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农业科学

喻大昭

半月刊

0439-8114

hbnykxzz@126.com

027-87389334

430064

武汉市武昌南湖瑶苑2号

湖北农业科学/Journal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1997~2004年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该刊以为科研、生产和“三农”服务为宗旨,以学术性和实用性为特色,面向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科技人员,报道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主要栏目有:专论、生物技术、栽培?育种、土肥?植保、园艺?特产、药用植物、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农业工程、检测分析、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990-2020年南宁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骆元家梁庆璇刘洪廖东平...
    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南宁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利用程度和转移矩阵等方法,深入分析1990-2020年南宁市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南宁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明显、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速度加快,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且表现为增速,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减少且表现为减速;南宁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中等水平,随着人为活动对土地的不断干扰和影响,土地利用程度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30年间南宁市共有1 051。61 km2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移,其中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表现为净转入特征,耕地、林地、草地、水域表现为净转出特征。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动态度利用程度转移矩阵南宁市

    1990-2020年寻乌县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陈晓洁王远东明磊孟丽红...
    137-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长时间序列下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对保障东江流域生态安全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0-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分析该时间段寻乌县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当量因子法评估寻乌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寻乌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其次为耕地,2种土地利用类型占寻乌县总面积的比例超98。0%。1990-2020年寻乌县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总和总体呈下降趋势,耕地面积占比逐年增加,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小于耕地开垦面积。1990-2020年寻乌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ESV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中部,ESV高值区则与研究区林地的分布较为一致。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寻乌县

    基于GEE的天山野果林分布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丁吉达蒲智鲁文蕊温钊发...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大数据云平台,通过Landsat系列影像,运用随机森林算法,结合光谱指数、地形特征进行土地利用分类,通过地学信息图谱、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天山野果林分布区1997-2021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通过GEE平台,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可以快速实现土地利用分类,总体分类精度均大于90。00%,Kappa系数均高于0。85;1997-2021年天山野果林分布区主要为耕地、林地和草地,三者占总面积的90%以上;土地利用变化以草地向耕地的转变以及林地向草地的转变为主;建设用地、耕地、水域面积持续增加,变化呈聚集分布,林地先减后增,总体占地面积减少严重;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最大,变化最为剧烈,未利用地、林地总体减少速度较大,变化较为剧烈。

    土地利用谷歌地球引擎随机森林土地利用动态度地学信息图谱天山野果林

    基于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的塔城市耕地生态修复区划

    雷海峰汪溪远高海峰
    148-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疆塔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耕地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评价。结果表明,塔城市耕地土壤质量分为4个等级,Ⅰ级耕地面积占比9。95%,Ⅱ级耕地面积占比27。99%,Ⅲ级耕地面积占比37。04%,Ⅳ级耕地面积占比25。02%,Ⅰ级耕地可作为高标准耕地建设的选择对象,Ⅳ级耕地不适宜开发,需进行土壤修复;塔城市耕地景观格局分为4个等级,Ⅰ级耕地面积占比34。6%,Ⅱ级耕地面积占比40。1%,Ⅲ级耕地面积占比21。6%,Ⅳ级耕地面积占比3。7%;结合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情况将塔城市耕地生态修复区域划分为6类,优质保护区(218 km2)、土壤质量改良区(279 km2)、土壤质量修复区(196 km2)、景观格局改良区(192 km2)、景观格局修复区(58 km2)、耕地退耕区(70 km2)。总体来看,塔城市耕地生态修复重点方向为土壤质量改良与修复。

    土壤质量景观格局生态修复区域划定新疆塔城市

    基于RUSLE模型的土壤侵蚀评价——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吕寒徐丽萍陈其军
    156-16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为研究区域,根据水利部相关标准,采用理论算法、模型建立与现场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对研究区内土壤侵蚀强度进行评价过程研究。对现有的DEM生成方法和土地利用分类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利用多源遥感影响数据提取土壤侵蚀的监测要素,基于RUSLE模型,估算研究区内土壤侵蚀强度。将现场实际应用结果与现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算法的有效性及客观性。

