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徐永祥

双月刊

1008-7672

xuebao@ecust.edu.cn

021-64253199

200237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262信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季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已和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全国三百多所院校的文科版学报成为长期性的交流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学方法和社会理论视角下的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以西方社区发展为例

    陈伟杰
    1-1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20余年中,循证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兴的范式获得了长足发展.在西方,虽然循证社会工作同时指向宏观与微观层面,但专业社群的关注点更多集中于临床社会工作,并且有关宏观循证实践的讨论大多是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分析技术层面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具有回应宏观实践重要性、体现专业价值与伦理要求和破除科学化与专业化过程中的类型固化等方面的显著意义,并以西方的社区发展这一宏观社会工作领域为例,从科学方法和社会理论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一方面,本文从循证方法角度梳理了已往研究所聚焦的宏观问题具体化、保真度、评估及证据可及性等方面的特点、挑战与应对策略,阐明了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在技术层面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指明了社区发展领域的循证实践在推进社区发展等方面都与社会理论紧密关联,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需用社会理论的视角来澄清结构层面的相关议题,从而为科学方法的运用奠定方向性基础.上述双重视角使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兼具公正与科学之特质.

    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社区发展科学方法社会理论

    社会工作提升育龄家庭三孩生育意愿的策略和路径研究

    潘旦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三孩政策对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重大意义,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外部给予三孩家庭充分的社会支持,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家庭服务是一条重要的社会支持路径.通过社区家庭服务平台,社会工作者能够针对三孩家庭在资金、时间、情感等方面的社会支持需求,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为主要方式,构建合理、高效的社会工作介入三孩家庭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链接资源、协同合作、政策倡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合理配置资源,优化配套措施,激发社会育龄群体的三孩生育意愿,有效提升三孩政策的实际效能,促进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协调发展.

    三孩政策社会支持社会工作

    应对职业风险:社会工作中的自我同情与自我关怀

    郭锦蒙
    2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服务过程的情感性,社会工作者较其他职业群体面临着更突出的倦怠、同情疲劳、继发性和替代性创伤等风险,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是两种有效的个体能力,分别从心理和行动上激发从业者进行自我保护,但二者在当今中国职业情境中存在概念混淆使用的情况,同时缺乏研究和实践层面的关注.基于对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概念缘起和发展的追溯,结合二者在社会工作视野中所呈现的共通之处、相互关系和应用性差异,提出干预自我同情的心理过程和提供自我关怀的具体实践两条应对社会工作职业风险的干预路径.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作为个体能力,其可习得性指明社会工作教育应纳入情感维度并建构具有关怀取向的教育体系,建议通过显性课程设置和隐性环境营造双重途径加以实现,以应对职业风险,促进社会工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工作职业化自我同情自我关怀教育

    东北地区机构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罗婷国珈畅刘迟
    4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聚焦东北地区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这一主题,基于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2019)数据库,以生态系统理论为研究视角,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维度对东北地区251名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展开探究.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的机构社会工作者在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情感耗竭方面,微观系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认同因素、中观系统的朋辈群体对其职业的看法,以及宏观系统方面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量与薪酬待遇为其显著影响因素;与机构社会工作者去个性化维度主要相关影响因素是心理健康因素与机构领导的支持;在社会工作者低成就感方面则主要受到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同时发现了东北地区与南方地区机构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差异性,即宏观系统中督导、主管和最高领导的支持成为东北地区的显著影响因素,本文在结合东北地区"典型单位制"背景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东北地区机构社工职业倦怠生态系统理论

