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朱大岭

双月刊

1000-1905

xuebao@ems.hrbmu.edu.cn;hydxb@yahoo.cn

0451-86669613

150081

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编:杨宝峰校长。该刊的栏目设置为: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综述等。主要刊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研究生、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海内外校友在科研、医疗和边缘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学报》曾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质量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1年成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该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李云凤田琳
    285-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PMS2,MSH2,MSH6)表达情况,以及MMR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根治石蜡标本572例,进行MMR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由两名病理医生镜检进行染色结果判定,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2例标本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标本40例,表达缺失率为0.7%;MLH1和PMS2双缺失21例(52.5%),为主要表达缺失方式.MMR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肿瘤女性所占比例(42.5%)高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完整(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MR)肿瘤(38.5%);dMMR肿瘤小于50岁群体所占比例(17.5%)高于pMMR肿瘤(9.2%);dMMR肿瘤低分化者所占比例(40%)高于pMMR肿瘤(26.15%).结论 dMMR肿瘤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好发于右半结肠、肿瘤直径较大、黏液腺癌或包含黏液成分、较少脉管侵犯和较少淋巴结转移;dMMR肿瘤女性发病率略高、年龄<50岁患病率较高、分化程度较差.

    错配修复蛋白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病理特征

    护医检一体化模式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施琪高洁
    289-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护医检一体化模式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接受子宫内膜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研究组38例;观察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实施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护医检一体化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大腿腿围、小腿腿围、凝血象、D-D聚体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4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发生率为10.5%,研究组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1日与术后1日的腿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日研究组患者的大腿腿围与小腿腿围的平均值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日两组患者的腿围均恢复到术前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象指标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仅有研究组的D-D聚体含量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凝血象指标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医检一体化模式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

    护医检一体化模式子宫内膜癌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培养中不同菌属细菌阳性报警时间在鉴别血流感染和采血污染中的意义

    郑婷玉
    293-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培养中不同菌属细菌阳性报警时间在鉴别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和采血污染中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集的血培养阳性样本1 237份,分析血培养阳性样本的病原菌分布及阳性菌株的报警时间.结果 阳性预警共109份,假阳性6份,获得103株病原菌,阳性率为8.33%(103/1 237);其中病原菌组(血流感染)61株(59.22%);污染菌组(采血污染)42株(40.78%).病原菌组与污染菌组比较,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报阳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组与污染菌组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报阳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组与污染菌组真菌报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培养报警时间在早期判断不同病原菌污染或者采血污染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医生准确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合理的依据.

    血培养报阳时间血流感染采血污染

    膳食宏量营养素与多发性硬化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因果研究

    张汝楠王晓新王楠姚斯涵...
    297-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膳食宏量营养素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社会科学遗传学联盟(Social Science Genetic Association Consortium,SSGAC)数据中提取出20条全基因组显著(P<5×10-8)的膳食宏量营养素的单糖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并在国际多发性硬化遗传学联盟(International MS Genetics Consortium,IMSGC)数据中匹配了该20条SNPs的结局数据,采用加权中位数、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 加权中位数法结果显示,膳食碳水化合物由遗传决定的一个标准差的升高使多发性硬化的发病风险降低67%(OR=0.33,95%CI:0.13~0.85).蛋白质和脂肪与多发性硬化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膳食碳水化合物的相对摄入量增加会降低多发性硬化的风险.

    孟德尔随机化多发性硬化膳食碳水化合物膳食脂肪膳食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