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焊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焊管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焊管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丁晓军

月刊

1001-3938

hgqks@vip.163.com

0917-3398447;3398448、3398400、3398320

721008

陕西省宝鸡市姜谭路10号

焊管/Journal Welded Pipe and Tub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是中国焊管行业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期刊。《焊管》期刊的报道内容主要是与焊管生产有关的金属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焊接工艺与设备。定径、矫直、无损检测、水压试验及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生产技术问题,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电焊管产品的研制开发方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强度匹配对X80螺旋埋弧焊管环焊接头宽板拉伸性能的影响

    何小东杨耀彬David Han张永青...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强度匹配下X80螺旋埋弧焊管环焊接头的拉伸性能,采用等强匹配根焊+高强匹配填充盖面焊和低强匹配根焊+等强匹配填充盖面焊的两种不同强度匹配组合进行了熔化极气体保护自动焊(GMAW),测试了环焊接头的拉伸性能和夏比冲击韧性,并采用宽板拉伸试验研究了环焊接头的拉伸性能和失效行为.结果表明,两种强度匹配下的X80钢管GMAW环焊缝接头均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二者的平均总应变均大于4.0%;最大载荷下,两种强度匹配组合的环焊接头全截面抗拉强度略低于环焊接头小尺寸试样的抗拉强度,但等强+高强匹配的环焊接头具有更高的平均总应变、平均远端应变和裂纹口张开量,失效模式为管体母材发生颈缩失效,而低强+等强匹配组合的GMAW环焊接头失效模式为根焊热影响区发生开裂失效.试验表明,对于X80螺旋埋弧焊管环焊接头,可选用具有一定韧性的等强度焊接材料进行根焊,从而避免焊缝根部产生应变集中而失效.

    X80螺旋埋弧焊管环焊接头强度匹配应变集中

    5Cr套管钢在不同CO2分压下高温高压腐蚀特性研究

    赵国仙刘冉冉丁浪勇宋洋...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5Cr套管钢在不同CO2分压下的腐蚀特性,进行了5Cr套管钢高温高压腐蚀失重和高温高压电化学试验,并采用XRD、SEM和EDS等手段对其腐蚀产物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随着CO2分压从低到高,其表面点蚀坑的深度和直径均无明显变化,而点蚀速率则出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其腐蚀产物膜由Cr(OH)3、FeCO3和CaCO3共同组成,且随着CO2分压的升高Cr的富集量逐渐增加;在电化学测试中,随着CO2分压的不断升高,5Cr套管钢表现出半钝化特征,产物膜逐渐增厚且致密,且极化电阻逐渐增大,阳极反应受到抑制,电化学反应阻力增大,其抗局部腐蚀能力不断提高.

    5Cr套管钢CO2腐蚀高温高压电化学腐蚀产物膜

    调质工艺对低碳微合金钢管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李鸿斌任永峰白耀岗张锦刚...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管材的强度、韧性和抗疲劳性能,针对给定成分的低碳微合金钢管开展不同调质热处理工艺下管材组织性能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淬火保温时间、回火温度、回火保温时间对钢管组织及力学性能均有影响,而回火温度和回火保温时间的影响更为明显,回火温度升高,回火保温时间延长,材料的强度下降,塑性、韧性随之上升;实验室调质试验,样管加热至930℃、保温4 min、水冷,600℃回火、保温6 min,调质后样管屈服强度为940 MPa,抗拉强度为1055 MPa,断后伸长率为18.4%,达到130 ksi钢管拉伸性能的标准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塑性及抗弯曲疲劳性能,整体力学性能显著提升.

    调质管材性能微观组织

    岩溶塌陷区埋地管道的挠度和应力分析

    李乔楚庄波李联合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弥补采用弹性地基梁模型模拟塌陷区埋地管道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兼顾Winkler弹性地基梁和弹性基础上的连续梁建立了岩溶塌陷区埋地管道的力学分析模型,并结合塌陷影响区与非塌陷影响区间的变形协调性,通过求解管轴挠曲线微分方程,得出了岩溶塌陷区埋地管道的挠度和应力的综合计算方法.通过与基于ABAQUS有限元模拟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同时简化岩溶区管道工程的力学分析过程,可用于岩溶区埋地管道的工程实践.

