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王一鸣

月刊

1008-2069

010-6390835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308室

宏观经济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并配合国家计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反映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及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联网+”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与政策设计

    马晓河胡拥军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机遇,是大国小农走向现代化的根本路径.“互联网+”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畅通农村产业循环,以拓展本地与跨区市场畅通农村市场循环,以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畅通农村要素循环.当前,“互联网+”在改造农村基础设施、赋能农村生产体系、重构农村流通体系、加速农业品牌建设、创新农民组织模式、培育农村新农人群体、推动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总体来看,中国“互联网+”农业农村应用的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加快“互联网+”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协同共建”的基本思路,突出“互联网+农业农村”的新框架、新融合、新主体、新模式、新格局,在数据开放、技术突破、基础设施、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新型业态、投融资机制等领域精准施策.

    “互联网+”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范瑞王书华
    17-3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亟需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的添薪助力.本文建立了包含异质性企业和银行的经济增长模型,采用2005-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验证了银行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银行业市场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因经济发展阶段、禀赋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高经济发展阶段、东部地区以及金融危机后的银行业市场结构调整能产生更大的经济增长效应.渐进式放宽银行业市场准入,鼓励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增加中小银行业数量和比重是调整银行业市场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银行业市场结构经济增长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

    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行业异质性——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证研究

    甘星甘伟
    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城市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随着金融集聚加剧,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作用逐渐减弱,演变过程中两者呈倒U型关系.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存在行业异质性,证券业和保险业的集聚对湾区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贡献,银行业集聚相对过度,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据此,本文对湾区金融集聚发展以及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金融集聚经济增长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消费率中长期变动趋势研究

    徐鹏李博硕
    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时期影响消费率变动的核心因素将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陷入低潮可能导致中国净出口率明显收缩;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情况,要求工业化还需进一步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导致中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将为消费增长提供坚实基础;重点领域补短板对扩大有效投资提出了新要求.结合国际经验以及核心因素的变化,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国消费率将缓中有升,投资率将稳中趋降.到2025年,估计消费率可能升至58%~ 60%,投资率降至40% ~ 42%.

    消费率投资率储蓄率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就业波动效应研究冰——基于中国企业外包的视角

    廖战海
    60-7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外包对就业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外包会加剧就业波动.从影响机制看,外包通过产品质量减缓了就业波动,通过产品种类与技术溢出加剧了就业波动.从外包承接国的特征看,外包承接国的制度、人均GDP和人口数量差异几乎不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但是与距离显著为负.从企业异质性看,除了与中等规模、较长企业年龄、所处东部地区显著为正外,其余均不显著.

    全球价值链外包就业波动

    互联网快速普及对城镇失业的影响及建议

    王阳
    7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推动完善互联网快速普及时代的促进就业政策.使用2003-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失业率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的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结果显示,互联网普及对失业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推广和应用互联网,能够帮助失业者、尤其是女性失业者重新就业,还能够减少城市中的长期失业者数量,帮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推动了各类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提供了广阔的机会,但却也面临服务管理不到位、政策扶持力度较弱和权益保护乏力等体制性障碍.建议完善劳动就业法律制度,健全以促进公平就业为核心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升政策扶持就业效能,构筑以提升就业安全性为核心的劳动力市场监管体系,确保就业顺利实现转型发展.

    互联网普及城镇失业困难群体就业灵活就业新业态经济

    “多维协同、一体两翼”众创空间模式创新研究

    崔海雷吕爽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众创空间通过集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有效整合多元主体的资源与信息,减少资源流通环节,缩短信息传递时间,让资源与信息通过众创空间进行自由、开放、快速流动与配置,进而能够有效服务创业者和初创企业,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众创空间的建设工作由政府进行顶层设计,企业作为创新主体,高校是创意和实践主体,科研院所为科研支撑主体,金融机构是融资服务的主体,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政策、法律、税务等咨询服务,多方资源协同合作进行实施.本文基于对中国众创空间发展模式与普遍存在问题的分析,构建了“多维协同、一体两翼”的众创空间模式,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探析.

    众创空间多维度多维协同一体两翼

    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形成发展及其趋势、模式

    姜长云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突出亮点.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发展的过程,揭示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即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知识化持续推进,分层发展、分类发展、网络发展的格局更加鲜明,链条化、网络化、集群化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和组织创新日趋活跃.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四种主要模式,即区域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发展模式、农业生产性服务平台或集成供应商模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企业或非营利机构模式、本土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融合模式.特定区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往往程度不同地带有部分模式结合、融合的性质.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服务主体

    中国工业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

    杨琛
    106-11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工业生态效率,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本文在构建工业生态效率投入产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基于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中国31个省份的工业生态效率,并测算了其收敛性.实证结果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工业生态效率并非有效,纯技术效率变化是推动工业效率的主要原因.省级层面来看,工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要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同时,中国工业生态效率并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仅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

    工业生态效率收敛性时空差异

    FDI方式选择及其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采掘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黄小勇刘斌斌
    114-12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逆向选择理论对中国采掘业FDI是否存在“资源掠夺”效应、进入方式选择以及因此所产生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2012-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进入中国的采掘业FDI存在明显的“资源掠夺”效应,且更倾向于以合资方式进入资源丰裕地区;不同进入方式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差异化影响明显,虽然采掘业FDI整体上有利于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但以合资方式进入会产生严格负的绿色技术溢出.基于所得研究结论,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资源掠夺FDI进入方式绿色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