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

刘洪来

双月刊

1006-3080

ecustxbb@ecust.edu.cn

021-64252666

200237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制药、材料、机械、信息与计算机、环境与能源等学科有创新意义的科学论文,并辟有研究简报栏目。本刊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等10余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分区选择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最优潮流分析

    刘奉奉薛栋
    550-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在分布式形式下解决主动配电系统最优潮流问题(OPF),针对分布式算法性能受到配电系统区域划分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量测数据驱动的电网分区方法,以加速优化算法的收敛速度.与传统的ADMM算法依赖于全局信息不同,本文引入了一致性方法来协调区域交界的平衡问题,从而实现最优潮流问题的完全分布式求解.此外,本文采用LinDistFlow(Linearized Distribution Flow)交流近似模型来应对配电网最优潮流问题的非凸性挑战.通过在不同规模的IEEE配电网案例上进行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且其在优化算法的迭代次数、计算时间和误差精度等性能上均优于其他分区方法.

    主动配电系统最优潮流问题分布式优化区域智能划分数据驱动方法

    基于FPGA的车载流媒体后视镜闪烁抑制系统

    马延蕊王华宇汪楠凌小峰...
    560-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LED信号灯环境下车载流媒体后视镜面临的闪烁问题,并考虑局部图像快速运动与边缘纹理类复杂场景对图像修复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硬件加速系统FPGA的实时闪烁抑制系统.根据闪烁图像的多特征约束闪烁像素,基于连续三帧图像高效检测闪烁,提出了基于邻域图像群的运动估计算法,并通过改进图像匹配准则和对邻域图像矢量聚类的方式改善复杂场景下的图像修复效果;基于ZYNQ平台设计视频数据流的并行流水线架构实现系统加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系统可满足分辨率 800×480、帧率 30 fps视频的实时性需求,且对复杂场景下的闪烁图像抑制效果良好.

    LED闪烁抑制车载流媒体后视镜多特征融合块匹配FPGA加速

    注意力残差网络结合LSTM的EEG情绪识别研究

    张琪熊馨周建华宗静...
    570-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脑电信号的情感识别已成为情感计算和人机交互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由于脑电信号中具有时间、空间、频率维度信息,采用结合注意力残差网络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混合网络模型(ECA-ResNet-LSTM)对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与识别.首先,提取时域分段后脑电信号不同频带微分熵特征,将从不同通道中提取出的微分熵特征转化为四维特征矩阵;然后通过注意力残差网络(ECA-ResNet)提取脑电信号中空间与频率信息,并引入注意力机制重新分配更相关频带信息的权重,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从ECA-ResNet的输出中提取时间相关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在DEAP数据集唤醒维和效价维二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了 97.15%和96.13%,唤醒-效价维四分类准确率达到了 95.96%,SEED数据集积极-中性-消极三分类准确率达到96.64%,相比现有主流情感识别模型取得了显著提升.

    脑电信号情感识别微分熵注意力机制残差网络

    截止日期约束的云中资源调度成本优化算法

    韩伊琳范贵生虞慧群
    580-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流应用程序部署在云端,如何在满足工作流截止期限约束的前提下优化资源调度成本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本文提出了一种截止日期约束的成本优化(CODC)算法.首先,合并工作流任务以减少不同实例之间的数据传输开销.其次,关注父任务和子任务对当前任务优先级的影响,并考虑任务的子截止日期未被满足的情况,以选择最早完成任务执行的实例.最后,在 5种工作流上与现有算法进行对比.与 3种对照算法相比,CODC 算法具有更低的工作流执行成本.

    云计算资源调度截止日期约束任务实例映射成本优化

    基于二阶段对比学习的中文自动文本摘要方法研究

    杨子健郭卫斌
    586-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文自动文本摘要中,暴露偏差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由于中文文本自动摘要在序列到序列模型训练时解码器每一个词输入都来自真实样本,但是在测试时当前输入用的却是上一个词的输出,导致预测词在训练和测试时是从不同的分布中推断出来的,而这种不一致将导致训练模型和测试模型直接的差异.本文提出了一个两阶段对比学习框架以实现面向中文文本的生成式摘要训练,同时从摘要模型的训练以及摘要评价的建模进行对比学习.在大规模中文短文本摘要数据集(LCSTS)以及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计算会议的文本数据集(NLPCC)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基线模型,本文方法可以获得更高的面向召回率的摘要评价方法(ROUGE)指标,并能更好地解决暴露偏差问题.

