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农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农学报
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六省市农科院农学会
华北农学报

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六省市农科院农学会

双月刊

1000-7091

hbnxb@163.com; hbnxb@yahoo.cn

0311-87652166

05005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华北农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华北农学报》1986年创刊,是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六省市区农科院和农学会联合主办的大农业学术刊物。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一等奖、北方十佳期刊及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 本刊立足华北,面向全国和全世界。主要刊载农业各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科研简报,报道农业学术动态。主要服务于农业高等院校师生和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玉米品种的茎秆性状对茎秆弹性和耐密性的响应

    张桂萍Mukti Marasini李薇薇张凤路...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玉米茎秆性状与茎秆弹性和耐密性形成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植株抗倒伏机理,选用6 个抗倒性不同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了6。0 万,7。5 万,9。0 万株/hm2共3 个种植密度,以田间茎秆拉倒角度为弹性评价指标,与植株和基部节间的形态特征,节间的解剖结构、物质积累量和力学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株高、穗位高、基部节间长、粗、表皮厚度、硬皮组织厚度、维管束总数、小维管束鞘面积、单位长度鲜质量、干质量和各组分含量、穿刺和压折强度对茎秆拉倒角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其中节间粗(r = 0。521∗∗)和单位长度干质量(r = 0。562∗∗)的影响最大。种植密度越大,节间粗、硬皮组织厚度、维管束总数、单位长度鲜质量、干质量、各组分含量、穿刺和压折强度越小或越少,茎秆的弹性越差,抗倒性越弱。不同品种间的茎秆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粒收1、创玉107、京农科728 和MC278 与弹性相关的性状优于其他品种,且随着密度的增大变幅较小,故茎秆弹性和耐密性较强。节间粗和单位长度干质量等性状对拉倒角度即有显著影响,增密后这些性状的变幅决定了茎秆的耐密性。

    玉米茎秆弹性耐密性拉倒角度

    欢迎订阅《山西农业科学》

    89页

    干旱和品种对小麦灌浆期旗叶下午光合速率、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

    黄明姜沛沛张振旺吴金芝...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干旱和品种对小麦灌浆期旗叶下午净光合速率(Pn)、光合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2019-2021 年度在池栽全生育期遮雨条件下设置包括重度(W1)、中度(W2)、轻度(W3)干旱和适墒(W4)的4 个水分处理,在灌浆前期、中期的14:00-16:00 测定了强抗旱性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品种偃展4110(YZ4110)的旗叶Pn、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Rubisco活化酶(RCA)、ATP合成酶(AT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活性以及成熟期的产量。结果表明,干旱使小麦灌浆期旗叶下午Pn、多数光合酶活性以及产量降低,总体表现为干旱胁迫程度越大,上述指标的降幅也越大,但其影响效应存在品种和年际差异。W1、W2 和W3 与W4 相比,旗叶下午 Pn,JM47 分别降低 33。6%~40。6%,12。0%~30。5%和 5。0%~13。5%,YZ4110 分别降低44。0%~52。0%,22。5%~38。1%和11。5%~20。5%;旗叶下午Rubisco活性,JM47 灌浆前期降低、灌浆中期增加,而YZ4110 分别降低13。3%~25。6%,7。1%~14。0%和 11。2%~11。6%;旗叶下午RCA活性,灌浆前期多显著降低,灌浆中期JM47 在W2 和W3 下增加,而YZ4110 在W1 和W2 下降低;旗叶下午ATPase活性,JM47 在W1 下降低、W3 下提高,而YZ4110 分别降低19。3%~48。7%,7。2%~24。2%和0。1%~8。9%。不同水分处理的旗叶下午PEPC活性因生长季和品种而异,但W1 与W4 相比,JM47 和YZ4110 的旗叶下午PPDK活性分别降低12。4%~18。8%和16。7%~18。2%。与YZ4110 相比,JM47 旗叶下午Pn和光合酶活性在适墒下多无显著差异,但干旱下多表现为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旗叶下午Pn与灌浆期旗叶下午ATPase活性和灌浆前期旗叶下午PEPC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因而在灌浆期下午保持较高的旗叶ATPase和PEPC活性有利于提高小麦旗叶下午Pn和籽粒产量。

