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药
河北医药

狄岩

半月刊

1002-7386

hb85882942@126.com

0311-85989639,85989635

05007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99号

河北医药/Journal Hebe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办刊方针,坚持科学性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七氟醚调控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机制

    黎皆佳谢海辉杜笑兴
    2725-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30例卵巢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将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为不同浓度七氟醚组、对照组、miR-NC 组、miR-143-3p 组、2%七氟醚+anti-miR-NC 组、2%七氟醚+anti-miR-143-3p 组.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检测miR-143-3p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卵巢癌组织中miR-143-3p表达水平降低(P<0.05).不同浓度七氟醚处理后的SKOV3细胞中,细胞活性降低,细胞迁移、侵袭数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CyclinD1、MMP-2、MMP-9、Bcl-2表达水平降低,p21、Bax表达水平升高,miR-143-3p表达水平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上调miR-143-3p,SKOV3细胞活性降低,细胞迁移、侵袭数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CyclinD1、MMP-2、MMP-9、Bcl-2表达水平降低,p21、Bax表达水平升高(P<0.05).下调miR-143-3p逆转了七氟醚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结论 七氟醚可能通过上调miR-143-3p的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七氟醚miR-143-3p卵巢癌增殖迁移侵袭凋亡

    GLP-2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干预作用研究

    康晓芳
    2730-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 like peptide-2,GLP-2)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on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30只Wistar雄性大鼠,选取10只分为正常组,其余20只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成功1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GLP-2试剂组(0.25 mg/kg),每组9只.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统计胰腺干湿重比、病理学观察及胰腺病理评分,检测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和GLP-2试剂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DAO、D-乳酸、白细胞计数、CRP、TNF-α水平,胰腺干湿重比、胰腺病理评分升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P-2试剂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DAO、D-乳酸、白细胞计数、CRP、TNF-α水平,胰腺干湿重比、胰腺病理评分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GLP-2试剂组PI3K、Akt、p-Akt蛋白表达降低;GLP-2试剂组PI3K、Akt、p-Akt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P-2试剂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干预效果显著,能改善模型胰腺组织以及肠道黏膜损伤状况,抑制机体炎性反应.

    胰高血糖素样肽-2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急性胰腺炎

    miR-181c-5p靶向作用Beclin1抑制口腔鳞癌SCC-090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

    刘军刚刘洋哈庆
    2734-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雷帕霉素刺激SCC-090后miR-181c-5p的表达量,验证后者与自噬基因Beclin1的作用关系及对SCC-090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qRT-PCR检测雷帕霉素(RAPA)及3-甲基腺嘌呤(3-MA)分别刺激SCC-090细胞后miR-181c-5p的表达量;应用qRT-PCR、免疫印迹及荧光活性验证miR-181c-5p与Beclin1的作用关系;应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比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 雷帕霉素处理细胞后,miR-181c-5p表达升高(P<0.05),3-MA处理后的细胞中,miR-181c-5p的表达下降(P<0.05);当miR-181c-5p高表达时,Beclin1表达下调(P<0.05),当miR-181c-5p表达降低时,Beclin1表达升高(P<0.05);miR-181c-5p与Beclin1有靶向关系;miR-181c-5p可明显抑制SCC-090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的凋亡.结论 雷帕霉素诱导SCC-090细胞自噬后miR-181c-5p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且miR-181c-5p可通过抑制Beclin1的表达降低SCC-090细胞的增值能力且促进细胞的凋亡.

