趾的实力平衡使大理与交趾保持了长期的均势格局,总体上有利于区域和平与稳定.

    大理国交趾李朝均势制衡国际体系

    论明廷对保靖土司兵的军事征调

    朱皓轩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廷征调保靖土司兵主要参与三种性质的军事活动,即"征蛮""征贼"与"御边".对保靖土司兵的征调有四个特点:一、征调次数多,频率较高;二、征调呈明显的阶段性;三、保靖土司兵的军事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四、保靖土司兵在征调中胜多败少,起到颇为重要的战略作用.保靖土司兵积极接受明廷的征调,为维护国家局势稳定、抵御外来者的入侵做出了特有的历史贡献,值得后世铭记.

    保靖土司兵明代军事征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