    岩溶塌陷埋地管道Winkler弹性地基梁挠度应力分析

    工艺参数对7003铝合金/AZ31镁合金板搅拌摩擦焊搭接组织及性能影响

    刘澳华鹏李玉虎李海宁...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7003铝合金和AZ31镁合金两种金属进行搅拌摩擦焊工艺试验,研究不同焊接速度、搅拌速度、轴肩下压量等焊接工艺参数对其搭接接头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性能、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后退侧Hook尺寸明显大于前进侧Hook尺寸且更为曲折,搅拌区内主要由网格状的Al12Mg17组成,网格内部由镁基体和Al12Mg17共同组成,前进侧上空存在一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s)薄层;焊缝表面随着转速的提升变得光滑,后退侧Hook尺寸明显增加;行进速度过大会导致冶金反应不充分,焊缝表面出现犁沟,搅拌区底部出现隧道;下压量增大会使接头机械互锁程度增加,当下压量、焊接速度或旋转速度增加时,有效承载面积增大,拉剪力随着搭接接头有效承载面积的增加有不同程度提升;拉剪力最大值(4.02 kN)出现在950-30-0.7参数下,断裂方式为解理脆性断裂;焊缝中心由于Al-Mg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硬度最高为144.8HV0.05.

    搅拌摩擦焊7003铝合金AZ31镁合金金属间化合物

    国产CT130变壁厚连续管性能及现场应用

    王亮唐家财王维东乔凌云...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推广国产CT130变壁厚连续管产品,促进国产CT130变壁厚连续管的应用,对规格为Φ50.8 mm×(4.44~4.80)mm国产CT130变壁厚连续管不同壁厚处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国产CT130变壁厚连续管不同壁厚组织以细晶板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珠光体为主,且母材与焊缝组织的性能基本一致,平均屈服强度均超过980 MPa,平均抗拉强度均超过980 MPa,硬度为306HV1.0~366HV1.0,抗内压强度为176.4 MPa,抗外压强度为223.3 MPa;同时,当内压为34.47 MPa时,其疲劳寿命均值为219次,表现出良好的抗挤毁性能.从而说明国产CT130变壁厚连续管的各项性能均满API SPEC 5ST标准要求.

    CT130变壁厚连续管强度超深井

    304不锈钢GTAW背面保护焊剂性能研究

    强伟李文卓路永新李欢...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单面焊接双面成形背面保护剂的保护效果,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等对接头组织及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olar TYPE B型焊接保护剂可以获得成形良好的焊缝;熔合线附近的焊缝组织为联生结晶的奥氏体柱状晶,焊缝中心组织为细小均布的奥氏体枝晶,平均枝晶间距为8.9μm;焊缝背部表层有较低含量的O元素,从而说明保护剂对焊缝背部的保护具有效果良好;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硬度较低,而焊缝区硬度较高,但总体硬度值波动不大.

    304不锈钢GTAW背面保护焊剂微观组织硬度分布

    UNS S31803双相不锈钢的TIP TIG焊接工艺

    汤世云刘金刚卫旭敏王长林...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TIP TIG焊接工艺在UNS S31803双相不锈钢焊接中的应用,采用TIP TIG焊接工艺在纯Ar气体环境下对UNS S31803双相不锈钢进行焊接,测量并分析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接接头具有较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均为奥氏体+铁素体,未见其他金属间化合物和析出相产生;焊缝区的铁素体含量平均为42.5%,热影响区铁素体含量的平均为47%,焊缝和热影响区的铁素体含量均符合相关要求;点腐蚀速率未超过4.0 g/(m2·d),满足项目规格书的要求,焊接接头耐腐蚀性能较好.结果表明,采用TIP TIG焊接工艺可提高UNS S31803双相不锈钢的焊接质量,改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双相不锈钢TIPTIG焊接工艺焊接接头性能

    JCOE钢管生产线精整横移台车运行故障分析及改进

    张洪坤孟庆军杨超雄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JCOE钢管生产线精整横移台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钢管放置不到位、托起钢管时在台架、辊道处撞击钢管等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发现横移台车编码器的累积误差以及通讯闪断引起的编码器位置数据清零是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位置校正接近开关和程序改进,能够减少横移台车的累积误差,解决横移台车编码器位置数据丢失的问题,消除了横移台车自动运行时撞击台架、撞管以及钢管放偏故障,从而保障钢管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平稳传送.

    JCOE钢管传输横移台车钢管放偏

    油气田管道完整性管理效益评估

    梅海粟周润智张卫朋谷坛...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推进油气田管道完整性管理动态效益评估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失效率的管道完整性管理动态效益评估方法,以风险对冲的形式架构完整性管理效益评估顶层框架,以标准应用为目标,划定了效益评估的适用范围,规范了总体实施步骤和操作流程,布置了数据采集方式,解析了效益评估模型和具体算法,最后根据油田目前数据情况在现场开展了该效益评估的简版应用并梳理总结了不足和改进方向.应用发现,为完全实现该完整性管理—金融联动机制,疏通数据渠道是关键,提升底层工程技术是根本.

    管道完整性油气田管道效益评估失效率失效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