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陈楚明

双月刊

2097-065X

hbnjh-mag@263.net

027-88031182 59750769

430068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Journal Digital Agriculture and Intelligent Agricutural Machiner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碳减排耦合协调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平汪果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碳减排协调发展机理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TOPSIS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2010-2021年各省份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碳减排综合发展水平及两者耦合协调度,进而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省份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碳减排综合评价值和耦合协调度均呈稳定上升趋势,区域差异均呈东、中、东北、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且仅有东部地区处于协调状态;大部分省份仍处于失调状态,区域之间耦合协调的阶段差距持续稳定;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居民收入水平、农业支出、人才资源和专利产出对耦合协调度有正向促进作用,绿色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有负向抑制作用。

    农业数字化转型农业碳减排耦合协调度模型

    以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证研究——以江西吉安为例

    康婷温婷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是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主抓手。江西省吉安市近年来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特色农业带动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通过研究吉安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提出一系列创新对策: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形成优势产业带发展;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特色农业主体企业,创新特色产业布局;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培育特色产业品牌;提升劳动力素质,培育专业技术人才。

    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视角下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

    刘黎黎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深入探讨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首先介绍了文旅融合协同发展的背景和意义,指出乡村振兴视角下文旅融合的重要性。其次,探讨了推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深入剖析了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关系。最后,分析了乡村振兴视角下文旅融合协同发展过程中已形成的实践模式,并立足于案例研究点,提出了可供实践的模式。

    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及创新路径探析——以安庆市宜秀区为例

    沈勇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对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结合安庆市宜秀区的具体情况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创新经营机制、加强组织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政策支持等建议。旨在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农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远目标。

    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资源配置经营机制组织建设

    离散元仿真在排种器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吴梦平汪绪光纪华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播种是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首要环节,离散元仿真技术为播种机排种器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探究离散元仿真在排种器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了离散元仿真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现有排种器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综述了离散元仿真在机械式和气力式排种器设计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离散元仿真在排种器设计中的模型构建、结构优化、参数分析、虚拟试验等应用。结合现有应用现状,指出了离散元仿真在排种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解决方案,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为计算机技术在排种器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离散元仿真排种器农机设计

    全球智能农机领域专利格局分析

    李荣张冰唐青青刘胜涛...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Himmpat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全球智能农机领域进行了专利信息统计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全球智能农机专利布局情况和技术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智能农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美、德等国家显示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技术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点,国外都是公司主导,并且其专利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和价值;中国是高等院校主导,不仅专利数量较低,而且国际影响力和价值也较低,在不同主体合作上有较大的不足。

    智能农机专利分析专利布局

    无人机技术对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研究

    李福建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究了无人机技术在农机化领域的应用及其影响。通过分析无人机技术的特点,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角度,论述了无人机技术在农机化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搭载先进传感器实现智能化农业生产和数据驱动的精准农业,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通过资源监测与管理、精细化农业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此外,无人机助力农药化肥减量化施用、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在农业生态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无人机技术正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新动力,未来有望在农机化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无人机技术农机化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水产养殖机械增氧装备及技术应用的实证研究

    赵颖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池塘溶解氧水平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养殖中后期,溶氧下降更为明显。通过机械增氧技术增加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认识,从水产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出发,分析机械增氧装备的主要类型和增氧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机械增氧水产养殖增氧设备

    智能农业技术对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范晓伦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取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小麦、玉米智能农业技术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智能农业技术在提高土壤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实现精确施肥和灌溉,优化土壤养分,减少机械性伤害,显著提升土壤质量。智能农业技术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大幅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水源和大气的污染;另一方面,通过监测数据和模型分析,智能系统可科学制定种植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后,提出了小麦、玉米智能农业技术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小麦、玉米智能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小麦玉米智能农业技术土壤质量生态环境

    享国家购机补贴的播种机质量调查与分析——以湖北省2020-2021年销售机具为例

    肖遥张泽昀纪华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机质量是反映农机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农机质量调查是对农机产品的必要监督手段。通过农机质量调查可深入了解农机产品的使用情况和质量状况,保障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以2020-2021年在湖北省销售、用户使用满一个作业季且享受国家购机补贴的播种机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播种机的"三性一状况",并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用户对播种机的综合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用户对播种机的综合满意度较高,但播种机存在安全防护不到位等问题。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和湖北省的实际情况,针对播种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播种机的产品质量。

    播种机农机质量调查综合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