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

许强

月刊

1004-907X

HGJG@chinajournal.net.cn

010-68391557 68391578 68391537

100824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国家发展改革委

宏观经济管理/Journal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家计委工作部署,报道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工作经验,研究分析宏观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郑栅洁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 2024年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5%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本刊记者
    1-4页

    计划报告中2024年主要宏观政策取向—— 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强化政策工具创新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5-10,15页

    发挥城市特殊优势 系统推进城市信用治理

    连维良
    11-15页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16-17,33页

    增强投资内生增长动力

    林勇明任荣荣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投资内生增长是市场主导、需求导向、创新驱动的投资增长,本质上是基于市场机制、由需求引导的各主体自发而非政策诱发刺激的投资增长。目前,现实中仍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性不适应从而制约投资内生增长的问题,建议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把握未来投资增长的新空间新机遇,健全包括投资主体激励机制、要素市场化机制、法治保障机制、约束与风险防范机制等在内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构建新型投融资体制,实现政府市场优势互补、投资消费协调增长、新旧动能顺利接续的投资发展新格局。

    投资内生增长新型投融资体制

    积极推动高技术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杨威郑腾飞张于喆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中西部地区地位不断上升,产业规模、利润总额、创新投入等呈持续增长态势,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东北地区地位持续下降,产业规模、利润等增速阶梯型下滑趋势明显;东部地区龙头战略地位没变,产业利润率较低、创新效率不高。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仍面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足、国内国际双循环衔接不畅、关键要素保障不力等问题。未来,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高技术产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效果

    崔竹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投资基金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来,我国政府投资基金规模快速扩张。同时,存在投向偏离政策意图、杠杆作用发挥不充分、蕴藏风险等问题。从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的视角看,应强化整合与统筹,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效果,防范风险隐患。

    政府投资基金投融资改革

    切实做足"边"文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实践——基于沿边9省区的实地调研

    王喆
    42-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沿边地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沿边地区经济社会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共性问题。为此,应紧紧抓住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导向,加强党对兴边富民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沿边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的重要功能,做到"三个坚持";用活用好"边"的优势,做深做足"边"的文章,进一步立足区位、扩大开放、优化布局、边贸提质、吸引人才、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边疆实践。

    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冯志波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新经济范式,以行业高渗透性和颠覆式创新特性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遇。能够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因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宏观方向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微观方向是实现制造业的数智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其中,数智化转型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服务化转型代表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理念;绿色化转型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构建数字基建,完善数字产业,为转型提供硬件设施和配套环境;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注重制造业数智化、服务化、绿色化的微观层面的转型。

    数字经济制造业转型升级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乔黎黎任志鹏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目前,我国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但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人才供需结构平衡等方面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建议聚焦人才发展问题,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评价激励改革,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一体化推进,为科技自立自强积蓄力量。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