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核动力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核动力工程
核动力工程

罗琦

双月刊

0258-0926

jnpe@npic.ac.cn

028-85903890 85903009;85903893

610041

成都市436信箱32分箱

核动力工程/Journal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于1980年2月创刊的正式科技期刊,是中国核学会能动力学会的学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主办,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综合介绍国内外核动力科学技术在理论研究、实验技术、工程设计、运行维修、安全防护、设备研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快我国核动力事业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核能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以及关心核能事业发展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燃料组件定位格架冲击屈曲仿真分析方法与屈曲行为研究

    刘胜李朋洲杨翊仁
    1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料组件定位格架作为反应堆堆芯的重要部件,其动态屈曲行为直接关系着反应堆结构的安全.本文建立了燃料组件定位格架多次重复冲击仿真分析方法,对比了单次简单冲击仿真、多次重复冲击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差异,讨论了仿真分析方法对格架冲击动态屈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多次重复冲击仿真分析方法能够模拟试验重复冲击的累积变形过程,其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更好;多次重复冲击仿真和试验的冲击力-冲击初速度曲线在屈曲点附近形成屈服平台,屈服平台内回弹系数和冲击动刚度维持稳定,屈服平台后冲击力快速下降,同时回弹速度与回弹系数剧烈变化,单次简单冲击仿真的冲击力和回弹速度在屈曲点后维持稳定并缓慢增长;屈曲前,冲击加速度时程曲线具有近似对称特征,随着冲击初速度的增加,冲击回弹阶段出现"拖尾",加速度曲线对称性破坏;多次重复冲击仿真和试验的格架屈曲变形表现为以底部横向剪切变形为主的一阶屈曲破坏,单次简单冲击仿真无法准确预测屈曲形态.本文提出的多次重复冲击仿真分析方法能建立更准确的分析模型,并更准确地揭示定位格架屈曲试验中的动态力学行为.

    定位格架冲击屈曲重复冲击冲击力回弹系数冲击动刚度

    基于知识矩阵推理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并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彭俏马杰刘明辉绳东杰...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并发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矩阵进行知识表达和推理的并发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给出了一种高效的专家知识表达方式,将传统专家系统复杂的逻辑推理转换为简捷的矩阵运算,提高了故障诊断效率,可满足SMR在线并发故障诊断的要求,并以SMR发生主冷却剂管路破损和控制棒掉棒并发故障为诊断示例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并发故障诊断知识矩阵推理

    特种多杆检测机械臂的有限元分析

    程保良何高清陈思远陈君荣...
    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核电厂蒸汽发生器(SG)出水接管与主冷却泵连接焊缝内部的超声检测需求,开发了一套具有多自由度的特种多杆检测机械臂.使用Solidworks软件的Simulation模块对特种多杆检测机械臂的关键构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采用铝杆制造的特种多杆检测机械臂仅满足服役时的强度要求,不能达到刚度要求,对其运载和扫查时的定位精度造成很大影响.采用铝管对特种多杆检测机械臂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设备能够满足服役时的强度要求,且刚度得到明显提升,进一步轻量化后,运载和扫查过程中的定位精度明显提高,有利于后期检测的操作.

    特种多杆检测机械臂有限元分析定位精度轻量化

    非能动脉冲冷却系统对压水堆SBO/TLFW事故的缓解作用分析

    吴震华唐琪李伟许俊俊...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二代堆核电厂目前的事故规程难以处理全厂失电(SBO)与完全丧失给水(TLFW)事故叠加的情况(SBO/TLFW),非能动脉冲冷却是一种充分利用二代堆核电厂二回路现有设备系统以延缓事故进程的新思路.为分析非能动脉冲冷却系统对SBO/TLFW事故的缓解作用,基于最佳估算系统程序RELAP5建立了中国改进型三环路压水堆(CPR1000)机组主系统、二回路和非能动脉冲冷却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 SBO/TLFW事故工况分析,对比了有、无非能动脉冲冷却系统情况下的事故进程.计算结果表明,在停堆后8 min内开始启动且仅依靠除氧器存水,非能动脉冲冷却系统能够将堆芯开始裸露的时间推迟约12 h,可以显著延缓压水堆的SBO/TLFW事故进程.