    小麦干旱品种灌浆期旗叶光合酶

    葡萄VvWRKY13介导乙烯生物合成调控果实发育

    车永梅陈慧婷张岁芳惠梦玲...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果实发育是决定葡萄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WRKY家族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乙烯是调控果实发育的重要植物激素,ACC合成酶是调节乙烯合成的关键酶。为研究葡萄WRKY家族转录因子VvWRKY13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乙烯之间的作用关系,以葡萄品种左优红、VvWRKY13 过表达葡萄愈伤组织以及转VvWRKY13 番茄株系为材料,利用植物生理生化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葡萄果实发育早期VvWRKY13、ACC合成酶基因VvACS2 和VvACS7 表达量均显著上调;VvWRKY13 过表达葡萄愈伤组织中VvACS7 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VvACS2 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酵母单杂交试验证明,VvWRKY13 可与VvACS7 启动子直接结合,与VvACS2 无直接作用。同时,异源过表达VvWRKY13 番茄中乙烯含量与合成酶基因ACS家族一些成员,如 SlACS1b、SlACS4 和SlACS6,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番茄开花—果实转色的时间比野生型缩短3~6d。以上结果表明,VvWRKY13 能够通过促进ACC合成酶基因表达调控乙烯合成,进而促进果实发育。

    葡萄VvWRKY13VvACS7乙烯果实发育

    欢迎订阅2024年《河南农业科学》

    105页

    OsSAUR55通过GA途径调控水稻株型

    浦娜高巧丽王慧刘金朝...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Francis背景下通过CRISPR/Cas9 技术获得的敲除突变体ossaur55-1、ossaur55-2 为对象,研究其是否影响水稻株型、叶色、单株穗质量、结实率等农艺性状的变化,探究基因OsSAUR55 是否通过参与GA途径调控水稻株型,为相关激素途径调控水稻株型提供理论依据。调查野生型(WT)与敲除突变体成株期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穗长、单株穗质量、十粒长、十粒宽、剑叶长、剑叶宽等;利用叶绿素计和光合速率测定仪测定野生型和突变体齐穗期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测定基因OsSAUR55 在水稻种子萌发的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原核表达法观察蛋白OsSAUR55 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内源激素(GA和IAA)含量;进一步分析GA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成株期,突变体ossaur55-1 和ossaur55-2 都有显著的表型变化,其中突变体的株高比野生型明显变矮、叶色更绿、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结实率降低、千粒质量降低、单株穗质量降低;定量结果显示,OsSAUR55 在胚芽中表达量最高,在剑叶中基本不表达;共聚焦结果显示,OsSAUR55 可能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激素检测结果表明,突变体内源激素GA4 的含量显著降低;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发现,突变体中GA合成途径中基因KAO、GA13ox1、GA20ox1、KO1 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GA代谢途径中GA2ox5、GA2ox8、GA2ox9 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野生型。初步推测,敲除基因OsSAUR55 导致内源GA4含量降低,可能通过GA途径调控水稻株型,进而影响水稻产量。

