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王一鸣

月刊

1008-2069

010-6390835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308室

宏观经济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影响研究

    宋长青巴合提努尔·尔斯别克
    5-1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GMM广义矩估计方法,以银行业微观结构特征为视角,对中国62家不同类型商业银行2003-2017年间资本充足率、资本规模和资产流动性等银行业微观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微观结构特征能够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资本充足率影响最为强烈,其次为资本规模,而资产流动性影响最弱.资本管制环境下,银行微观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在中外资银行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建议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微观结构特征,针对资产规模和流动性等级不同银行实施差异化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传导效应银行信贷渠道银行微观结构动态面板模型

    信贷配给、信息显示机制及对农村金融的启示

    邓朝春邢祖礼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运行是有信息成本的.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信贷契约各方对风险和收益的评价分歧,压缩契约空间,贷款机构依赖非价格手段配置信贷,形成信贷配给.信贷配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贷款机构对市场信息不足作出的信息挖掘和信号增强响应,贷款机构借助信贷合约条件,获取有关道德风险、风险分担机制、违约制裁可行、长期合作意向等信息,来识别评估风险,从而达成合意的利率一风险组合,实现信贷资金使用的收益最大化.改进信息生产和信息供给机制,降低信息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拓宽契约空间,对于缓解信贷配给和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有重要意义.

    信贷配给价格机制信息显示机制农村金融

    农村普惠金融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吗

    肖端杨琰军谷继建
    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农村普惠金融影响城市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选取26个省份的1769个县(市)为样本,首次使用获得农业贷款的农户数在农业总户数中的占比作为金融广度发展的代理变量,研究金融广度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金融广度发展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广度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但不显著;中西部地区金融广度的发展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中部地区的积极作用强于西部.另外,金融广度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还受到金融深度发展的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金融深度发展抑制了金融广度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而在西部,则起到了促进作用.进一步用分位数回归法证实:金融广度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只在东部和中部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地区有效,但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地区的作用不明显.

    普惠金融地区异质性城乡收入差距

    世界银行对华战略分析

    谢世清向南
    34-4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97年起,世界银行对华战略经历了四个阶段.本文首先总结这四个阶段战略各自的内涵、援助主题和目标;其次,介绍世行对华贷款数额与部门、地区结构整体变化趋势;再次,对比分析四阶段战略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探讨世行对华战略演变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包括世行细化减贫目标及实现方式、更关注被援助方的独特发展问题、关注议题发生变化、更加致力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行长个人因素、重大国际事件和中国经济变化.

    世界银行对华战略贷款演变原因

    政治关联、异地投资经验与异地子公司进入模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贾佳刘小元
    42-5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企业异地投资快速发展的实践,本文研究企业政治关联、异地投资经验与异地子公司进入模式的关系.基于2008—2017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新增异地子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母公司具有政治关联,异地子公司更有可能选择独资的进入模式.异地投资经验越丰富,越倾向于选择独资的进入模式.进一步研究发现,政治关联加强了异地投资经验与异地子公司独资进入模式的正向关系.本文的结论不仅丰富了政治关联、进入模式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也为企业的异地投资战略决策提供了指导.

    政治关联进入模式合法性异地投资经验

    中间服务进口、劳动要素报酬与服务贸易逆差改善——来自中国服务贸易的证据

    谢育玲李勤昌
    5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和金融稳定受到冲击,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改善中国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不足而导致的服务贸易长期逆差状况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服务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服务供给侧的国际竞争能力不强.本文运用进口中间品对有形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理论思想,主要研究中间服务进口、劳动要素报酬对提升中国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间服务进口通过技术外溢效应、种类效应和质量效应,能够增强服务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创造力,主动提高劳动要素报酬能够扩大服务业规模,改善服务效率,从而提升服务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善中国长期存在的服务贸易大规模逆差问题.

    服务贸易中间服务进口出口国内增加值劳动要素报酬

    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敬文王丹于深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对象,对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福建、北京、广东等地调研数据,整合产业联盟理论与开放式创新理论,构建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关系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1)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均对开放式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获取正向影响开放式创新绩效;(3)知识获取在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4)知识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知识获取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

    联盟组合开放式创新创新绩效非正式独占性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孙理军吕雪周国华王恒彦...
    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主要国家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维护国家安全、更好地把握科技和产业机遇的优先战略,但面临新技术、新市场的系统变革.研究将产业科技、市场与政策环境纳入一个分析框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的概念框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案例,分析并判断中国该典型产业的自主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的策略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测度指标

    技术市场规模与区域技术进步——基于创新投入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夏凡冯华
    95-11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市场是创新主体获取外部知识进行创新的有效手段.过往对于技术市场的研究局限在了外部知识引入的有效性层面,鲜有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对其与区域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技术市场规模的扩大会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知识的单位价格与识别、交易成本,改变了企业在进行内外部知识投入生产新知识的创新行为决策,而这种作用的积累会对区域技术进步造成正向影响.本文根据中国2009-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使用混合效应假设下的Bootstrap方法与随机/固定效应假设下的逐步回归方法,系统检验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创新投入影响区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创新投入间接促进区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显著;2)技术市场规模可以同时通过外部创新投入与内部创新投入促进区域技术进步,在混合效应假设下,存在技术市场规模——外部创新投入——内部创新投入——区域技术进步的链式中介效应,而在随机/固定效应假设下,仅存在并联式多重中介效应.根据过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这种路径上的差异有可能与技术市场交易活动对区域技术进步作用的动态变化相关.总体而言,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市场机制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技术市场的规模差异会导致单位知识价格发生变化,进而催生创新生产边际成本收益不一致的情况,主体的创新投入决策会由此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区域技术进步.由此,在中国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扩大本地技术交易市场规模以增加区域内多种创新投入,进而推动区域技术进步.

    技术市场技术进步中介效应

    中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机制分析

    吕延方崔兴华
    11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的不断加深,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媒体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能否及如何实现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生态环境的双赢,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计算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价值链驱动类型下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行业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且逐渐向更加协调方向发展;生产者驱动型行业的协调度相对平稳,购买者驱动型行业的协调度波动相对较大.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常态阶段,中国实现由简单的嵌入全球价值链向嵌入全球绿色创新价值链转变,将是促进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球价值链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