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徐永祥

双月刊

1008-7672

xuebao@ecust.edu.cn

021-64253199

200237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262信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季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已和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全国三百多所院校的文科版学报成为长期性的交流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朱忆天王乙竹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精神武器,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得以形成发展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在理论逻辑层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通过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凝聚人民群众磅礴伟力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生动演绎了历史主动精神,开创了人类新型现代化道路.在历史逻辑层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以世界历史为遵循的新文明形态,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历史的双向互动,全面升华了历史主动精神,深刻形塑了世界历史发展格局和未来走向.在实践逻辑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东方社会为基础的原创性探索,中国共产党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弘扬了历史主动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实践依据.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主动精神世界历史新文明形态

    迈向技能为本: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与生产转向

    吴佳峻徐选国
    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S市四家不同类型的社会工作机构进行深度的调研与访谈,分析了 S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基于技能/技能形成理论,本文构建了"行政吸纳—教育引领—职业培育"的分析框架,发现当前S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呈现一种"未完成的技能形成"的技能样态.这种技能形成样态具体表现为:政府对技能的吸纳与异化、教育未能对技能进行有效生产,以及缺乏良好的社会工作职业环境.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深层机理在于,外在制度环境与体制强大力量使得高校、职业与政府之间未就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形成这一议题达成共识,缺少跨界整合的实践机制.基于此,本文提出迈向"技能为本"职业技能形成的生产转向,包括可信承诺、互构生成、战略构成和精神气质四个理论命题,具体而言包括营造职业技能长期积累的稳定环境、推动社会工作专业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建设、强化技能证书体系的质量建设、弘扬职业技能中的工匠精神.

    技能形成职业技能技能为本生产转向社会工作

    从思维到行动: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的生成机制

    张超
    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鸿沟,实践智慧是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张力的桥梁,是建构社会工作知识系统与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对社会工作实践智慧进行研究有其必要性.本文重新阐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认为无论是做理论还是搞实践,都应避免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的相互僭越,基于此,对实践智慧进行界定.实践智慧与实践主体之间密不可分,明确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的主体以及主体间的关系,是探究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生成机制的重要前提."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境与"历时性"的实践场域为社会工作实践主体提供从直觉到经验的积累,共同推动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实践智慧的引领,理论指导能够落实于"好的实践",实践得以验证或修正理论.作为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生成机制的关键因素,实践主体与情境在互动中共同促使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的生成、使用与不断更新.

    社会工作实践智慧思维模式实践主体情境

    "曲线型"嵌入: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逻辑

    武小龙康旭晖
    3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以南京市A社区政府购买项目为例,从嵌入理论的分析视角出发,重点考察了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逻辑.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机构主要通过"政治—行政—专业"三维路径嵌入基层社区治理,并呈现出"浅层、深层、逆向、有机"的曲线型嵌入过程.在浅层嵌入阶段,主要通过前期摸排、活动策划和需求调研等方式,赢得社区信任并建立初步关系;在深层嵌入阶段,重点通过专业知识运用、党建品牌融合、服务平台搭建等方式,促进机构与社区关系向深层次发展;在逆向嵌入阶段,由于"政治话语"与"专业话语"主辅关系的不断摩擦,社会工作服务出现了"表演性"和"迎合性"的脱嵌问题;在有机嵌入阶段,通过成立机构党支部、挖掘社区骨干力量、发挥专业服务等方式,逐步呈现出互信互利的发展态势.因此,为推动社会工作机构与社区治理从"嵌入性发展"走向"融合性发展",可进一步在"政治—行政—专业"三大维度强化关联与融合.

    社会工作机构社区治理嵌入理论嵌入过程融合性发展

    社会工作情境合法性获得的实践逻辑与机制分析——以C社工站的实践为例

    郑先令王思敏
    53-6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社会工作的合法性要打破横向不同维度分类的桎梏,要建立起区分总体社会和具体社会的纵向分类框架.本文将社会工作合法性区分为总体合法性和情境合法性,重点讨论后者的相关议题,并搭建起"正当性—有效性—关系性"的分析框架.文章描述了 C社工站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对象和基层政府面前角色转换过程中,获得情境合法性的实践案例.基于该案例,文章分析得出社会工作获得情境合法性的实践逻辑为"对象化角色建构",具体表现为"分类分步、成效凸显"的路径.研究发现,情境合法性获得的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外部机制是在"向上负责"的官僚体制下,将国家专业制度建设赋予的总体合法性转化为进入实践场域的正当性;内部机制是社会工作实践行动凸显出的有效性,及其彰显出符合社会共同价值观的专业价值理念;隐性机制是建立起与合法性赋予主体的人际信任关系和专业信任关系产生了对服务有效性的正面影响.

