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池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池学院学报
河池学院学报

覃伟年

双月刊

1672-9021

HCSF@chinajournal.net.cn hcxyxb@163.com

0778-3147615

546300

广西宜州市

河池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ch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近年来有100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报刊转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新质生产力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研究

    简志超王少泉曹冬英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在数字公共服务领域引人注目,其推进数字公共服务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文章探究了基于新质生产力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的必要性、现实状况、挑战及成因、前景未来,从有效解决复杂性技术难题、有效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有效优化政策体制环境问题、有效优化员工素质和组织文化不强问题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的解决途径。

    新质生产力数字公共服务服务水平

    治理有效视域下实现乡村高效能治理的路径探究

    钟卓良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乡村高效能治理,既是破解当前乡村治理长期低效导致治理内卷化与悬浮化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迈向高效能的乡村治理还面临着不少深层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多元共治的系统性缺失、纵横向治理结构失衡、治理机制的协同效应失灵、治理工具赋能不足、治理实现形式效果不理想等。在治理有效视域下,通过系统协同治理主体、联动耦合治理结构、创新复合型治理机制、优化治理工具、丰富有效治理现实形式,以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效果优的方式实现乡村善治的目标,推动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

    治理有效乡村治理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

    宋朝伊斯兰教政策述论

    郭学勤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宋一朝,伊斯兰教与佛教、道教等宗教多元并存。朝廷对伊斯兰教比较宽容,管理教徒的政策也较为完备。其政策包括在教徒聚居区实行蕃坊制度,为教徒提供完善的教育条件,并且允许教徒参加科举;同时,也对伊斯兰教徒进行限制:禁止他们兼并土地,还一度禁止他们与中国人联姻。宋朝廷实行伊斯兰教徒管理伊斯兰教徒的特殊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华民族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域外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了族群融合,成为稳定社会的一个要素,同时也促进宋朝与海外的交往,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

    宋朝伊斯兰教蕃坊蕃学

    嘉靖倭患群体分类观补缀

    王子尚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嘉靖倭患群体的实像及其构成的分类问题,历来受到重视。真倭与假倭的二元分类在有助于管窥更宏观层面的同时,也容易遮蔽一些真实的历史景况。假倭称谓不足以概括纷繁复杂的历史情形。倭患人员当中存在无主观意愿却被卷入的群体,包括沿海胁从民、被误报的海商及被故意冠名的人群等三种类型。真倭、假倭以及地方官兵在制造与生成非真倭过程中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非真倭切实地在嘉靖倭患蔓延前后的各个环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倭寇"新论"掩盖了一定的历史细节,忽略了一些历史本真。因此,我们应更细致地分析、归置被冠以倭寇名号的各类人员,以更加完善地认知嘉靖倭患及相关的历史诸层面。

    嘉靖倭患真倭假倭非真倭

    由图像到文本——论《九老图》及《九老图诗》的生成

    赵一帆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会昌五年(845年),白居易于洛阳发起尚齿之会,后世将此会称为"九老会"。今传《白氏文集》中收录了集会诗文并提到会上作有《九老图》传世,然而"九老会"实为后世误传,记载《九老图》的《九老图诗》也是后人伪作,这幅画作并不存在。文章从图像出发对"九老会"问题进行考察,通过梳理文献构建《九老图》由想象走入现实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九老图诗》文本的生成进行讨论。文章希望借此为"九老会"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为相关图像研究厘清文献运用上的误区。

    九老会《九老图》《九老图诗》白居易

    论苏时学的校勘活动

    陈丕武刘海珊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学者苏时学在校勘方面颇有成就,他指出古书的讹、脱、倒、衍等问题。他还指出古书讹误的原因主要是传抄引起的,如形近而误、音近而误、附注抄成正文以及错简脱简等。苏时学的校书方法有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以及理校法四种。他以此四法校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值得借鉴。

    苏时学校勘文献

    道光初期广西思恩府乡村保甲网络的重建——以思恩知府李彦章《思恩府新编保甲事宜》为重点

    周莹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光六年(1826年),李彦章在思恩府知府任上改革基层保甲组织,提出针对团练在内的六大弊病并制定出具体整顿计划。秉持精简流程、因地制宜、全面编查原则,他在府属州县采取了诸多措施以促治理,如减少手续以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差役需索、户牌上只登记户主详细和人数、充分发挥乡村已有的冬头和粮书的作用、放弃规律的十进制而实行十家牌法、严格保甲长人选、寓团练于保甲、在市镇和移民集中的地方通过圩长及客长编建保甲、将百色厅等地营汛兵一并编入保甲。他将流官州县内苗、瑶等少数民族编入保甲,但是在土司管理的土田州、土阳万州州判、土上林县和九个土巡检地区则借助已有城头和里都登记户口,不将其编入保甲。李彦章整顿保甲的工作成效显著,政府登记在册的村落和户数增加,辖区无刑盗案件发生,反映了官府对思恩乡村基层社会控制的强化。

    道光初期广西思恩府李彦章新编保甲乡村控制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河池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3页

    书讯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