    土壤侵蚀RUSLE模型DEM土地分类南京市六合区

    基于DPSIR和GM(1,1)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张瑶李帅王鹏飞
    16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及主要影响因子,基于DPSIR模型,选取24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障碍度模型(ODM)和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2010-2020年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呈上升趋势,2010-2017年波动幅度较小,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大幅增加,从0。480 5增加至0。602 7;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从临界安全等级上升至较安全等级,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耕地农药消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等指标因素是指数上涨的重要动力;权重最大的子系统为响应子系统,权重最大的单一指标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障碍因素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指标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来看,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将在2023年达到安全等级。

    土地生态安全指数DPSIR模型灰色系统GM(1,1)模型障碍度模型(ODM)河南省洛阳市

    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及机理

    杜园园刘士鑫谭美仙向冬蕾...
    170-17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溪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及数据,对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形成重要性格局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主要是极重要,其面积为13 556。94 km2,占玉溪市总面积的90。74%;一般重要地区分布较少,分布在玉溪市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元江县;重要地区分布较离散,多分布在玉溪市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红塔区、江川区、海通县、澄江市;极重要地区分布较广,涵盖了玉溪市各县区,主要分布在峨山县、易门县、新平县、华宁县;在不同重要性等级中,耕地和林地的总面积占比较大,耕地面积占比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呈负相关,林地面积占比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呈正相关,随着重要性等级的变化,二者呈此消彼长的规律。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玉溪市

    2000-2020年北疆地区草地植被覆盖度和草地退化时空变化特征

    范君颜安李靖言卢前成...
    17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00-2020年Landsat NDVI序列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时空分析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北疆地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草地退化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气候和人类活动2方面对北疆地区草地退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看,2000-2020年北疆地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北疆地区北部生态系统更脆弱,易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北疆地区草地在阳坡草地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草地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地形位置指数较高、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山地,草地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主要位于相对缺水、干旱的沙漠边缘等地区。从草地退化时空变化特征看,2000-2020年北疆地区各草地退化等级发生了明显的转移,主要表现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向未退化草地的转移及重度退化向轻度退化转移,表明北疆地区草地退化现象进一步好转。北疆地区草地退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降水量是主要气候因素。

    LandsatNDVI草地植被覆盖度草地退化时空变化北疆地区

    基于FLUS-Markov模型的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与预测

    刘士鑫李建华孙咏琦杜园园...
    18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玉溪市2010年、2020年2期生态景观类型数据和粮食产量经济价值修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玉溪市生态景观类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特征,采用FLUS-Markov模型预测玉溪市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分布。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的Kappa系数提高至0。896 9,整体精度为0。939 3,精度较高;2010-2020年玉溪市林地、草地的面积呈减少趋势,以林地、草地、水域为主的生态系统仍然面临威胁;2030年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35。047 1亿元,变化率为-0。129 7%,玉溪市应加强对林地、草地的保护,加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的实施,合理控制草地、林地向耕地的转化;2030年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依然表现为西部>中部>东部;2030年玉溪市各县市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新平县、元江县、峨山县、易门县、华宁县、红塔区、江川区、澄江市、通海县。

    FLUS-Markov模型GIS空间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预测云南省玉溪市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洱海流域建成区范围及生态质量变化分析

    郑舒元陈星宇海燕王建雄...
    199-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洱海流域为研究区,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Landsat 8 OLI系列影像,合成研究区域的增强的指数型建筑指数(EIBI)并对洱海流域建成区进行提取,再对研究区域遥感生态指数进行合成,通过对建成区范围与流域范围内遥感生态指数进行空间相关分析,从而对2014-2021年洱海流域及其建成区进行生态评估。结果表明,EIBI可有效增强建筑信息,使用EIBI可有效、准确地提取研究区域建成区,经过EIBI提取,洱海流域2014-2021年建成区扩张面积共14。712 km2;2014-2021年洱海流域生态明显改善,遥感生态指数增加0。008,其上升速率为0。001/年,流域内超过65%的区域生态得到改善;洱海流域建成区与生态未得到改善区域大致匹配,建成区经过生态修复后生态质量未见显著提升,且建成区生态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建成区对环境改善具有阻力。

    洱海流域增强的指数型建筑指数遥感生态指数GoogleEarthEngine流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