    水稻OsSAUR55株型CRISPR/Cas9GA产量

    外源褪黑素对大豆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

    郭远航王洪博白宝伟张磊...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外源褪黑素(MT)对大豆幼苗耐盐性的调节作用,筛选出不同盐胁迫下适宜的施用浓度。以大豆品种田友-2986 为试验材料,设置3 个盐浓度(低盐S3:3 g/L、中盐S5:5 g/L、高盐S7:7g/L)和6 个MT浓度(M0:0 μmol/L、M1:25 μmol/L、M2:50 μmol/L、M3:75 μmol/L、M4:100 μmol/L、M5:150 μmol/L),分析了大豆幼苗形态参数、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大,大豆幼苗的根系形态参数、生物量、根冠比、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低盐(S3)和中盐(S5)胁迫下,外施50 μmol/L MT大豆根系总长度、侧根数、SOD和POD较不施加分别提高了52。30%,19。98%,74。10%,40。03%(低盐)和68。52%,19。24%,81。72%,37。42%(中盐);高盐(S7)胁迫下,外施75 μmol/L MT分别提高了71。17%,19。11%,80。79%和27。01%。盐胁迫下,外源25~100 μmol/L的MT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大豆幼苗生长,提高耐盐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在低、中盐胁迫下,50 μmol/L MT的缓解盐害效果最好;高盐胁迫下,MT这一适宜浓度在75 μmol/L。MT缓解大豆幼苗盐害主要在于它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含量,从而缓解了盐胁迫下大豆的氧化胁迫和渗透胁迫。

    大豆盐胁迫褪黑素抗氧化系统综合评价

    缓释氮肥施用量对玉米抽雄—吐丝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孟天天刘亚楠张向前路战远...
    126-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缓释氮肥不同施用量下玉米光合日变化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利用光响应曲线拟合,以期为农牧交错区春玉米丰产栽培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广德 5 号为研究对象,在 2018 年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于2019,2020 年分别测定分析了玉米抽雄—吐丝期穗位叶在N 0(N0,CK),120(N8),180(N12),240(N16),300(N20),360(N24)kg/hm26 个氮肥梯度下的SPAD值、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及干物质积累规律。2 a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穗位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N16 处理最高,且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光响应曲线拟合分析得出,N16 处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2019,2020 年N16 处理分别比 N0、N8、N12、N20、N24 处理提高 37。48%,29。51%,31。85%,18。17%,37。32%和 80。04%,59。73%,50。30%,6。42%,62。51%。全株干物质及穗部干物质积累与最大净光合速率、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得出,内蒙古西部地区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

    玉米光合日变化氮肥梯度光响应曲线抽雄—吐丝期干物质量

    施用氮磷钾肥对晋南复播区油葵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海峰段学艳温琳连晋...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晋南复播区冬小麦—夏油葵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施用氮磷钾肥对油用向日葵(油葵)产量及各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 2019-2021 年,在临汾市以临葵 4 号为材料开展田间小区肥料试验,设置氮磷钾(NP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4 个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N、P、K肥的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及肥料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NPK处理油葵 3a平均产量为3634 kg/hm2(3502~3818 kg/hm2),较PK、NK、NP处理分别增产19。6%,12。1%和 13。7%,其中 PK 处理产量最低。N、P、K 的产量反应分别为 588。8(481。0~704。7 kg/hm2),391。8(296。0~488。7 kg/hm2),438。2 kg/hm2(329。3~629。7 kg/hm2);农学效率分别为 3。8(2。8~4。9 kg/kg),3。1(2。1~4。1 kg/kg),2。9 kg/kg(2。2~4。2 kg/kg);氮、磷、钾素的地上部积累量分别为 174。4(172。5~176。8 kg/hm2),60。0(58。3~61。8 kg/hm2),241。1 kg/hm2(236。2~246。8 kg/hm2);氮、磷、钾肥的养分利用率分别为36。3%(36。0%~36。7%),15。7%(15。3%~16。2%)和 47。1%(46。0%~47。9%),其中,钾>氮>磷。因此,施用氮磷钾肥可显著增加油葵产量,且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养分的积累;在氮、磷、钾等 3 种大量元素肥料中,施用氮肥增产最多,油葵地上部分对钾吸收量最多,利用率最高。因此,生产中既要注重氮、磷、钾合理配施,同时氮和钾还要以种肥+追肥的方式补充。

    油用向日葵氮、磷、钾肥养分利用率晋南复播区

    欢迎订阅2024年《北方农业学报》

    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