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东昆虫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东昆虫学报
华东昆虫学报

尤民生 万方浩 Gabor Lovei

季刊

1005-1694

hdkc@chinajournal.net.cn

0591-88191360

350012

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校内

华东昆虫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IOSAFETY
查看更多>>本刊是华东地区各省(市)昆虫学会联合创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立足华东,面向全国,对外交流。主要刊登昆虫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尤其与国民经济建设联系紧密的应用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动态、未发表过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综述和科学信息。读者对象是从事生物、农业、林业、医学卫生、动植物检疫等科研人员、院校师生、行政和生产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派伦螨属四已知种雄螨及若螨描述(蜱螨亚纲:中气门目:派盾螨科)

    马立名林坚贞殷秀琴张艳璇...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描述拟双毛派伦螨Parholaspulus paradichaetes Petrova,1967雄螨及前若螨,阿氏派伦螨 P.alstoni Evans,1956后若螨及前若螨,微小派伦螨 P.minutus Petrova,1967和东方派伦螨 P.orientalis Petrova,1967后若螨.

    蜱螨亚纲中气门目派盾螨科派伦螨属雄螨若螨中国

    刺桐病虫害种类调查与防治

    陈风华黄碧丽李荣彩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泉州市中心市区进行全国首次的刺桐病虫害种类系统调查,发现危害刺桐的病害有5种,虫害有14中,其中外来病虫害有4种,国内未见报道的有5种,观察各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发生特点,研究其防治措施.

    剌桐病虫害种类发生危害防治

    厦门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棕榈科植物病虫害调查研究

    佘震加谭忠奇王谨廖启炓...
    17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厦门城市绿化主要栽培的棕榈科植物病虫害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共计44种病害,17种虫害,为厦门园林棕榈科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厦门园林绿化:棕榈科植物:病虫害

    莲草直胸跳甲行为特性的观察

    史梦竹傅建炜郭建英黎巧林...
    17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莲草直胸跳甲蛹的羽化呈现一定的昼夜节律,高峰期在8:00 ~ 20:00之间.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在白天黑夜均可取食,0:00~8:00、12:00~14:00是莲草直胸跳甲的取食高峰.莲草直胸跳甲羽化后第4天开始产卵,第8天达到产卵高峰.在成虫整个生活历期内,莲草直胸跳甲产卵主要集中在第4天至14天.莲草直胸跳甲羽化后第4天出现成虫的交配高峰,交配持续时间以0.5h~2.5h的个体频率较高,其中持续时长为2.0h ~2.5h的频率最高.从全日的交配节律看,下午14:00~15:00时是成虫交配虫数最多的时间段,成虫倾向于在下午至夜间进行交配.

    莲草直胸跳甲羽化取食产卵交配

    温度对南瓜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李春苑吴佳教胡学难刘海军...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tau (Walker)是世界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本文通过在10℃、14℃、18℃、22℃、26℃、30℃、34℃温度条件下对南瓜实蝇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历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瓜实蝇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7.36℃、2.43℃、7.64℃,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有效积温分别是20.21日度、187.69日度和156.65日度.完成整个世代的发育期点温度是7.64℃,有效积温为364.55日度.

    南瓜实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

    昆士兰果实蝇传入中国的风险分析

    黄振林明光蔡笃诚
    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循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利用相关风险性分析模型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从昆士兰果实蝇的地理分布和管理标准、传入中国的可能性、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对经济的潜在危害性等5个方面,对该实蝇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昆士兰果实蝇的综合风险值R=2.5295,确定为高风险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与对策.

    昆士兰果实蝇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阿维菌素对棉铃虫的抗性选育及其对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陈青卢芙萍徐雪莲卢辉...
    198-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了解棉铃虫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机理,用阿维菌素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进行了抗性选育,并对选育的27代棉铃虫解毒酶的活性进行了检测.选育从F0至F21代,抗性缓慢波动上升,达到选育前的121.19倍;F0至F27代抗性迅速增长,达到选育前的821.73倍,抗性发展趋势呈现S型曲线.随着选育代数的增加,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没有明显的影响;羧酸酯酶(CarE)活性,F27是F0的2.52倍(α-NA)和2.83倍(β- NA),从20开始,活性在较高水平上波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F27是F0的2.12倍,且从F16开始,活性在较高水平上波动.选育的抗性品系,增效醚对阿维菌素增效6.77倍.上述结果说明棉铃虫对abamectin的抗性机制也涉及MFO、GSTs、CarE等多个酶系统,但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无关.

    棉铃虫阿维菌素抗性选育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

    福州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

    赵朗旭艾洪木康文斌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农业行业标准NY/T761-2008检测方法,用气相色谱仪对福州市3家超市和3家农贸市场销售的16个蔬菜品种共60份样品进行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并根据GB2763 - 2005标准判定检出超标情况.结果表明:农药残留检出率为31.67%;农药残留超标率为3.33%.从蔬菜种类上,白菜类、瓜类的检出率较高,茄果类的超标率明显较高.从农药种类上,功夫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检出率较高.从抽样地上,农贸市场的检出率和超标率都明显高于超市水平.

    蔬菜有机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农药残留检测

    不同施药方式对福建烟蚜抗药性及活性酶的影响

    王智卿刘长明
    213-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连续施用和轮换施用农药方式对福建烟区烟蚜进行抗药性及其体内酶变化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施用3次、5次、7次和9次后,施用灭多威后的烟蚜抗性分别增长了1.397倍、2.608倍、4.891倍和7.598倍;施用吡虫啉则分别增长了1.717倍、2.114倍、2.861倍和4.169倍;施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则分别增长了1.341倍、2.577倍、5.277倍和10.767倍.经过1次、2次、3次和4次的农药轮用顺序施用后,烟蚜对灭多威的抗性指数分别增长了1.522倍、1.661倍、1.839倍和2.196倍;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分别增长了1.490倍、1.603倍、1.742倍和1.898倍;对吡虫啉分别增长了1.716倍、1.980倍、2.259倍和2.519倍.

    烟蚜抗药性活性酶

    苘麻对甘蓝田烟粉虱诱集效果及药剂防治评价

    谭永安柏立新肖留斌魏书艳...
    22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烟粉虱在不同寄主苘麻和甘蓝上的嗜好性,就室内趋性、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并设计苘麻不同种植方式和配套施药评价苘麻对烟粉虱的诱集防治效果.室内趋性试验结果表明,苘麻对烟粉虱具极显著的诱集作用,接虫60h后苘麻上的成虫数是甘蓝上的5.5倍,若虫数为4.7倍.在大田甘蓝生育期内,苘麻对烟粉虱成、若虫的诱集效果分别可达76.8%和60.1%.苘麻不同种植方式诱集烟粉虱的效果结果表明,点状分布种植格局上的烟粉虱成、若虫数量与条状和片状分布种植上烟粉虱数量相比差异显著.配套施药试验结果表明,苘麻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高渗四氟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种药剂7天后对烟粉虱成、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38% - 94.86%和68.91%~93.29%,以阿克泰和阿维菌素防治效果最好.

    烟粉虱苘麻甘蓝诱集植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