    何处为家?——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中的身份冲突

    胡兵翟一鑫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身份冲突研究多以群体视角为主,缺少对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考察.研究发现,农民企业家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身份冲突困境,表现为其与生俱来的农民身份和当前的市民身份之间产生冲突.身份冲突缘于农民企业家在维持农村传统家庭和城市小家庭团结时的左右摇摆,从而造成身份认同的失衡.为缓解返乡创业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失衡,农民企业家采取了创业地点分流措施,在"经济能力强—农民身份感强—团结农村家庭"的情况下选择"返乡农村创业",在"经济能力强—农民身份感强—团结城市家庭"的情况下选择"返乡城市创业",家庭团结左右着农民企业家创业地点的选择.这一过程反映出了个体选择与所处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并启发我们在分析人口流动问题时应兼顾客观环境与行动主体的主观认知,以便推动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进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农民企业家身份冲突家庭团结人口流动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重大风险防控的挑战与应对

    陈丰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范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等七个领域的重大风险,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国内国际的复杂形势,在重大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着诸多挑战,如重大风险不仅面广点多、具有综合性、突发性等特点,而且在信息共享、联动协调、应急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短板.为此,我们应当发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势,通过加强并完善"早期识别—精准研判—及时预警"机制、"源头—过程—应急"的全周期管理机制、整体治理下的分工协作机制等三大机制,有效地防控重大风险,进而更好地保障国家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风险防控机制协同

    "修昔底德陷阱"论的深层本质与化解路径——以中美关系为视角的分析

    丁业鹏邱卫东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修昔底德陷阱"论是西方近年来解读中美关系的重要工具.在全球化时代,这一基于西方思维且漏洞明显的论调,反映了美国鹰派人士试图借此打压中国,进而维系自身垄断霸权地位的真实意图.任由这一论调流行,将会使中美关系走向对抗.这将对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实现带来不利影响.当代中国必须加快构建能够真正反映当今时代发展大势的话语体系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断提升硬实力,应对"修昔底德陷阱"论已经带来和可能带来的风险后果.

    修昔底德陷阱资本积累新帝国主义新型大国关系

    重新明确治理责任:理解社区治理内卷化的一个分析框架——基于重庆市C街道网格化创新实践的考察

    沈迁
    8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治理行政化与治理责任弱化共同作用于社区治理内卷化.如何重新明确社区治理责任成为当前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改革的方向,也是理解社区治理内卷化的新框架.田野经验表明,重庆市C街道网格化创新实践重新明确了社区治理责任,其治理过程为:划分网格单元、落实治理责任;整合基层资源、软化制度约束;明确问题导向、夯实治理能力.网格化创新实践从几个方面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优化权责利结构,强化居委会治理动力;激活社区主体性,提升居民当家人意识;培养群众化干部,形塑简约化治理格局.因此,重新明确治理责任的网格化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社区治理责任内卷化行政化网格化治理能力

    知识产权保护与进口产品质量升级——来自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证据

    李文霞杨逢珉金缀桥
    10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CEPII-BACI数据库2002-2019年产品层面的数据测算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质量,考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对高技术产品进口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从中高等收入国家进口的高技术产品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对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进口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稳健性检验验证了回归结果的可靠性.由于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自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能显著提高进口高技术产品质量.通过分析影响机制,本文发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将显著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进口高技术产品质量.利用微观数据证实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中国进口高技术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是显著存在的.

    知识产权保护高技术产品进口质量

    经济波动、城镇失业与农村劳动力蓄水池——理解中国的奥肯定律

    刘诗洋吴玉鸣潘春阳
    11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理解经济波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和迁移行为的影响,对稳就业、保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波动对城镇地区失业率以及农民工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波动对城镇失业率无显著影响,但是对城镇地区的农民工数量产生了显著影响.以出口波动衡量经济波动的基准模型显示,如果出口额高于其长期趋势,那么城镇农民工数量将显著增加,反之则显著减少.稳健性检验使用产出波动替代出口波动或差分GMM估计,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这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经济扩张期流向城镇,在经济收缩期回流农村,即农村是城镇的"劳动力蓄水池",它通过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从而屏蔽了经济波动对城镇失业的影响.本研究为奥肯定律在中国的表现提供了一种解释.

    奥肯定律城镇失业经济波动劳动力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