    口腔鳞癌miR-181c-5p自噬Beclin1

    血清miR-133a/b-3p水平对COPD急性加重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余力李建英
    2738-2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miR-133a/b-3p表达水平对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AECOPD患者108例作为AECOPD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其血清miR-133a/b-3p表达水平的差异.1年内死亡患者为死亡组,未死亡患者为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AECOPD患者1年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3a/b-3p表达水平对AECOPD患者1年内死亡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miR-133a-3p、miR-133b-3p的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死亡组、存活组患者年龄、APACHE Ⅱ评分、合并肺性脑病及血清hs-CRP、PCT、WBC、miR-133a-3p、miR-133b-3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COPD病程、BMI、长期家庭氧疗、上1年AE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类型、其他合并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APACHE Ⅱ评分较高,合并肺性脑病,hs-CRP、PCT、WBC水平较高,miR-133a-3p、miR-133b-3p水平较低分别是AECOPD患者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对AECOPD患者1年内死亡的影响不明显(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133a-3p预测AECOPD患者1年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为0.50,AUC为0.815[95%CI 0.736~0.894],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85%、74.63%;血清miR-133b-3p预测AECOPD患者1年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为0.58,AUC为0.762[95%CI0.672-0.852]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3.41%、67.16%.结论 血清miR-133a/b-3p表达水平较低是AECOPD患者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miR-133a/b-3p表达水平对AECOPD患者1年内死亡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COPD急性加重miR-133a-3pmiR-133b-3p1年内死亡预测

    骨康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刘晓峰
    2742-2745,2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康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辽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65岁)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10 mg,1次/d 口服;观察组除阿仑膦酸钠同时给予骨康胶囊1.6 g,3次/d 口服.所有患者于服药前及服药3个月时检测常规指标及25-羟维生素D(VitD)、甲状旁腺素、总1型胶原N-端延长肽(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水平.并选择同一时间的健康体检人群50例,检测相同的项目.结果 骨质疏松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中Ca、P、VitD、PTH-MY、β-CROSSEL、tPI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患者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血清中VitD水平显著升高(P<0.05),PTH-MY、β-CROSSEL、tPINP水平显著下降(P<0.05),Ca、P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血清中VitD水平明显升高(P<0.05),PTH-MY、β-CROSSEL、tPINP水平明显下降(P<0.05),Ca、P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后,观察组血清中PTH-MY、β-CROSSEL、tPI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it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C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康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骨质疏松老年人骨康胶囊阿仑膦酸钠治疗效果

    circCSPP1靶向miR-495-3p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糖酵解

    唐国伟李华山郭明浩乌达美...
    2746-2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环状RNA中心体/纺锤体相关蛋白基因(circCSPP1)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糖酵解中的作用,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ircCSPP1和miR-495-3p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将 si-NC、si-circCSPP1、miR-NC、miR-495-3p mimics、si-circCSPP1+anti-miR-NC、si-circCSPP1+anti-miR-495-3p分别转染HCT116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细胞中葡萄糖消耗和乳酸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T-qPCR确定circCSPP1与miR-495-3p之间相互作用.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中circCSPP1表达显著升高,miR-495-3p表达显著降低(P<0.05).抑制circCSPP1或过表达miR-495-3p后,HCT116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葡糖糖消耗和乳酸产生水平显著降低(P<0.05).抑制miR-495-3p表达可逆转抑制circCSPP1对HCT116细胞活力和糖酵解反应的影响(P<0.05).miR-495-3p是circCSPP1的靶基因,circCSPP1负调控miR-495-3p表达.结论 抑制circCSPP1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糖酵解反应,其机制与靶向调控miR-495-3p有关.

    circCSPP1miR-495-3p结直肠癌增殖糖酵解

    CCR7与SELL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安崇佑赵奕暄刘彩艳
    2751-2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CR7和SELL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基于UALCAN数据库中30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mRNA表达谱数据,分析CCR7和SELL的表达情况.通过对不同分期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基因表达情况比较、CCR7和SELL基因共表达情况比较和生存曲线分析,讨论CCR7和SELL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生存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 CCR7和SELL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并且CCR7和SELL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对预后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CCR7和SELL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个体化治疗的潜在靶点.

