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王全金

双月刊

1005-0523

ecjtuxb@qq.com

0791-7046855

330013

中国南昌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双月刊,刊登本校师生以及相关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反映教学科研最新成果及高新技术发展成就稿件。学报坚持立足学校,面向社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为学校教学、科研及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主要刊载数理化、土木建筑工程、机电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经济学、管理学、文史哲、法学、外国语言文学、体育学、艺术学、艺术设计等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综合性学术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混凝土桥梁服役性能退化及预防性维护综述

    陈华鹏刘维刚江钰肖烽...
    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混凝土桥梁服役性能退化分析与预防性维护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综述.混凝土桥梁作为复杂的结构体系,具有损伤因素多、材料劣化机理复杂以及服役性能评估难等特点,在环境与荷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特性发生劣化,导致混凝土构件承载力退化,最终影响桥梁整体结构力学性能.从材料劣化机理分析、材料与结构力学性能退化模拟、服役性能评估、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以及预防性维护策略制定等方面对既有混凝土桥梁服役性能退化与预防性维护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比分析了各研究模型和方法的优势与不足.然后,分别从既有混凝土桥梁材料、构件和结构等层次着手,分析了桥梁材料微观劣化特性,探讨了桥梁构件损伤机理与失效过程,明确了在役混凝土桥梁结构力学性能宏观退化规律.最后,基于对现有研究的分析与总结,指出了当前混凝土桥梁服役性能退化与预防性维护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桥梁全寿命智能运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混凝土桥梁性能退化性能评估预防性维护

    基于振幅放大机制的无砟轨道周期结构弯曲波调控研究

    罗文俊张梁郭文杰洪显...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轨道结构的振动一直是相关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传统减隔振装置受到自身重量与列车行车安全性的限制,难以实现对轨道结构弯曲波的宽频调控.[方法]通过引入振幅放大机制,设计了一种杠杆式轨道综合减隔振装置.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能量泛函变分法和人工弹簧技术建立了配置有轨道综合减隔振装置的周期性轨道结构波动分析模型和振动响应分析模型,研究了轨道综合减隔振装置对弯曲波的调控能力,并分析了轨道综合减隔振装置工作能力与振幅放大系数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振幅放大机制,能够有效增大减隔振装置的惯性质量,增强减隔振装置的阻尼特性和刚度特性,进而显著提升其工作能力.[结论]实现了轨道综合减隔振装置"低频隔振高频吸振"的超宽频弯曲波调控设计目标.

    振幅放大波动分析带隙周期性结构弯曲波调控

    带肋钢筋与高强水泥土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李青强刘银芳雷祖祥周宇航...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揭示带肋钢筋和高强水泥土之间的黏结作用机理,利用既有水泥土固化剂配比制作了33个尺寸为150 mm×150 mm×150 mm的立方体拉拔试样.[方法]通过直接拔出试验,分析锚固长度、水泥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对钢筋水泥土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钢筋与水泥土界面黏结强度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钢筋和水泥土最佳保护层厚度为钢筋直径的2至3倍.[结论]随着钢筋直径的增加,直径大于10 mm后,钢筋直径增长变化对黏结强度影响幅度变小.

    高强水泥土界面黏结强度固化剂

    轻质泡沫混凝土泡沫剂的性能优选与配比试验研究

    周宇航罗如平朱碧堂李青强...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轻质泡沫混凝土泡沫剂及其溶液的优选、最优配比.[方法]通过对几种典型泡沫剂的表面张力、发泡倍率、半衰期以及所产生泡沫的稳定性开展系统性试验研究为方法,提出了优选泡沫剂的性能指标及其浓度值.在此基础上,以C40水泥土配合比为参照,将制备好的泡沫与C40水泥浆液按照不同的注入体积比进行混合,测定其干、湿重度,确定不同设计重度条件下轻质泡沫混凝土配比方案.进一步,分别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定不同重度条件下轻质泡沫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值和电镜扫描试验了解其微观结构组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泡沫剂最优浓度约为3%,发泡倍率为25,表面张力32 mN/m,半衰期为15 min;轻质泡沫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随泡沫注入率的增加显著降低,相应气泡群量含量和气孔大小离散性明显增大.[结论]轻质泡沫混凝土干密度与注入率呈衰减型指数关系,无侧限单轴抗压强度与轻质泡沫混凝土干密度近似呈非平缓递增型指数关系.

    轻质泡沫混凝土泡沫剂最优浓度配比试验经验公式微观结构

    基于缩尺模型的高铁桥梁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

    许开成黄凌娟李鹏清张立卿...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更好的评估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预应力损失状况.[方法]选用国内高铁中应用最广的32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6的缩尺比例将箱梁转化为T形截面制作了26根C50混凝土试验模型梁.通过对试验梁预应力钢绞线应变、伸长量的瞬时和长期监测得到预应力损失的实际值,并将此实际值与目前国内外常用预应力损失规范计算所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预应力损失主要发生在前期即瞬时损失,约占总损失的70%;84.6%的试验梁锚固损失占瞬时损失总和的70%以上,最高达80.57%;试验梁的长期损失在锚固后的前10d内变化较快,后期逐渐趋于稳定;将5种规范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对于长期损失,数据显示实测数据与《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 10002-2017)计算结果最为吻合.[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预应力梁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提供参考.

