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农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农机
河北农机

王进朝

双月刊

1002-1655

hbnjzzs@126.com

0311-87652517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630号河北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编辑部

河北农机/Journal Hebei Farm Machin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办的农机科普杂志,多次被评为国家、华北地区和河北省优秀期刊,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她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办刊宗旨,向广大读者宣传国家有关农机化的方针政策,介绍各种农机具的正确使用、安全操作、故障排除及维修保养知识,推荐各种新型农业机械、畜牧机械、饲料机械、加工机械、中小型工程机械等及新技术,传播农村致富信息,是广大农机管理人员和机手管好、用好农机的良师益友,是帮助农民致富的好参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

    马春阳郭长永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正经历着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及网络化方向的深刻转型。在这一背景下,加速推进智能农机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在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加速推进智能农机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已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于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深入分析其关键技术与应用潜力,旨在为小麦收割作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以期构建一个高效、精准、智能的小麦联合收割解决方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

    现代大田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分析

    李宁李辰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来看,我国大田农业例如传统粮食作物的生产管理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工作已经向着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方向转变。在发展其他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工作也应该重视大田粮食作物机械化的提质增效,一方面进一步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的智能化农机装备提升作物产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19年底以来,我国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但国内农机装备行业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均衡、生产制造水平低、可靠性和耐用性差、科技含量水平不高的问题,在社会各界不断努力之下,我国的智能化农机装备也开始为我国农业生产助力赋能,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应用成果。本文结合当前大田农业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行业带来思考。

    大田农业智能化农机装备农业机械化

    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刘祥厚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规模也随着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而逐步扩大。玉米作为十分重要的农作物,在全国粮食种植生产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玉米自身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国内多数地区均能够开展玉米种植工作。这一特性使得农业部门高度种植玉米品种筛选工作,带动各种有效的种植技术也被研究出来,强调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成效的同时,也为各类玉米种植栽培技术提供相应参考,大大提升了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加强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至关重要本文以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中心,分析了相应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确保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玉米的快速健康生长。

    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梁静芳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柳城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农业发展条件,近年来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制约了示范区及周边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为促进柳城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详细阐述柳城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现状,深度剖析示范区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经营主体实力不强、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以及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等。围绕上述问题,提出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增强经营主体实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四项高质量发展对策。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问题发展对策柳城县

    精准农业技术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朱明涛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在人口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粮食需求日益紧张,农村农业生产方面面临一定的挑战,传统农业方法无法对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予以满足。同时,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应用更加具有可持续性以及更为高效的方式对农田资源进行管理。在此背景之下,精准农业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解决农业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创新型的现代农业方法,借助传感器自动化、智能化农业器具等诸多工具,对农田资源进行精确的监测及管理。应用此类技术变革,能够使农产品质量及产量得到提升。本文全面探讨精准农业技术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领域,旨在揭示解决新时期农业问题,为更可持续、生产效率更高的农业未来做出贡献。

    精准农业技术作物生产应用探讨

    生态农业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可持续性研究

    孟凡伟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支柱,但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到2050年预计将超过90亿人,对食品、饲料、纤维和生物能源的需求激增。这种不断升级的需求给传统的农业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往往导致环境退化、土壤侵蚀、水资源枯竭和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了解生态农业在实现粮食安全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中的重要作用至关重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农业技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不仅能够提升农业产量,还具有环境友好性。本文探讨了生态农业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中发挥的作用,生态农业强调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通过最小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生态农业技术作物产量可持续性

    绿色有机农产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李春梅任勇潘丽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被认为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模式。然而,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技术转移、市场认知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绿色有机农产品及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全球关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背景下,绿色有机农产品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探讨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分析绿色有机农产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就实践和研究提出建议,以促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农业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绿色有机农产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清远市耕地撂荒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伟峰韦翔华卢维盛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清远市耕地撂荒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耕地撂荒整治工作的有关资料,对清远市开展耕地撂荒整治工作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种粮成本高效益低、受耕地地理条件和耕作条件制约、农村空心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土地流转困难、缺少必要的强制性措施等。提出了提高农业种植综合效益、提升耕地质量,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提升服务社会化水平、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的对策和建议。为清远市及广东省耕地撂荒整治及复耕复种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或科学理论依据。

    耕地撂荒问题及对策土地流转

    无公害茶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刘兴勇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无公害茶叶生产正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深入研究和推广无公害茶叶高产栽培技术变得尤为重要,这种技术不仅能为茶农提供更多的种植选择,还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可靠的茶叶产品,进而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无公害茶叶生产是保证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基础。在传统茶叶种植栽培过程中,存在病虫害的发生、施肥和灌溉的管理不当等问题,对茶叶产量以及品质的提升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重视无公害茶叶的种植,加强相关技术的应用,以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茶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有机肥料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朱春红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绿色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以有机肥料为代表的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是此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有机肥料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选取适宜的试验场地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有机肥料不仅能够改善土壤质地,提升土壤肥力,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显著效果,更能够提升农作物质量,产出的农产品营养价值更高。同时,有机肥料在降低环境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方面表现突出。特别是在节约水资源,降低农药使用量的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结果预示着有机肥料在未来农业发展中会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推动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有机肥料绿色农业农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农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