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陈楚明

双月刊

2097-065X

hbnjh-mag@263.net

027-88031182 59750769

430068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Journal Digital Agriculture and Intelligent Agricutural Machiner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

    李华唐浩然许章菁田新朝...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机械化正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方向发展,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是这一发展中的短板与瓶颈.因此,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弱项,提高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对确保农产品高质量有效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研究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这些对策可为十堰市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持,有助于提升十堰市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

    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问题对策

    大数据分析与数字农业精准农业的融合及其应用实践

    崔雪玲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评估,探讨了智能农机技术如何整合传感器、卫星和无人机等先进技术,以优化作物生产效率和精细化农业管理.研究了大数据分析在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对智能农机技术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数据技术显著提高了农业操作的效率和精确性,例如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在农场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产量的提高.此外,大数据分析在作物病虫害管理中提高了识别和预防的准确率.研究表明,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支持农业生产决策,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大数据分析智能农机决策支持系统

    新时期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问题及建议

    张常弘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破解"三农"难题、构建农村循环经济的关键举措.在分析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预处理效率低、生物转化水平落后、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足以及尾气净化不达标等,针对性地提出了前处理工艺优化、高效生物技术开发、智能装备升级改造、末端治理系统建设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转化智能装备

    松树容器育苗与扩繁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

    刘勇峰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响应当前森林资源保护和恢复的需求,助力松树育苗造林技术发展,开展松树容器育苗与扩繁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首先进行苗圃选择、整地做床等试验准备工作,然后从营养土配置与装袋、种子的处理与播种、苗期抚育与管理3个方面完成松树容器育苗,最后通过林地的选择与整地、苗木出圃、栽植树苗、幼林抚育等步骤完成扩繁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松树容器育苗与扩繁造林技术成功培育了松树,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为扩繁造林工作提供了优质的苗木资源,应用效果较好.

    松树容器育苗育苗技术扩繁造林技术防治病虫害

    水城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罗通均陈俊尧胡亚文耿克思...
    47-4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六盘水市水城区气象局1991-2022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选择线性倾向趋势法、累积距平法对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91-2022年水城区平均气温为12.9℃,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线性变化倾向率为0.418℃/10年,上升趋势极为显著;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线性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472、0.446、0.5、0.208℃/10年,除冬季外,其余三季的升温趋势均较为显著,对年升温的贡献最大;1991-2022年水城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 156.9 mm,降水量变率处于-32.8%~24.9%,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线性变化倾向率为10.336 mm/10年,增加趋势并不显著;水城区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降水量最少,四季降水量增加趋势均不太显著;气候变化对当地玉米生产的影响较大,直接关系到玉米产量和品质,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气候变化玉米生产影响水城区

    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的相关技术及管理措施研究

    李庆臣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的有效策略与技术.通过分析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来源及危害,阐述了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原则与措施,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角度,对农田土壤修复技术进行了系统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污染防治需坚持预防为主与防治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农业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手段.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各具特点和适用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优选并集成优化,可为农田土壤污染防控和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

    农田土壤污染污染防治土壤修复

    信息化技术在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苏成李海涛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时期信息化技术的广泛渗透,水利工程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聚焦于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这三大目标,深入剖析了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化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等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结论可为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借鉴,推动其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加快信息化步伐,为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数据安全

    农业水利渠道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典型问题及措施

    王振清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水利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漏水、渗漏等质量问题,会严重影响工程稳定和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研究目标,采取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围绕农业水利渠道工程质量管理展开深入探讨.首先简述水利渠道工程奠定质量问题,其次从工程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应用等方面指出质量控制路径,最后以U型渠道工程为例进行质量实践管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控制前需加强土方、混凝土施工等内容的管理,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监管力度,均有助于农业水利渠道工程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工程质量控制策略施工技术农业水利

    农田水利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效应的实证研究

    朱新刚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农田水利智能化管理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分析了当前农业水资源面临的挑战,包括水资源短缺、灌溉效率低下等问题;其次,探讨了智能化水利管理系统的构成,包括自动化灌溉、传感器网络、数据分析等技术,并举例说明这些技术如何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再次,论述了智能化水利管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在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智能化水利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农田水利智能化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灌溉效率数据分析环境保护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的影响因素和关键技术

    孟羽昊刘斌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流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中一项极为关键的施工技术.为发挥导流施工技术的作用,顺利完成水利工程建设,对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导流施工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水流特性、施工环境、施工工艺、施工安全等.提出了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即通过做好前期实地勘察、精准分析坝址位置、科学制定施工方案等措施,引导水源绕过工程建设地带,避免施工受到水流影响,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

    水利工程导流施工技术施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