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王一鸣

月刊

1008-2069

010-6390835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308室

宏观经济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战略思路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5-1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城镇化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十四五”及以后,中国新型城镇化将处于快速发展中后期,发展进程具有“五期叠加”特点,空间布局呈现“四化互动”趋势.今后应按照“有序集聚、有机疏解,形态多样、尺度多元,增量管控、存量更新,科技引领、开放包容”原则,实施“稳规模、调结构、强功能、多形态、高效益”的总体思路,促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框架,加快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转型重塑,合理引导人口集聚流动,构建与城镇化布局形态相匹配的交通系统,保障城镇化生态空间供给.为此,建议在土地制度、人口流动、投融资体制、都市圈统计考核、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体系.

    新型城镇化城镇化阶段空间布局调整优化

    消费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研究

    李佳谢芸芸田发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消费金融支付、风险管理、消费信贷、投资四大功能,结合作用机制与两阶段SYS-GMM估计方法来研究消费金融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消费金融能够通过信用催化、资源配置、技术创新以及政策引导机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显著作用;(2)具体来看,消费信贷、储蓄作用于产业结构的估计效果最显著,其次为保险与投资;(3)相较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消费金融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果更好.据此,应在扩大消费金融试点范围基础上把握其发展方向,以契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注重金融产业与模式创新、强化居民投资与保险理念,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消费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SYS-GMM估计

    互联网保险能否促进保险消费——基于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研究

    黄星刚杨敏
    2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中国2011年至2018年省级层面的保险消费数据,同时借助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的保险指数来衡量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情况,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保险对保险消费的影响.结果 显示:互联网保险不能促进总体的保险消费,只是替代了部分传统保险业务;进一步将保险消费按险种细分后发现,互联网保险可以促进产险和意外险的保险密度的提升;最后,互联网保险的促进作用会随着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和地区的不同存在差异.因此,保险公司在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时,应降低保险条款的复杂程度,发挥互联网保险的普惠价值.

    互联网保险保险消费保险密度保险深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中国PPP模式财管制度下隐性债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庞德良刘琨
    41-5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推进PPP模式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和深层的改革意义,随着大量PPP项目落地和实施,财政风险和隐性债务问题也逐渐显露.自2015年以来,中国陆续完善了PPP财政管理制度体系,但对隐形债务的认识和防范措施仍需进一步深化.本文对PPP模式与政府债务风险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从不完全契约角度、产权角度、全周期项目结构角度分析了PPP隐形债务问题的复杂性、必然性、传导性和广泛性.同时,在完善中国PPP财管制度和加强隐性债务管理方面给出了建议.

    PPP政府财政风险隐性债务问题

    扩大进口、收入冲击与扩大内需——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潘高远陈璋
    5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扩大进口战略中的削减进口关税举措具有“定向减税”的特点,但是它对国内市场的负面冲击也不容忽视.本文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综合正、负两方面影响,借鉴凯恩斯乘数的分析思路,构建包含扩大效应以及替代效应的结构化乘数,并从数理上推导应对负面冲击的一个平衡条件.测算发现:1)中国扩大进口战略总体上提升中国收入水平,与扩大内需战略具有一致性;2)面对相同的关税削减幅度,各行业实际收入份额所受负面冲击程度分化,低技术行业较小,中高技术和高技术行业适中,中低技术的收入负面冲击较大;3)为应对削减50%进口关税的负面冲击,需将国际市场的实际收入份额提升0.1192个百分点.

    扩大进口收入扩大效应收入替代效应平衡条件扩大内需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与溢出效应研究

    李博雅
    6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是支撑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合理稳定的空间结构是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方面.本文测算了2003-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以及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联系的变化,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城市群多中心结构对经济区的溢出效应.在城市规模较小时,单中心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明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未来应促进要素向城市群内多中心分散化集聚,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强化区域联系与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管理和规划,创造更多便于城市群空间溢出的通道.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空间溢出

    中国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测度评价与实现路径研究

    谭永生
    82-9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指数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995-2017年,中国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指数由0.6527增加到0.7649.尽管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在稳步提升,但从分项指数看,充分就业总体实现较好,就业质量仍相对偏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需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更加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报酬水平;完善创业服务政策体系,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就业质量充分就业测度评价

    延迟退休对养老金可持续性影响研究

    杨钒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养老保险金支出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压力.本文从宏观理论模型和养老保险精算模型的角度,分析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延迟退休对中国养老金账户可持续性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社会统筹缴费率下降,养老金总额会降低,而个人账户缴费率提高,养老金总额会增加,如果实行强制的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总额将会增加.精算模型预测显示:现行缴费率下养老金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在2050年时都将出现亏空,养老金账户不能维持到2050年.如果统筹缴费率和个人账户缴费率分别下降2%和上升2%,则养老金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下降年份都会推迟,但在2050年养老金累计结余依然会下降为负值.而如果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累计结余将大幅上升,即使是社会统筹缴费率下降到16%,养老金累计金额到2050年依然可以保持大量盈余.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缴费率可持续性延迟退休

    生育二孩是否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储蓄——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赵昕东李翔王宏利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应用内生转换模型,考察了二孩政策背景下教育、住房等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不论是一孩家庭还是二孩家庭,为了购房、预期的子女抚养、子女结婚等原因都有增加储蓄的倾向,而且二孩家庭储蓄意愿更强.但是现实中由于赡养老人、较高的流动人口生活成本、偿还购房贷款等因素降低了储蓄,而且二孩家庭的储蓄下降得更多.也就是说二孩家庭有更强的储蓄意愿,但是反而有更低的储蓄率.最后本文从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降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成本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流动人口生育二孩家庭储蓄

    教育投入影响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的异质性效应分析

    吴强柳潇丁文娜
    111-11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公共教育投入的宏观数据和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教育投入对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公共教育投入具有平衡性与普惠性,它并不直接影响某一特定收入等级居民的收入水平.2.经济增长提高了各收入等级居民的收入水平,但也加大了不同收入等级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公共教育投入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超过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进而缩小了收入差距.3.低收入等级居民增加私人教育投入能够提高自身收入水平,但对缩小与高收入等级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4.高收入等级居民增加私人教育投入对自身收入水平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维持其高收入等级状态.

    公共教育私人教育收入水平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