    中文自动文本摘要对比学习暴露偏差预处理模型ROUGE指标

    基于图卷积和双线性注意力网络的药物靶标亲和力预测

    程竹平李建华
    594-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靶标亲和力预测在药物研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针对现有预测方法大多忽略药物分子的二维结构信息、缺乏深层表征融合学习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卷积和双线性注意力网络的药物靶标亲和力预测模型(GBN_DTA).该模型首先基于多层图卷积神经网络编码药物分子图,同时结合 1D-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编码靶标序列;然后使用双线性注意力网络融合编码后的药物和靶标特征,最终获得亲和力预测分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DAVIS和KIBA数据集上的性能均优于其他6种主流方法,有效提升了预测准确率.

    药物靶标亲和力预测药物研发图卷积神经网络双线性注意力网络深层表征融合

    氢燃料电池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数值研究

    韦愈群李双敏安琦
    602-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利用Maxwell方程组推导了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二维电磁场控制方程的基础上,采用Bertotti铁耗分立模型计算电机铁耗,引入雷诺系数计算风摩损耗,用经典计算公式计算绕组铜耗和涡流损耗,以上损耗值转化为体积生热率施加到电机各发热部件作为温度场分析时的热源,并且考虑材料温变特性和定子非晶合金导热系数各向异性,使用流固耦合法建立了高速永磁电机温升预测模型.依据所建模型进行算例分析,应用Maxwell软件和Fluent软件研究了气隙槽宽、槽肩高和气隙长度对电机磁场、温度场的影响,研究表明气隙槽宽对电机磁场影响较小,适当增大气隙槽宽有利于电机散热.

    氢燃料电池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流固耦合温度预测数值研究

    支承立轧辊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研究

    杨泊莘许浩杰安琦
    610-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立轧辊及其支承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通过力学分析,构建了一种针对立轧双列圆锥滚子支承轴承受力进行计算的力学模型.通过对轴承滚子接触受力与局部变形的分析,建立了复合载荷作用下轴承载荷分布与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以一个具体立轧机的立辊支承轴承为算例,深入研究了轴承的轴心位移和滚动体受力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轧制过程中钢坯变形与轴承受力进行了耦合计算,研究了若干工艺参数对滚子接触应力和轴承寿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轴心轨迹为不规则的椭圆,滚子与内圈挡边的接触力很小,内滚道与滚子的最大接触应力略大于外滚道.随着侧压率、钢坯厚度、钢坯宽度以及立辊半径的增加,滚子的最大接触应力逐渐增大,轴承的疲劳寿命逐渐减小.在主要轧制参数中,侧压率和钢坯厚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轴承两列的载荷差值随复合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导致了轴承整体寿命的降低.

    立轧辊圆锥滚子轴承力学分析疲劳寿命耦合模型

    拉锥光纤在传感中的弯曲损耗

    郭嘉豪武明明叶安李晓林...
    619-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拉锥光纤在光学传感,尤其是压力传感器方面应用广泛,这是利用了光纤受到外力弯曲后的功率损失.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绝热直线型拉锥光纤各个位置,特别是锥形过渡区域的弯曲损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区域,光纤的芯模截止区弯曲损耗更大,压力灵敏度更高,这是因为该位置的临界锥角取值最小,绝热条件在弯曲下更容易被破坏.该结果将为拉锥光纤传感器设计中传感点的选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拉锥光纤光学传感弯曲损耗受力形变

    反应堆几何效应对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微子流强的影响

    朱景森安丰鹏
    626-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探测器与反应堆的距离较短,反应堆的几何效应对中微子能谱和中微子流强的影响可能无法忽略,需要对其影响进行评估.本文根据EPR(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堆芯的结构建立反应堆中微子源模型和点中微子源模型,研究了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反应堆尺寸对中微子能谱和流强的影响,讨论了堆芯内功率误差分布对点源模型下预期中微子流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反应堆的几何效应,使用点源模型会使预期中微子事例率低约 0.08%~0.40%,堆芯的几何效应对中微子能谱的形状影响则在 10-6 量级.在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计算中微子流强时可以采用基于堆芯几何中心的点中微子源模型,在这种模型下,由统计误差和系统误差引入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中微子能谱中微子流强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反应堆中微子反应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