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王一鸣

月刊

1008-2069

010-6390835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308室

宏观经济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支柱政策的时变效应研究

    张晓燕郭莹
    4-1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亟需统筹经济发展和风险防范的新形势下,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是实现"稳经济"和"稳金融"的重要手段.本文着眼于金融和经济的联动关系,分析双支柱政策的传导机制,构建金融市场波动指数,采用TVP-VAR模型刻画双支柱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动态脉冲响应机制.研究表明,双支柱政策经信贷、资产价格等渠道影响金融市场,政策效应经金融市场间发酵、放大后进一步传导至宏观经济体系中.作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选择,实施双支柱政策有利于减弱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负向传导效应.同时,双支柱政策具有时变性,需要疏通双支柱政策的传导渠道,避免双支柱政策的逆向选择,降低政策的伴生风险,为促进金融联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双支柱政策金融市场波动TVP-VAR模型时变效应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背景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研究

    禄丹秦志远李翠翠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越来越大,中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依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完善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是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及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关键.本文在总结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2022年度中国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和各省份经济主体债券发行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发行票面利率和发行利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区分度明显不够,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基本处于失效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地方政府债券本身违约率检验、地方政府及其债券信息披露不充分和评级理念未与时俱进等.本文最后就中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地方政府

    中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完善研究

    李新张诗彤王毅付思莹...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值税的留抵退税政策对中小企业、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合理设计与有效执行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十分必要.目前,中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的实施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操作实践难题.本文就留抵退税具体时间、发生争议是先退税还是解决完争议再退税、如何控制退税风险,以及作为共享税的退税层级等问题展开研究.本文提出应即期退税、先退无争议部分、利用数字手段对纳税人进行风险分析和分类管理,以及分级退税等对策建议.

    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评估

    虚拟经济冲击、产业政策扶持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

    张凯丰宋永华张晓旭
    39-5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面对内在发展瓶颈和外部虚拟经济挤出导致的实体经济困境,要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产业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并总结改革开放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特点及二者在经济整体中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具有产业异质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产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为在新发展阶段下政府以产业政策为牵引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了直观的经济理论基础.经济现实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虚拟经济发展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作用",而产业政策则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应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和长期发展目标,进一步制定并落实有利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动态平衡",实现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政策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空间关联及机制研究

    杨威王姣姣
    55-6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空间联系越来越密切,高技术产业空间溢出效应比较明显,且网络强度获得了大幅提升.(2)在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关联网络中,各地区中间中心度表现出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在整体网络中起到的作用越大.(3)综合加权入度和加权出度来看,北京、广东和上海三省高技术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都非常强,在网络结构中主要承担着"动力源"的作用.中部地区的安徽、河南、湖北及西部地区的陕西和四川五省在网络结构中主要承担着"媒介"和"传导"作用.(4)空间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技术创新、交通条件和城市化水平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空间关联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空间地理位置和城市化水平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空间关联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高技术产业空间关联复杂网络

    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张涵钰张文韬李涛
    6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企业经济绩效提升提供了新动能,其与企业环境绩效的潜在关联同样值得关注.本文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年报文本和机器学习方法构造数字技术应用指标,深入分析了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环境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应用显著改善了企业的整体环境表现,且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回归以解决内生性偏误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应用改善企业环境绩效主要源于其有助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缓解融资约束、改善管理层短视行为以及增强市场信号效应.异质性分析还表明,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环境表现的积极影响在外部环境稳定、研发支出占比高、行业竞争水平低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为数字化时代推动企业更好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提供了重要经验启示.

    数字技术环境表现机器学习绿色创新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基于知识产权案件"三审合一"的准自然实验

    崔珊珊张伟豪汪亚楠
    8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将城市层面实施的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显著提高了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2)平行趋势检验表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效应不存在时滞;(3)异质性检验表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大规模企业、非出口企业、非国有企业、低技术企业、中西部和沿海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4)机制检验表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要通过影响企业成本从而深化进口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影响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进"三审合一"改革,可以为中国进口贸易的提质升级提供制度保障.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口技术复杂度三审合一

    区域协调发展的多维目标与推进路径研究——以山东省三大经济圈协同联动发展为例

    王佃利吕俊平王文婷
    10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圈作为一种新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承载空间.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体现在不同省域之间,也反映在省级行政区内部的发展差异,但面向这一尺度的经济圈协调发展并未得到足够关注.本文立足于山东省内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协同联动发展的实践探索,阐述区域协调发展的多维目标,从"制度—组织—执行"三个维度提出实现省级行政区内部经济圈之间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在目标指向方面,基于对政策要求、现实实践和已有文献的梳理,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城乡融合、基本公共服务五个维度解构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内涵.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多维目标,需要在制度层面推进政策集成、完善体系化的区域协调发展制度供给,在组织层面优化主体结构、面向不同尺度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机制,在执行层面加强区域整合、创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多元策略和政策工具.

    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圈协调机制

    中国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程度评价与障碍因子诊断研究

    王宾唐升
    11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耕地集约利用,是新发展阶段解决中国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PSR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中国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值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协调度函数和障碍度模型,分别测算了2005-2021年中国耕地集约利用程度,以及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研究发现,2005年以来,中国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仍处于基本或者比较集约水平.PSR框架下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并不稳定,特别是2014年之后,呈现下降趋势.由此表明,当前中国耕地资源利用仍处于粗放阶段.同时,影响中国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耕地集约利用PSR模型障碍因子

    信息动态

    封2,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