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陈楚明

双月刊

2097-065X

hbnjh-mag@263.net

027-88031182 59750769

430068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Journal Digital Agriculture and Intelligent Agricutural Machiner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发展理念下景电工程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李英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步入新发展阶段,甘肃省对水利工程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梳理新发展理念下景电工程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新形势,从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确保灌区适时适量灌溉、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美丽灌区、推进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加快补齐工程短板、提升信息化水平、培养高精尖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建议,努力为景电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景电灌区高质量发展水资源优化智慧水利

    生物有机菌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研究

    周乾李奇林丽霞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有机菌肥的作用是改良土壤的理化特性,熟化土壤,培养地力,提高作物品质.盆栽试验验证了不同生物有机菌肥配方对烟株田间长势、抗病性的影响,筛选出表现好的配方.大田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菌肥不同施用量对烟株烟叶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选出最佳施肥方式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乳酸菌的有机肥(猪粪、菌渣、火土灰的比例为5∶3∶2,亩用量为450 kg)与烟草专用肥起垄后,混合穴施处理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抗逆性、外观质量、烘烤质量和经济性状均优于其他处理.

    生物有机菌肥烤烟生长发育

    小麦品种新世纪999生长阶段特性与栽培技术分析

    洪江鹏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广泛.种植过程中,做好选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才能保证小麦根部吸收充足的养分,提高抗倒伏及抗病虫害能力.对小麦品种新世纪999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小麦生长阶段的特性及小麦栽培要求,分析了该品种栽培技术的问题,提出了播前准备、收获整地、播种、施肥、冬前管理、春季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种植建议.

    小麦新世纪999栽培技术

    苦皮藤素的种类、防效及推广应用研究

    龚顺泽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农业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阶段使用的植物源农药中,藤素是最为常见的农药,在安全性和绿色高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进一步提升苦皮藤素农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果,从苦皮藤素农药的种类着手,详细分析了各种农药的特征和应用范围,并对苦皮藤素农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为苦皮藤素农药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种类推广防效

    基于生物防治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策略研究

    睢培芬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增大,农业生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大.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农业防控方式,通过微生物、植物或其他生物体中的抗虫、抗菌等基因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具有有效、温和、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据此,综述了小麦病虫害的危害和影响,分析了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小麦病虫害中的应用,提出一套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策略.

    生物防治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

    小麦全程绿色植保技术中常见病虫害防治及实践

    邓国建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小麦的产量与品质,通常会采用单一的喷洒化学药物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容易因药物选择不当及用量不合理等引发田间或作物中农药的大量残留,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为加强对全程绿色植保技术的利用,分析了绿色植保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其带来的实际效用,总结了小麦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类型,围绕小麦全程绿色植保技术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明确了小麦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技术要点,旨在防控小麦病虫害实现绿色生产目标,为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提供保证.

    小麦作物绿色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

    耕地中苗圃快速智能化调查技术研究

    冯彦彦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土地管理和规划中,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是确保食物安全和生态平衡的关键任务.耕地内的苗圃种植活动直接影响耕地的实际可用面积,因而准确监控苗圃的规模与分布情况对于耕地资源管理和土地用途管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人工现场调查和目视解译方法耗时多且劳动强度大,难以覆盖广阔的地区.因此,利用深度学习在遥感图像语义分割和特征识别方面的优势,提出一种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准确分割耕地中苗圃图斑的新方法.该方法提高了地块分类和界定的效率,减少了传统调查所需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了数据分析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为确保农业产出和维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苗木苗圃调查深度学习智能提取

    有机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和作物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谢春华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试验研究了有机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和作物质量的影响,旨在将农田的大部分秸秆、家畜的排泄物转化为有机肥,并确定其最佳使用量,以研究各种有机肥的使用量如何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和产出.在2021-2022年期间,试验组在农田中进行的,使用的有机肥料的剂量分别是2.5 t/hm2、7.5 t/hm2、15 t/hm2、20 t/hm2、30 t/hm2 和40 t/hm2.试验组还进行了常规的施肥方式、只使用一种有机肥的方式以及混合使用有机和化学肥料的方式对比试验.研究显示,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不建议只使用有机肥,要从提高产量和确保一定的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在施用底肥的基础上,有机肥20 t/hm2 是最理想的使用量.

    有机肥配施玉米产量作物质量经济效益

    智能化技术在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赵存仙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化技术在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应用广泛,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但检测精度难以达到人工判定水平,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系统分析了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种子分类、质量评级等环节的应用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数据量不足、系统集成度有限以及模型迭代机制缺失是当前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构建高效的数据采集系统,发展通用的质量评估平台,通过增量学习、模型压缩等手段持续优化算法模型.这些对策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智能技术在种业检测中的表现力和拓展性,使检测精度实现重要突破,为智能化农业检验方式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智能化技术种子检验质量分类模型优化增量学习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效益评估试验与推广策略

    廖茂克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因子区组对比试验表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利用两种作物对生长资源不同的需求特性,实现光热水肥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显著提高单产和品质,增强抗逆性.同时,该技术可明显改善土壤环境,有效控制连作障碍,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优于传统玉米连作.为促进技术推广应用,可构建培训示范与监测评估的持续服务体系,大力推广该项核心技术,对实现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带状复合种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推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