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

许强

月刊

1004-907X

HGJG@chinajournal.net.cn

010-68391557 68391578 68391537

100824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国家发展改革委

宏观经济管理/Journal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家计委工作部署,报道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工作经验,研究分析宏观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

    《人民日报》报社
    1-2页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 进一步推动"两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本刊记者
    3-8,14页

    健全守信激励制度需着力解决好的若干重要问题

    连维良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守信激励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对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激发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促进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完善守信激励制度,应处理好一些重大问题,包括激励与惩戒、规范与创新、政府与市场、跨区域和跨领域、普惠和特惠、共享和保护等多方面关系,以使民众和多重经营主体切实感受到诚实守信带来的效益,更好实现守信激励的制度功能。

    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体系

    世界经济延续低位复苏态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需高度关注——上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下一步展望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15-18页

    统筹基础设施发展与安全

    祁玉清王皓田黄伟张继胜...
    19-2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设施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相对性、隐蔽性、累积性和交织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也应看到,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供给不足和过度供给同时存在。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供给可靠性和保障水平低,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风险,是最现实的不安全;基础设施过度供给是一种隐性的和衍生的系统不安全。统筹基础设施发展与安全,关键在于健全科学决策和高效供给机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安全和绩效管理,增强关键基础设施产业韧性和自主安全可控。

    总体国家安全观基础设施安全

    推进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郭冠男张晓旭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城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部署了一系列支持县城城镇化的重要制度和工作,各地呈现多个类型的县城城镇化发展形态。下一步,应尊重县城发展规律、人口流动趋势和产业变迁态势,精准定位、分类施策、特色发展、突出重点,走出一条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县城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市民化

    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增长引擎

    张秀青王福强冯伟波李达...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速领先,轻资产低负债且盈利能力较强,核心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提升,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应全方位施策,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链产业链,激发要素活力,强化产业安全保障,全力抓好梯次培育、接续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长引擎创新发展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陈曦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推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契合我国当前科技发展阶段实际。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巩固,体制机制保障不断增强。同时应看到,企业创新能力仍相对较弱、引领型创新主体不足、相关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建议围绕优化主体结构、突出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生态的思路,进一步壮大更具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队伍,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各个环节的主体地位,不断改善以企业为主体开展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持续完善围绕企业配置创新资源的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主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优化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协同服务体制机制

    王淑伟
    50-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作为城际交通汇集点、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点,其协同效率的高低对全程运输服务水平有重要影响。在理念与技术均十分先进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在枢纽间分工与联动、枢纽内设施一体化、运输服务衔接协调、票务安检共享互认等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体制机制设计不足是重要原因。结合对巴纳德协作系统理论的借鉴与改进,建议从建立协同联盟、提高协作意愿、明确协同目标、强化信息联系、加强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快优化综合客运枢纽协同服务体制机制。

    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协同服务

    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聂正标贾彦鹏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足迹管理对促进绿色消费、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达国家将碳足迹管理作为推进碳减排的重要政策手段,广泛推行产品碳标签,在碳足迹核算标准和数据库体系等方面积累起领先优势,并围绕碳足迹强制披露正形成新的贸易壁垒。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较为滞后,亟须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建议通过建立统一的碳足迹技术标准及支撑体系、扩大完善碳足迹认证及碳标签覆盖行业、全面提升碳足迹认证服务供应保障能力、推动国内碳足迹与国际认证双轨制建设、强化企业宣传培训及人才培养等措施,提升我国碳足迹认证水平和管理能力,锻造我国制造新优势。

    碳足迹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签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