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陈楚明

双月刊

2097-065X

hbnjh-mag@263.net

027-88031182 59750769

430068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Journal Digital Agriculture and Intelligent Agricutural Machiner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期农业废弃物利用体系建设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张常弘王晓东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农业废弃物利用仍处于不充分的状态,基于此,以发现农业废弃物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策略、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为目的,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从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及必要性分析入手,结合新时期背景下农业废弃物利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对废弃物利用体系建设策略展开分析.提出了提高宣传力度,转变农民思想认识、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完善政策体系,保障政策实施效果、构建激励机制,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交流沟通等策略,力求从推动农业废弃物利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发展角度,为农业的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新时期农业废弃物废弃物利用体系可持续发展

    水文情报预报在农业气象灾害管理应用中的实证研究——以2021年湖北省洪涝灾害为例

    赵爽王莉姚瑶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水文情报预报的关键技术、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及影响机制,并结合2021年湖北洪涝灾害案例,系统阐述了水文情报预报在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灾后恢复等环节的应用模式和效果.研究表明,水文情报预报充分利用雷达、卫星等多源监测资料,结合分布式水文模型等技术手段,可有效提升灾害早期预警、应急调度和灾后重建的科学化水平,大幅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水文情报预报已成为农业气象灾害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手段,在防灾减灾和水资源优化调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水文情报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灾害管理灾害预防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以甘肃地区为例

    高玉奎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小流域的深化和发展,是水土保持的创新和拓展,在解决区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为研究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首先阐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建设内容及小流域特点,然后对该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和布局加以分析,最后重点讨论了当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及建设方案,期望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小流域生态清洁水土保持

    灾害性天气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与防灾减灾对策——以武强县为例

    石美亮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是武强县的重要粮食作物,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全球气候增暖的背景下,武强县小麦在种植期间经常受暴雨、冰雹、干旱、干热风、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的制约.为了更好地掌握影响小麦生产的危害和灾害应对方法,根据武强县气候和小麦种植实际情况,重点探究了武强县灾害性天气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并从小麦种植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建设、小麦种植气象服务、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等三方面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旨在保障小麦安全生产.

    小麦灾害性天气防灾减灾对策

    阿拉善盟雷暴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雷电防御对策

    樊东升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增强,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提升,雷暴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次数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为保障阿拉善盟农业的稳定发展,需加强对区域内雷暴灾害发生规律的研究,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雷电防御措施.研究显示,阿拉善盟东部发生雷暴日数较多,西部较少,西北部地区最少.雷暴毁损了农作物及农业基础设施,阻碍了阿拉善盟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完善雷电防御机制及科学安装防雷设施,将降低雷电灾害对阿拉善盟农业的影响,有助于其特色有机农业发展.

    阿拉善盟雷暴灾害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影响雷暴防御

    基于生态农业理论的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植物规划方法

    王凯元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生态农业与人工湿地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人工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包括适地适种、多样性维持、生态位互补和净化功能优化等;提出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合理搭配的植物配置策略,以及水位调控、施肥、修剪等植物生长管理措施.案例分析表明,基于生态农业理念的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植物规划对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研究表明,将人工湿地与生态农业相结合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修复生态环境的有效模式.

    生态农业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植物规划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状、问题与措施

    张延涛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与措施,以期为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此,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首先分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现状,针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可靠、高效的灌溉服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策略与措施的实施,有望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推动农业节水减排和绿色发展.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管理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以菏泽市鄄城县为例

    徐龙祥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及其节水技术,以期提高灌溉效率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当前农业用水需求与水资源分配,以及灌溉管理与政策环境的综合分析,揭示鄄城县在农业水利方面的现状和挑战.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重点关注了3种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管灌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并分析这些技术在当地的应用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鄄城县农业水利灌溉模式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这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助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灌溉模式节水技术

    补充耕地项目中青苗补偿工作阻滞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朱新颖杨振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苗补偿在补充耕地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项目能否持续进行的关键,也是检验基层工作成效的试金石.青苗补偿工作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恰当地回应涉及群众的权益需求,处理不当不仅阻碍补充耕地项目实施进程,还会影响当地政府对耕地的保护以及对后续类似项目的推进.因此,在结合实际项目推进经验、文献资料查询的基础上,探究群众的实施意愿、补偿标准的确定以及补偿资料的要求等对青苗补偿工作的影响,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后续相关项目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补充耕地项目青苗补偿工作阻滞

    基于钦州市钦南区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探讨

    梁贵杰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钦南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从确权与产权明晰、绩效考核与监督、管理模式创新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通过产权明晰化和强化绩效考核,钦南区的水利工程管理效率显著提升,管理透明度和公信力得到了增强;同时,创新的集中化和专业化管理模式有效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研究结论表明,钦南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整合技术创新与社会参与,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项目满意度,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成为其他地区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水利工程管理钦南区工程管理创新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