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王一鸣

月刊

1008-2069

010-6390835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308室

宏观经济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十四五"时期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

    姜雪
    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逐渐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优中有忧"的态势,"优"主要表现在初次分配逐渐向居民部门倾斜、再分配力度不断加强,而"忧"则突出表现为金融机构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占比增长过快.与发达国家相似发展阶段和现阶段主要国家比较发现,中国要素分配格局中劳动报酬占比并不低.初次分配中居民部门占比较低、企业部门占比过高是形成当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的最主要原因.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条件和未来走势,预判"十四五"时期中国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将会有所提升,但仍然偏低,金融部门占比增速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权属问题对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会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应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加大对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步提高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切实解决金融部门占比增长过快问题,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加快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地方税体系,促进地方政府形成可持续的收入增长机制.尽快明确数据要素在参与收入分配时的权属问题,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分配方案.

    要素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认识偏差辨析及实现途径探讨

    祁玉清
    20-2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项目风险和权益关系复杂多样,普遍存在认识偏差,实践中的问题主要源于政策不完善,相关标准要求不清晰.目前,亟需统一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认识,合理平衡专项债券偿还"优先"与资本金"劣后"的传统认识矛盾,厘清专项债券的政府信用与项目收入偿还关系,明确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实现方式,科学确定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具体比例和债券发行时的项目实施进度节点,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信息披露、跟踪评级和过程监管.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本金项目融资平衡

    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股市效应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分析

    邹昆仑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构建以货币供应、利率、通货膨胀、国内生产总值、政府支出和股票市场为基础且同时施加短期约束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变量与股票市场的当期关系纳入分析,利用2006年10月至2018年12月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间的交互作用及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对货币供应存在负向影响,且能够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财政政策对利率存在正向影响,能够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货币供应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为负值,但通不过显著性检验;同期通货膨胀、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为正值,通不过显著性检验.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股票市场SVAR模型

    互联网金融、系统重要性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李淑萍徐英杰
    38-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差分广义矩估计以中国6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总体风险承担的影响、对不同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金融提高了商业银行总体的风险承担.(2)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部分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承担提高,非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承担降低.因此,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特点,与互联网金融适度融合,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互联网金融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交通基础设施对金融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证据

    王梓利林晓言高宏伟
    47-6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1998-2016年中国铁路与高速公路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对金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本地金融集聚起促进作用,铁路的影响强于高速公路.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交通对金融集聚的作用机制,认为经济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和知识溢出在交通基础设施对金融集聚的影响过程中均起到中介效应.进一步考察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效应,发现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作用存在异质性,高速公路表现为空间溢出效应;铁路则相反,加剧了空间集聚效应.分析其原因,认为公路建设降低了区域间运输成本,促进各地贸易往来,带来的金融需求使各地区金融集聚水平的差异有所减少,而铁路带来的劳动力流动往往使金融业人力资本在核心地区积累,促进金融集聚.

    交通基础设施金融集聚空间计量中介效应

    货币化率的国际比较——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

    段伟杰陈文晖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72个国家1996-2018年动态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影响货币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着重从储蓄率、产业结构、金融体系结构三个角度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储蓄率与货币化率正相关,储蓄率高的国家倾向于拥有更高的货币化率;第一产业占比与货币化率负相关,第一产业占比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下降,货币化率亦随之提升;银行信贷占比与货币化率正相关,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中的比例越高,货币化率亦越高.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就如何降低中国高货币化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货币化率储蓄率产业结构金融体系结构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以中国制造业企业为例

    刘美秀徐微朱小明唐萤...
    7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制造业企业数据,在中国加入WTO获得美国授予的永久性"MFN关税待遇"的准自然实验框架下,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这种影响会随企业规模、年龄、是否出口以及企业所有制的不同形式发生变化;(3)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会通过企业出口效应来影响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包括出口引致的规模扩大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果依然成立.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陡然上升的国际经贸形势下,中国应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多边和双边贸易关系,以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从而促进制造业进口技术含量的提升.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制造业企业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

    地区质量声誉与农产品出口质量——兼议企业"搭便车"问题

    董银果高小龙
    8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质量信息不对称背景下,本文基于2000-2013年海关6分位数据,以本地区企业出口同类农产品的上期平均质量作为农产品地区质量声誉的代理变量,深入探讨了地区质量声誉对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区质量声誉对农产品出口质量会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表明本地区农产品出口企业间的竞争和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彼此的质量提升;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样本进行检验,发现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地区质量声誉对农产品出口质量的促进作用最大,集体企业次之,私营企业最小.之后,本文进一步探寻了农产品出口企业发生"搭便车"行为的可能性,针对出口规模占比进行划分,研究发现出口规模越小的企业更容易发生"搭便车"行为,且该行为并非长久存在,一般发生在出口的第3~4年.

    地区质量声誉农产品出口质量搭便车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水平测度研究——基于2005-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

    苏永伟
    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也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标志.本文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内涵的基础上,基于2005-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产业融合度测度模型,考察全国31个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结果表明,从2006年到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8年,全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指标数值达到0.8787,较2006年提高了0.7164;从省级层面看,2018年,广东、江苏、重庆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指标数值排在前三位,均已达到高度融合的水平,而甘肃、黑龙江、辽宁排在最后三位,处在中低度或低度融合的水平;从四大区域板块来看,2018年,东北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水平的指标数值普遍较低,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各省份之间差异较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应出台差异化政策,提升技术创新水平;释放其他各类主体融合发展潜力;以制造业为突破口,找接续产业;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产业价值链等措施,以进一步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加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水平

    知识生产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析

    孙飞红
    10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生产部门作为知识密集型和高人力资本特征的服务业,对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国家投入产出表数据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发现,知识生产部门在总投入中占比较低,但对整体经济和其他部门的影响较为显著;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部门对GDP的拉动作用较大;知识生产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后向关联要大于前向关联.基于这一结论,本文提出两方面政策建议:一是改革完善创新发展机制,提升知识生产的转化能力;二是大力扶持知识生产部门内各个子部门发展,提升知识生产的服务水平.

    知识生产部门投入产出模型关联分析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