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农业科技
中南农业科技

邵华斌

月刊

hbxm87389001@163.com;hbxm@chinajournal.net.cn

027-87389001

430064

武汉武昌南湖瑶苑1号

中南农业科技/Journal South-Cent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80年,重点报道本省畜牧兽医战线上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刊物面向生产、面向市场、面向基层、面向养殖场家,突出实用,及时反映畜牧生产成绩、问题、措施及对策。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全省畜牧兽医科研、生产和教学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的影响

    庄灿
    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自治区、港澳台除外)面板数据,借助超效率SBM模型、面板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构建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指标评价体系,分析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影响耕地绿色低碳利用过程中,农业化学化水平表现出中介效应,农业机械化水平表现出遮掩效应.提出优化地区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农地流转制度改革、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水平等建议.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耕地绿色低碳利用超效率SBM模型耕地可持续利用

    湘西地区数字经济与生态农业的协调发展测度

    李湘玲李鑫雯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动力.选取2016-2021年湘西地区4个市36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建立数字经济与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数字经济与生态农业的综合得分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湘西地区数字经济与生态农业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湘西地区数字经济与生态农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维度上,湘西地区各区县在数字经济与生态农业的耦合协调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协调状况区县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并提出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缓解虹吸效应等建议.

    数字经济生态农业协调发展熵权法Topsis法湘西地区

    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影响因素及抑制对策——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徐腾王承武马玉芹史彦松...
    159-16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山东省枣庄市进行调研,着重探讨影响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驱动因素,从农户基本信息、耕地基本情况、耕地撂荒行为、规模、时间等维度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进行研究,总结出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从流转承包、规模化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入手,提出了针对耕地撂荒的对策建议,为构建农业生产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耕地撂荒行为影响因素对策山东省枣庄市

    新疆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因素分析

    黄昊王承武耿杨
    162-167,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新疆2007-2021年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效应进行分析,并确定了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7-2021年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经历了轻度失调到高度协调的转变;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相对发展速度存在波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经费投入强度、劳均耕地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等8个指标是主要障碍因素.基于此,提出坚持科技创新优先发展、加强科创基础建设和加大科创投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重点改善农业生态质量、逐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对策建议.

    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障碍因素新疆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以靖西大香糯为例

    曹莉覃智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产业振兴,产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广西靖西大香糯品牌建设情况为例,介绍了靖西大香糯的种植历史,分析了品牌运营建设概况,厘清品牌运营建设的不足之处,立足当地实际,并结合信息化手段进行品牌打造,创造性地提出了夯实品牌建设产业基础、明确市场定位、完善品牌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品牌市场化运营机制、深挖产品历史文化底蕴的路径体系,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借鉴.

    靖西大香糯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农产品乡村振兴广西

    农户自身因素和意愿对光伏增收的影响——以湖北省H县水面光伏项目为例

    李璇汪玉涛
    172-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确定光伏兼业农户具有投资回报的前提下,为探究农户自身因素及意愿等行为对增收的影响程度,通过在湖北省H县实地考察、问卷收集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层次、衍生项目培训意愿以及土地资本是影响农户增收程度的3个关键因素.建议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发展政策,提供农户相关技术培训,基于农户特长挖掘更多衍生项目,促进农户增收和光伏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光伏增收农户自身因素意愿水面光伏项目湖北省H县

    文旅融合视角下新疆昭苏县马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马嘉信白祥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结合新疆昭苏县马产业、马文化旅游发展概况,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维度出发,选取15个具体指标构建昭苏县马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评价2018-2022年昭苏县马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并进行综合得分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马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资源子系统权重较高,分别为0.368 9、0.258 0,说明经济、资源2个子系统对马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较大;指标体系综合得分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昭苏县发展文旅融合的马产业乡村旅游,既改善了乡村容貌景观,又体现了生态环境与乡村旅游的相互促进作用,马产业处于良性发展中;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子系统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其中,资源、经济子系统增长趋势明显,说明昭苏县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优势,依靠丰富的资源发展以马文化产业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成为昭苏县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马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文旅融合熵值法新疆昭苏县

    基于GIS的陕西陇县地名文化景观分析

    许小明彭晓邦
    18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陕西陇县境内行政村、街道和乡镇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定量研究方法并借助GIS核密度估计法,对研究区地名来源及反映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行分类统计,进而实现地名空间分布可视化.结果表明,陇县地名文化景观折射出当地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类型及地势西高东低的自然环境特征,传达出陇县数千年来孕育的边关文化、军事文化、聚落文化和经济活动等信息;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地名受当地地形地貌特征的影响,主要密集分布在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千河谷地;地名空间分布表明,当地地名密度与聚落密度分布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对认识陇县地名空间分布特征、了解地域地名文化深层内涵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地名文化景观GIS核密度估计法地名空间分布陕西陇县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性景观营造设计——以西盟县佐扩村为例

    王荫南郭优来郑曦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性景观广泛存在于中国大多数农村,主要包含功能性、美观性、生态性和人文性四个特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性景观独树一帜,拥有地理差异造就的大地景观、民族文化孕育的植物景观和历史文明见证的设施景观.以西盟县佐扩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分析村内生产性农业景观的不足,结合简化实用的设计策略,乡土美观的种植配置和村民参与的价值取向,因地制宜地营造设计典型示范庭院,旨在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在景观提升、绿化美化等方面提供借鉴与参考.

    生产性景观少数民族地区营造设计云南省西盟县佐扩村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推动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以怀化市鹤城区双村为例

    宋维红
    191-194,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双村为例,分析该村发展概况,探究双村在乡村治理中存在自治能力不足制约法治与德治建设、法治秩序失衡使自治与德治难以保障、德治精神忽视增加了自治与法治成本、乡村社会治理协同激励机制不健全方面的问题.针对双村治理遇到的困境与难题,积极探求有效途径,提出坚持党建统领,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自治;强化依法治理,建设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的乡村法治;厚植德治土壤,健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乡村德治的善治路径.以"三治融合"助推构建双村善治新格局,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乡村治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乡村振兴新格局湖南省怀化市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