    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损失缩尺模型规范对比应变监测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YOLOv5路面裂缝检测与识别

    周双喜杨丹潘远丁建新...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传统路面裂缝检测实时性差、准确率低的问题.[方法]利用深度学习网络在目标检测方面的优势,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算法,称为YOLOv5s-attention,以实现路面裂缝自动化检测与识别.首先,对采集到的裂缝图片用LabelImg标注软件进行手工标记,然后通过改进YOLOv5网络训练得到网络模型参数.最后,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裂缝进行验证和预测.除此之外,采用综合评价指标(F1-measure,F1)和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这两个指标来比较原YO-LOv5s、YOLOv5s-attention模型在路面裂缝上检测与识别的性能.[结果]经YOLOv5s与YOLOv5s-attention比较发现,YO-LOv5s-attention检测准确率(Precision)提高1.0%,F1提高0.9%,mAP提高了1.8%.[结论]由此可知,该网络在实现道路裂缝自动化识别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道路养护路面裂缝目标检测YOLO注意力机制图像处理

    地铁连续刚构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纵向力分析

    张鹏飞江浩宇胡达贵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研究地铁连续刚构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纵向受力与变形规律,对地铁连续刚构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改进、运营养护维修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根据梁-板-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地铁连续刚构桥上整体道床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空间耦合模型,计算伸缩、挠曲、制动、断轨工况下轨道结构和桥梁纵向力及位移,并对轨道结构静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为地铁连续刚构桥上无缝线路轨道结构设计提供参考.[结果]结果表明:双线列车荷载中点与中部梁端处重合时为列车垂向荷载最不利工况,此时钢轨纵向力与钢轨、桥梁纵向位移均为最大,均出现在中部梁端附近,数值分别为70.3 kN与0.6,0.8 mm;双线制动荷载列车尾部位于两侧梁端时为列车制动荷载最不利工况,此时钢轨纵向力与钢轨、桥梁纵向位移均为最大,数值分别为107.8 kN与1.6,1.7 mm.[结论]伸缩力作用下各个端部桥缝处为薄弱部位,在平时养护中应特别注意梁端部桥缝处轨道结构,防止因伸缩力过大而产生断轨;钢轨发生断轨时,在断缝处纵向力、纵向位移均发生突变,严重影响线路行车安全.

    地铁连续刚构桥整体道床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

    地铁运营中断下应急接驳公交调度方案研究

    谢贤亮查伟雄王宇晴严利鑫...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传统应急调度模式单一、疏运效率低的特征,研究了多种调度模式组合应急公交调度方法.[方法]考虑应急停车场派车能力、车辆运力、车辆救援时间特性,构建以应急公交车辆疏运成本最小和乘客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组合调度优化模型.根据该模型的特点提出使用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为提高种群的多样性和算法的性能对该算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最终得到Pareto分布优化解集,并采用隶属函数从中选取出最优折衷解.最后,以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作为算例,对应急公交组合调度方案和单一调度方案分别进行求解.[结果]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组合调度方案相比传统单一调度方案的乘客平均延误时间降低了20.48%,疏运成本降低了16.96%,改进后的NSGA-Ⅱ算法相比较标准的NSGA-Ⅱ算法进行求解时,乘客平均延误时间降低了6.72%,疏运成本降低了3.59%.[结论]通过灵敏度分析发现:在确定滞留乘客疏运需求的情况下,滞留乘客的平均延误时间和车队规模呈负相关,应急公交的疏运成本和车队规模成正相关.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公交组合调度多目标改进NSGA-Ⅱ算法

    基于独立分类网络的开集识别研究

    徐雪松付瑜彬于波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解决图像分类模型面对传统闭集训练方式出现的模型缺乏开集泛化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离式的独立分类网络结构.[方法]每个类别都包含独立的线性特征层,特征层中设计的神经元节点能够在有限的数据样本下更准确地捕获类别特征.同时,在模型训练时,文中引入了一类无需标注的负样本,使得模型在构建决策边界时不仅依赖于已知类别的特征差异,在不增加额外标注样本的情况下,增加模型决策边界的开集泛化性.[结果]结果表明:独立分类网络开集识别(ICOR)模型结构和开集自适应训练策略均能有效改善传统模型开放集识别(OSR)性能;随着开放度的增加,能表现出更好的鲁棒性,能更有效地降低模型的OSR风险.[结论]提出的独立分类网络并融合开集自适应训练的算法比现有开集识别算法具有更优的开集识别性能.

    深度学习开集识别图像分类迁移学习

    基于双注意力机制的可见光-红外行人重识别

    魏克铭韩星宇王辉范自柱...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由于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之间的巨大模态差异,导致可见光-红外行人重识别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图像检索问题.[方法]为了进一步减小两种模态之间的差异,重点关注行人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双注意力机制的网络结构用于可见光-红外行人重识别.一方面通过双注意力机制挖掘不同尺度的行人空间信息和增强局部特征的通道交互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全局分支和局部分支,学习多粒度的特征信息,使不同粒度信息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更具辨别性的特征.[结果]在两个公共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基线有明显的提升,在RegDB数据集和SYSU-MM01数据集上均表现出理想的性能.[结论]该方法可为以后解决可见光-红外行人重识别的模态差异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

    可见光-红外行人重识别注意力机制缓解模态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