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农业科学

喻大昭

半月刊

0439-8114

hbnykxzz@126.com

027-87389334

430064

武汉市武昌南湖瑶苑2号

湖北农业科学/Journal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1997~2004年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该刊以为科研、生产和“三农”服务为宗旨,以学术性和实用性为特色,面向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科技人员,报道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主要栏目有:专论、生物技术、栽培?育种、土肥?植保、园艺?特产、药用植物、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农业工程、检测分析、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雌雄成虫密度及性比对红彩瑞猎蝽繁殖力和寿命的影响

    游梓翊夏长剑蒲小明孙郑...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室内条件[温度(28±1)℃,相对湿度70%±7%,光照周期16 h(L)∶8 h(D)]下,测定不同雌雄成虫密度(雌∶雄=1∶1、2∶2、3∶3和4∶4)和不同性比(头/盒)(雌∶雄=1∶0、1∶2、1∶3、1∶4、2∶1、3∶1、3∶2和4∶1)对捕食性天敌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 Fabricius)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孵化率、寿命和子代雌雄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彩瑞猎蝽成虫繁殖存在孤雌生殖现象,可产下有效卵。不同雌雄成虫密度和雌雄性比对红彩瑞猎蝽产卵前期和卵孵化率的影响不明显,对产卵期、产卵量、子代雌雄性比和雌雄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总产卵量随着配比中雌成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每雌产卵量和孵出若虫数量逐渐减少;雌成虫、雄成虫平均寿命均随着雌雄成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雌雄性比为2∶1的处理平均产卵期最长(39。5 d),平均每雌产卵量最高(136。40粒),每雌孵出若虫数最多(130。30头)。在交配过程中,红彩瑞猎蝽成虫密度过大会出现种内互残现象,基于研究结果中各项繁殖力和寿命参数结果,雌雄性比2∶1是人工饲养红彩瑞猎蝽成虫繁殖的较佳密度和性比。

    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fuscipesFabricius)性比雌雄成虫密度繁殖能力寿命

    环境友好型害虫诱捕器对茶园主要刺吸式害虫的诱捕效果

    李隆琦李远川李一璇刘琦...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自制环境友好型简易害虫诱捕器,研究不同颜色组合粘虫板对皖南茶园主要刺吸式害虫的诱捕效果及其环境安全性。结果表明,5种颜色组合以金黄-橘红色和金黄-正红色对茶园刺吸式害虫的诱捕效果相对较好,其诱集数量分别为105。6头/盏和102。4头/盏。以金黄-橘红色、土黄-正红色和橙黄-正红色对益虫的诱集数量较小,分别为16。2、19。4、17。4头/盏,诱集益害比分别为0。15、0。20和0。18,且金黄-橘红色组合粘虫板诱捕的昆虫多样性指数最低(1。767),对茶园生态环境较为友好。利用金黄-橘红色和金黄色粘虫板按 495 盏/hm2 连续诱捕 105 d,对茶园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57。14%和42。86%。

    环境友好型害虫诱捕器:茶树刺吸式害虫诱捕效果益害比

    福寿螺与本地螺种在干旱胁迫下的存活率与生理响应差异

    陈映僮张春霞姚富成肖泽恒...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比较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和部分本地螺种耐旱能力的差异,探究福寿螺成功入侵的机制,测定了不同干旱时长下成年以及幼年的福寿螺、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sis)和梨形环棱螺(Sinotaia quadrata)的存活率,并分析了干旱胁迫对3种螺体内自由水、结合水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的存活率远高于梨形环棱螺;中国圆田螺的自由水含量最高,而福寿螺管理自身水分能力最强。福寿螺的CAT(过氧化氢酶)活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T-AOC(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在干旱胁迫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高于2种本地螺。3种螺耐旱性表现为福寿螺>中国圆田螺>梨形环棱螺。

    福寿螺(Pomaceacanaliculata)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sis)梨形环棱螺(Sinotaiaquadrata)干旱胁迫存活率生理响应

    化橘红挥发油对罗汉果斑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

    詹鑫婕陈乾平蒋妮宋利沙...
    94-9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平板抑菌法结合盆栽防治试验测定化橘红(Citri grandis Exocarpium)挥发油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斑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的抑制活性。通过显微观察病原菌菌丝体的形态及测定挥发油处理病原菌菌丝体后处理液的电导率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情况,探究化橘红挥发油的抑菌机理。平板抑菌结果表明,化橘红挥发油稀释≤1 000倍对罗汉果斑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达100。0%,显著高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1 000倍的抑制率(88。7%)。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化橘红挥发油稀释1 000倍,45%戊唑·咪鲜胺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乳油对罗汉果斑枯病病斑扩展的抑制率均在80。0%以上,且均显著高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抑制率(70。68%)。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化橘红挥发油处理7d的病原菌菌丝呈念珠状膨大并有断裂现象。菌丝体与化橘红挥发油共培养结果表明,混合液的电导率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随着化橘红挥发油处理浓度的加大、互作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浓度为2。0 g/L的化橘红挥发油与病原菌菌丝共培养48 h,培养液的电导率为279。208 μS/cm,为各处理最大值;挥发油终质量分数0。2%、作用60h后,培养液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90。6 μg/mL,为各处理的最大值。

    罗汉果(Siraitiagrosvenorii)斑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cucurbitacearum)化橘红(CitrigrandisExocarpium)挥发油抑制作用及机理