    非能动脉冲冷却全厂失电(SBO)完全丧失给水(TLFW)

    浮动核电站OTSG蒸汽压力线性自抗扰串级控制设计与验证

    张涛石波吴治江郭伟...
    186-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浮动核电站的直流蒸汽发生器(OTSG)汽水容积和蓄热量较小,在存在外部扰动及负荷变化时,蒸汽压力波动较大,基于局部模型建立的单一工况水平下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难以实现全工况范围内的良好控制.为此,基于系统辨识方法得到OTSG在不同工况下的传递函数模型,采用梯形隶属度函数进行加权,建立适用于OTSG蒸汽压力控制的全工况模糊模型,并将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应用于OTSG的外回路,设计LADRC串级控制系统.结合频域分析方法给出OTSG稳态运行和变工况运行的LADRC工程参数调整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参数整定,并与PID串级控制系统进行性能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相比PID串级控制,LADRC串级控制的响应速度更快、控制误差更小、抗干扰性和鲁棒性更强.

    浮动核电站直流蒸汽发生器(OTSG)频域分析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

    风险指引型高温气冷堆SSC安全分级研究

    倪曼赵军钱鸿涛张佳佳...
    193-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险指引安全分级是以概率安全分析(PSA)为基础,对传统的确定论安全分级进行优化,从而改善核电厂安全分级的管理要求,以进一步提升核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在风险指引安全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温气冷堆的安全分级流程,并以蒸汽发生器(SG)事故排放系统为例进行了风险指引安全分级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级的SG电磁排放阀可划分为安全相关但低风险重要等级,说明该系统的安全分级还有优化的空间,可为后续核电厂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SSC)安全分级工作提供参考.

    风险指引高温气冷堆概率安全分析(PSA)构筑物、系统和部件(SSC)

    源量程中子测量反应堆倍增周期算法研究分析及实现

    朱朝阳常嘉豪王振涛邢桂来...
    199-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应堆倍增周期是反应堆控制中重要的监测参数,直接反映反应堆功率水平变化快慢,用于判定反应堆是否处于安全可控状态.反应堆源量程中子测量以脉冲计数率表征中子注量率与功率水平,对应的反应堆倍增周期计算较为复杂.采用数字化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误差的多点拟合倍增周期数字化实时算法,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具体实现该算法并开展功能与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反应堆保护阈值±30s内的反应堆倍增周期,采用该算法的FPGA能够输出较准确倍增周期计算结果,作为触发安全保护系统的信号.该反应堆倍增周期算法适用于源量程中子测量系统中堆功率变化的实时监测,以保障启堆阶段的安全可控.

    源量程中子测量反应堆倍增周期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钠冷快堆钠-空气热交换器风阀流热固耦合研究

    高博张宇景孙宝平刘盛...
    206-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核电钠冷快堆钠-空气热交换器风阀在高温工作环境下存在的叶片卡涩现象和阀体强度失效问题,设计了一种双叶片钠冷快堆钠-空气热交换器风阀.利用流热固耦合方法对该风阀在不同开度下的流场流动特性、阀体温度分布、阀体变形及应力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风阀在开度45°以下时,流体通过风阀前后会产生明显的速度梯度和压力梯度;②局部温差越大的区域热应力值越大,最大应力为206.94 MPa,出现在框架侧密封板边缘处,最大应力值符合材料强度要求;③阀体变形及应力主要为受热引起的热变形和热应力,风阀最大变形量为3.3368 mm且框架变形量在各个方向均大于叶片变形量,新设计的风阀不会产生叶片卡涩现象.

    钠-空气热交换器风阀流热固耦合热应力

    连续循环法辐照制备125Ⅰ回路系统调试

    李波李世斌张劲松罗宁...
    213-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连续循环法辐照生产医用同位素125Ⅰ,不仅能实现靶料循环辐照,同时产生的125Ⅰ被碘吸附装置所捕集提取.125Ⅰ制备工艺装置系统根据岷江泳池试验堆(MJTR)场地布局已完成现场安装,本研究对该系统的工艺设计构思、功能组成、研发进展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采用对回路保压、循环辐照过程模拟等方法对整个系统装置的气密性、功能性以及稳定性等开展详细的调试验证.结果表明,整个系统装置具有较好的气密性,其设备的功能性以及稳定性均满足技术设计要求,该调试结果为后续热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连续循环法堆照125Ⅰ系统调试

    核级电动截止阀多因素耦合强化试验与控制方式改进研究

    吴小飞黄茂丽张林聂常华...
    219-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阀门作为核反应堆系统中的关键能动设备,其可靠性直接决定着反应堆安全及人员安全.针对核电厂常用阀门——电动截止阀,基于既往故障数据分析和结构特点,发现核级电动截止阀的主要故障是位置指示器与行程位置不匹配导致阀门内漏.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耦合强化试验,模拟综合使用工况下的振动强化效应,使得在较短时间内激发电动截止阀的故障,然后根据故障原因提出以堵转电流控制关阀的方式解决内漏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控制方式后以转矩控制机构控制关闭,电动截止阀关闭正常无泄漏.

    电动截止阀强化试验转矩控制机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