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自然资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自然资源
华北自然资源
华北自然资源/Journal HuaBei Natural Resourc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西藏阿里高海拔地区滑坡易发性综合评价研究

    李洪波
    119-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滑坡易发性评价是目前防治滑坡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选取人为活动较少的西藏阿里地区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和GIS技术,以栅格为评价单元,选取坡度、坡向、岩性与构造、河流、道路的距离及高程7项致灾因子,运用信息价值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单一和混合模型的风险评价.通过ROC曲线对比分析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并采用自然断点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五个等级.研究结果显示,单一信息量模型和混合模型(信息量-逻辑回归)的准确率均较高,分别为86.8%和87.3%,表明在高海拔地区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是可行的,且所选模型均适用,但混合模型准确性更高.

    遥感GIS技术滑坡易发性评价

    道真县三桥镇塘村裸露地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分析

    田健力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分析道真县三桥镇塘村裸露地生态现状、景观损毁等环境问题以及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总结了造成裸露地生态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并对解决裸露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探究.

    生态修复修复技术裸露地生态环境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状况调查评价——以山西省天镇县为例

    张长海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镇县矿产资源丰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及强度增大,出现一系列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如矿山地质安全隐患、土地资源损毁、植被破坏等,受政策性关闭、修复不系统等因素影响,部分矿山停产关闭,出现大量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文章通过分析天镇县历史遗留矿山产生的土地损毁及压占、矿山地质安全、土壤层破坏等环境问题,依据区位重要性、地质安全隐患、地形地貌破坏、土地资源损毁、土壤破坏5项因子采用AHP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单矿山破坏等级,为科学组织实施黄河流域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历史遗留矿山AHP层次分析方法生态修复单元

    某露天建筑用花岗岩矿开采现状及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

    刘亚龙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类型的高陡边坡,对矿区安全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为了准确判断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文章以广东省江门市某矿山现开采边坡稳定性分析为例,采用RMR分级方法对矿区边坡岩体进行分级,结合MIDAS-GTXNX软件对边坡进行自重、自重+地下水、自重+地下水+爆破三种工况进行分析,提出治理措施,提高了边坡安全系数,消除了矿区边坡安全隐患,为矿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边坡稳定性强度折减法治理措施

    乡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实践应用——以吉田镇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为例

    庞志仁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常态化的大环境影响,"龙舟水"和台风等极端天气将越发频繁,在各类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地质灾害仍呈多发态势,防范化解重大地质风险的形势严峻复杂.针对已发地质灾害灾情多发生在在册隐患点以外和山区临灾转移不精准、难度大、成本高等地质灾害防控存在的难点问题,亟需在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开展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管理提供依据.本研究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为例,从资料收集、调查区划分、野外调查、风险评价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实践,为后续开展同类型项目提供参考.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易发性危险性风险性吉田镇

    新型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地质灾害监测探究——以武汉市为例

    邓子龙
    143-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型智慧城市视角下,武汉市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武汉市地质灾害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基于地质环境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进一步围绕感知、预警以及专家研判等探讨今后地质灾害监测的工作重点,以期为新型智慧城市背景下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以及高效能治理目标的全面高效达成提供参考.

    新型智慧城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吕梁襄矿国土综合整治方法探究

    车亚琴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山西省吕梁襄矿为例,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查,系统梳理分析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并提出以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为主的"土地复垦+生物化学整治+监护管理"三位一体的国土综合整治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仅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还带动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类似矿区的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了借鉴.

    国土整治土地复垦襄矿

    基于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的永和县耕地土壤条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杨晓霞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主要从自然地理格局、作物熟制、生态环境条件、土壤条件、地形条件和耕地利用现状6个层级构建分类指标体系,并通过指标条件组合进行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结果表达.本研究基于永和县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从小尺度选取土壤条件一个层级,通过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H值4个重要的土壤条件指标,运用ArcGIS空间可视化和变异系数法分析县域内土壤条件指标属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修复治理、耕地占补平衡等工作提供依据.

    耕地质量土壤条件分布特征ArcGIS空间可视化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策略探究

    赵宏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大力推进下,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结合GIS空间分析、多情景模拟、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政策分析与评价等手段,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建议,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借鉴.

    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生态保护

    作品选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