    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的差异

    张艳梅仝佳音郝连奇杨方慧...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云南大叶种鲜叶进行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以找出最优加工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大叶种白茶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叶种长叶白毫为试验对象,采用蓝光和黄光2种光质萎凋,对茶样进行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种光质处理后,感官审评总分均高于对照(室内自然凋萎),综合分数从高到低分别为黄光、蓝光、对照,得分分别为92。5、91。8、89。2。经过2种光质处理的茶叶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中黄光优于蓝光。经过2种光质处理的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黄光萎凋显著提高了云南大叶种白茶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的含量(P<0。05),蓝光次之,对照最低;与对照相比,2种光质处理均提高了水浸出物含量,蓝光提高幅度大于黄光;2种光质处理均降低了茶多酚含量,蓝光降低幅度大于黄光。试验茶样共鉴定出93种香气组分,其中对照58种,蓝光萎凋57种,黄光萎凋55种。黄光萎凋、蓝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的茶样芳樟醇相对含量分别为65。43%、62。70%、61。36%。不同光质萎凋有助于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的提升,其中黄光优于蓝光。处理过的茶样香气、滋味等均比常规加工工艺有较大的改善,是加工云南大叶种优质白茶的方法。

    云南大叶种白茶光质萎凋

    四种润楠属植物在荆州市的越冬表现

    赵振豪张文文尚莉莉曾小艳...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4种润楠属(Machilus Nees)植物进行越冬耐寒性比较试验,比较越冬前后叶片所受冻害程度,测定越冬前后各叶片的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叶片中色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经过自然低温后,小果润楠(Machilus microcarpa)受冻害程度最轻,能够成功越冬,而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凤凰润楠(Machilus phoenicis)以及长梗润楠(Machilus duthiei)受冻害损伤程度较大。综合评价表明4种润楠的耐寒性表现为小果润楠>长梗润楠>凤凰润楠>宜昌润楠。

    润楠属(MachilusNees)植物耐寒性越冬表现荆州市

    蓝莓叶面喷钙对果实短期贮藏品质的影响

    尹宗艳张贤聪廖玲卢文...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蓝莓果实品质,延长采后贮藏期,以蓝莓品种奥尼尔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无机钙和有机螯合钙对蓝莓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明确蓝莓叶面喷施钙肥的种类、浓度及时期。结果表明,幼果期+转色期+成熟期叶面喷钙处理,果实成熟时硬度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相比对照(喷施清水),不同钙处理均增加了果实单果重,降低采后失重率。采后贮藏8 d,0。9 g/L EDTA螯合钙处理的蓝莓果实硬度显著高于对照,0。3 g/L氨基酸螯合钙处理的蓝莓果实花青素含量最高。幼果期+转色期+成熟期叶面喷钙有利于蓝莓贮藏,有机螯合钙对蓝莓内在品质的提高效果优于无机钙。

    蓝莓叶面喷钙短期贮藏果实品质

    基于高温半致死温度的13个牡丹品种耐热性评价

    余昕陈法志刘忠陈志伟...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3个代表性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为试材,利用电导率法、Logistic方程研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期评价牡丹种质资源的耐热性。结果表明,在逐步高温处理过程中,13个牡丹品种的细胞伤害率呈典型的S形曲线增长趋势,经显著性检验符合Logistic方程。13个牡丹品种的LT50为51。31~59。73℃,其中B24的LT50最高,为59。73℃,而海黄的LT50最低,为51。31℃。利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聚类法,将13个牡丹品种分为3个类群,B24、太平红、B10、凤丹荷和凤丹白属于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7。70℃;香玉、莲鹤、五星玉、岛锦和垫江红属于中度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6。32℃;ZB1、泼墨紫和海黄属于不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3。32℃。

    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细胞伤害率Logistic方程高温半致死温度耐热性

    打顶期和留叶数对茄衣品种云雪1号产质量的影响

    沈俊儒王振充唐旭兵任龙辉...
    121-12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云南茄衣品种云雪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9种封顶期和留叶数处理,研究打顶期和留叶数对雪茄烟叶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和芒市遮放镇两地种植的云雪1号在打顶时间相同时整体上均为留叶数18片处理的经济性状表现更佳。在留叶数相同时,芒市遮放镇在选择中心花开放50%打顶表现出的经济性状更佳,潞江镇则为中心花开放10%打顶表现出的经济性状更佳。互作分析显示,留叶数对茄衣的产量、产值影响最大,其次是打顶期。打顶期与留叶数的互作影响最小。

    雪茄烟打顶期留叶数产质量茄衣品种云雪1号

    道地中药材金果榄种子育苗技术

    司海倩封海东刘三波韩明清...
    125-13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金果榄(Tinosporae Radix)基原植物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Oliv。)Gagnep。]实生种子进行大棚育苗,并检测一、二年生金果榄种苗的农艺性状及二年生金果榄种苗干燥块根的古伦宾含量。对一年生金果榄种苗喷施MS营养液,检测其农艺性状并分析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果榄种苗株高、主根长、块根随种植时间呈增长趋势,二年生苗叶片数在6-7月无明显增加;种苗叶形指数、块根形指数分别在5月龄、17月龄后无明显变化;二年生金果榄种苗干燥块根EP理论塔板数均>5 000、古伦宾含量均>2%,水分含量均<13。0%,符合药典规定。MS营养液处理促进了一年生金果榄种苗株高增长、叶片数增加和块根的形成,种苗株高、叶宽、茎粗与地下块根鲜重呈显著正相关,块根鲜重与块根纵径、块根横径、块根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块根横径、块根纵径、块根形指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形指数与叶长、叶宽之间无相关关系,而块根形指数与块根纵、横径之间呈正相关。

    道地中药材金果榄(TinosporaeRadix)叶面肥种子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