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精细刻画岩石裂隙溶质运移过程及特征,构建了长×宽×高为 0.20 m×0.03 m×0.50 m 的砂箱模型,模型中间为裂隙,模型两侧为基质,两者共同构成了裂隙-基质系统.通过自然电位这一无损、快捷监测手段,针对不同粒径基质,在不同渗流速度下开展溶质运移试验,研究裂隙-基质系统溶质运移特征.结果表明:①在试验流速为 0.009 7~3.195 9 mm/s时,裂隙-基质系统内裂隙渗透系数为 5.5×10-2 m/s,与基质渗透系数 2.4×10-3、3.5×10-4 m/s相差不大,水流符合达西定律;随着基质粒径的不断减小,当裂隙渗透系数5.5×10-2 m/s与基质渗透系数 3.6×10-5 m/s相差约 3 个数量级时,水流由达西流向非达西流转变.②在 3种不同粒径的基质条件下,沿溶质运移方向,随着基质渗透系数的不断减小,裂隙域和基质域电极测点自然电位峰值不断减小,到达峰值的时间逐个增大.③随着流速的不断增大,裂隙域和基质域电极测点自然电位峰值出现时间提前,且同一系统流速下的裂隙域电极测点自然电位峰值的出现与基质域的相比历时较短.④通过自然电位峰值出现时间与溶质运移距离可以量化流速.计算所得流速值略小于系统测量流速值,其相关性拟合优度基本上均大于 0.99,其中利用裂隙域电极测点自然电位计算所得的流速误差大多在 10%以内,相对于基质域,计算精度更高,这与试验现象高度吻合,为探究裂隙-基质系统中的溶质运移过程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