    社会工作情境合法性服务成效对象化角色建构信任

    国际残疾人家庭政策的演进逻辑与本土镜鉴

    姚进忠陈梦琴陈雨薇林美玲...
    6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残疾人群体数量众多、问题多元,使得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有效回应残疾人需求,世界各国积极探索具有本土历史文化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家庭作为残疾人最重要的生活场域,逐渐成为残疾人福利政策关注的新焦点.研究通过对国际残疾人家庭政策演进历程的梳理,以残疾人家庭本位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研究维度将政策历程划分为兴起期、巩固期、平缓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在政策演进逻辑的梳理中,发现各国残疾人家庭政策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三种福利模式中不断对话并实现融合发展,总体呈现出动态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的理论遵循.本文立足梳理国际残疾人家庭政策在残疾人权利实现、水平动态调整和生活质量保障三个维度,为中国残疾人家庭政策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残疾人家庭政策社会福利演进逻辑本土

    不确定性管理:认知症长者照护方式的决策研究

    刘海桃顾东辉
    8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16名认知症家庭照护者的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以及文献综述与不确定性管理理论,构建了不确定性"三角"管理框架,对认知症长者照护方式的决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认知症长者照护过程中的不确定体现为信念与信息的不确定性、个人与支持资源以及适应机制的不确定等.不确定性"三角"形塑了三种不同照护方式的决策,"完整三角"形塑了家庭照护方式的决策,"缺失三角"形塑了机构照护方式的决策,"复原三角"形塑了机构照护到家庭照护的往返决策.掌握照护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能够帮助家庭照护者进行科学决策,缓解照护者压力与心理负担,提升照护质量与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期望为发展认知症照护服务、完善认知症长者的照护政策与福利提供实证经验.

    认知症长者不确定性管理照护方式家庭照护

    技术治理的研究谱系与理论反思——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何立军袁小平
    10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治理是当前公共治理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治理的外延和内涵变动不居,加之社会治理的困境越发严重、科学技术高歌猛进,在观念与实践的双重压力下,恰如其分地定义技术治理成了横亘在社会科学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从整体上把握国内技术治理领域研究的脉络与现状、进一步推动廓清技术治理概念,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及其他辅助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1998-2022年收录的主题为技术治理的1059篇CSSCI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技术治理研究学科探索多元,但分布不均衡,学科交叉未能打开研究领域的纵深;价值取向偏移,"技术"与"治理"所代表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形成了二元割裂,"技术主义"倾向更为显著;"技术"被化约为"数字技术",聚焦于现实场景应用,机制研究不足.为了让技术治理更具生命力,本研究提出重塑技术治理概念的技术社会学和治理新术两种路径构想,以期为技术治理研究提供新的反思视角.

    技术治理科学技术治理模式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税收征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分析——来自金税三期工程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吴斌舒竹语
    125-13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税收征管作为政府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状态.本文利用沪深A股2010-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以金税三期工程为准自然实验背景,构建模型,研究税收征管技术进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税三期工程实施会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这一政策对不同性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公司的作用存在异质性.中介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金税三期工程影响企业的研发创新和融资约束条件,进一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丰富了税收征管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为促进税务政策改革提供了一定参考.

    金税三期工程征税效应全要素生产率中介效应模型

    贸易开放、外资开放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倪泽睿
    13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在此基础上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贸易开放和外资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结果显示:(1)长三角东部经济核心圈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迅猛,其环保政策落实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明显,而长三角北部和西部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增长缓慢,更多充当"产业承接者"和"技术模仿者",动力来源主要为绿色技术进步.(2)从整体上来看,贸易开放和外资开放都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二者的交互作用会进一步扩大这种正向影响.(3)分区域来看,贸易开放对江苏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更显著促进作用,对浙江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抑制作用;外资开放对以上海市为中心的经济核心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更显著正向影响,对安徽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负效应;贸易开放和外资开放的交互作用对江苏省和经济核心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正效应最为显著.

    贸易开放外资开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发展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