    宫颈鳞状细胞癌CCR7SELL免疫治疗

    创伤性脓毒症患者IL-1β、IL-6、IL-18、TNF-α水平变化分析

    苏晓清闫世杰徐谦邓卓军...
    2755-2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性脓毒症患者IL-1β、IL-6、IL-18、TNF-α因子变化分析.方法 选择就诊的120例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参加试验的患者入院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依据患者病症程度分为对照组、创伤组、创伤性脓毒症组,对3组患者血清IL-1β、IL-6、IL-18、TNF-α因子变化趋势、免疫功能状态的细胞因子以及外周血Th17/Treg平衡相关细胞因子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后创伤性脓毒症组炎性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创伤组(P<0.05);确诊后1 d IL-6和IL-18水平为上升趋势,确诊后3~7 d为下降趋势;确诊后第3天,TNF-α和IL-1 β水平为上升趋势,确诊后5~7 d为下降趋势;创伤后发生脓毒症的患者比未发生脓毒症的患者IL-18水平高,且脓毒症的严重程度与循环IL-18水平相关.结论 对患者的IL-1β、IL-6、IL-18、TNF-α因子变化进行检测,对脓毒症进行早期合理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创伤性脓毒症IL-1βIL-6IL-18TNF-α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晓辉刘汉臣姚涛董岩...
    2759-2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COPD患者(观察组)98例的临床资料,纳入同期进行正常体检的无COPD及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者(对照组)98例进行比较.受试者均进行肺功能测定.动脉僵硬度通过检测动脉波速指数方法获得中心动脉的僵硬度;检测动脉压力容积指数获得外周动脉的僵硬度.中心动脉压通过脉搏分析系统获得中心动脉血压.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相关血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炎性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低氧血症史、FEV1%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以COPD合并动脉硬化为因变量,各个因素为自变量,其他因素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动脉波速指数、动脉压力容积指数、中心动脉血压水平均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01、t=-9.139、t=6.919,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饮酒史、吸烟史、低氧血症史、FEV1%与COPD合并动脉僵硬度增高仍然存在关联.其中,吸烟、饮酒、低氧血症、低FEV1%为危险因素,低BMI为保护性因素.动脉僵硬度相关指标动脉波速指数、动脉压力容积指数、中心动脉血压以及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与COPD合并动脉僵硬度增高有关,这些指标越低,发生合并症的危险性越低.结论 COPD患者更易发生以动脉硬化为标志的血管系统疾病.针对于危险因素制定恰当的干预治疗策略,从而提高COPD患者的预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脉僵硬度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

    成人水平斜视矫正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变

    姜娇常瑚柴松
    2763-2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并分析成年人水平型斜视矫正术术前、术后眼球屈光状态的变化,总结不同术式对术眼屈光状态的影响及之间的差异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选取行水平眼肌斜视矫正术的成年患者57例共76眼.术前1 d、术后4周、术后8周行验光及角膜地形图检查.按手术方式分组:A组:外直肌后徙组;B组:内直肌后徙组;C组: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组;D组: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组.收录数据包括:柱镜屈光度、球镜屈光度、等效球镜度;角膜地形图中中央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5个象限的角膜轴向平均曲率数值,dk值(散光值).对术前、术后各数据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角膜地形图曲率的改变:A组颞侧角膜平均曲率术后4周较术前增大(P<0.05);B组鼻侧角膜平均曲率术后4周较术前增大(P<0.05);C组颞侧、中央区角膜平均曲率术后4周较术前增大(P<0.05);鼻侧角膜平均曲率术后4周较术前减小(P<0.05).D组鼻侧、中央区角膜平均曲率术后4周较术前增大(P<0.05);颞侧角膜平均曲率术后4周较术前减小(P<0.05).4组术眼角膜曲率术后8周同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k值的改变:4组dk值术后4周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大(P<0.05).柱镜屈光度术后4周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结论 水平眼肌斜视术后角膜曲率在早期会有所改变;术后早期散光度数上升.

    斜视术后角膜地形图检影验光角膜曲率屈光度眼屈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