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琼脂糖微球金属螯合层析介质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曾泽阳徐偲金子杰王晓钟...
    5693-5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琼脂糖凝胶微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微球进行化学交联与配体连接,制备系列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并测试其在模型蛋白中的吸附性能。首先,探究不同工艺条件对微球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琼脂糖微球粒径集中在45~160μm之间,收率为95%,平均粒径为91。2μm。随后,以琼脂糖微球4B和6B为原料制备交联琼脂糖微球4FF(4 Fast Flow)和6FF(6 Fast Flow),调控交联剂滴加方式,探究不同因素对4FF微球机械强度的影响,所得4FF和6FF的最大流速分别达1190cm/h和2228cm/h。此外,本工作对制备的4FF微球进行复原性能测试及形貌表征,借助凝胶色谱法测定不同标准蛋白的保留体积,并计算有效分配系数。最后,以交联琼脂糖微球6FF为基质,制备葡聚糖接枝型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以单克隆抗体IgG为模型蛋白,探究不同条件对介质动态蛋白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的最高动态蛋白载量可达44。8mg/mL gel。本工作为琼脂糖微球的可控制备、改性,以及在生物蛋白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后续扩大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琼脂糖微球金属螯合层析填料优化蛋白质

    棉纺黑液提取物基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性能

    李珍明李春祺李征光李秀敏...
    5704-5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棉纺黑液生物质资源未被高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棉纺黑液提取物制备聚氨酯泡沫(PUF)的方法。首先采用酸沉法制得原料,再部分替代聚醚多元醇一步发泡法制备棉纺黑液提取物聚氨酯泡沫,并采用红外(FTIR)、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量分析(TGA)、水平燃烧、降解试验等手段表征棉纺黑液提取物聚氨酯泡沫表面及残炭形貌、热稳定性、阻燃性及可降解性等。结果表明,通过棉纺黑液提取物部分替代聚醚多元醇改善了 PUF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和成炭性能,当棉纺黑液提取物替代率为30%(质量分数)时,聚氨酯泡沫的表观密度为0。0439g/cm3,热导率为0。03088W/(m·K),起始分解温度为214℃,700℃下残炭率可达45%,水平燃烧炭化长度为0。5mm,12h降解率为27。9%,聚氨酯泡沫各项性能均有一定提升。

    棉纺黑液提取物聚氨酯泡沫热稳定性阻燃性可降解性

    新型高温酸化缓蚀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王业飞王婧杨震杨江...
    5712-5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减缓油气田高温酸化下金属的腐蚀,研究出一种耐高温且配方简单的复合酸化缓蚀剂。以喹啉和氯化苄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制备得到了一种新型稠杂环季铵盐(BQD)缓蚀主剂。通过添加甲酸、乌洛托品等复配剂,经过单因素失重法优选,得到一种配方简单的新型高温酸化缓蚀剂GS-1,通过电化学测试、表面形貌分析研究其缓蚀性能,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BQD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GS-1缓蚀剂在添加量为3%时,在160℃下盐酸与土酸的酸化环境中,N80钢片的腐蚀速率分别降低至41。63g/(m2·h)、31。94g/(m2·h),均可达行业标准要求;GS-1缓蚀剂可在N80钢片表面形成一层吸附保护层,属于兼具抑制阳极和阴极反应的混合型缓蚀剂;量子化学计算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BQD的缓蚀活性优于常见的苄基喹啉季铵盐缓蚀剂(BQC),同时BQD分子是以共轭平面为基准,与金属基底平行的角度被吸附于界面上,具有更加高效的缓蚀性能。

    新型稠杂环季铵盐缓蚀性能高温酸化腐蚀电化学量子化学计算分子模拟

    压电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增效研究进展

    郑莹李寻李泽兵高哲...
    5723-5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污染和能源紧缺作为全球性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压电催化能够将外部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是一种绿色有效、节能产能的新技术,在解决水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上具有潜力。然而,简单压电催化体系氧化能力有限,目标污染物多限于水中低浓度易降解有机污染物。针对上述问题,科研工作者采用多种方法强化了压电体系的氧化能力。文章综述了目前常用的三类压电催化强效方法,包括压电材料性能调控、压电-化学药剂耦合、压电驱动方式优化,分析了压电催化技术的能源和环境意义,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压电催化强效方法高级氧化技术水污染控制有机污染物

    液体吸收剂捕集燃烧后CO2的研究进展

    苏辉辉王恩禄徐逸飞
    5734-5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胺溶液、氨溶液、碳酸盐溶液等为代表的液体吸收剂在捕集CO2方面表现出了处理能力大、价格廉价、技术成熟和应用广泛等特点,未来有望成为更经济、高效、绿色和可持续的碳捕集材料。本文首先综述了目前使用液体吸收剂捕集燃烧后CO2的现状,介绍了液体吸收剂捕集CO2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增强捕集性能的策略和挑战。然后对比了各种液体吸收剂在捕集CO2方面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液体吸收剂未来发展的前景。分析表明,单一液体吸收剂在捕集CO2方面性能相对较差,可以通过添加剂、抑制剂和共混物等手段进行改良。对现有工艺改进并结合新技术可以降低捕集过程中的能耗,但经济评估仍需加强。此外,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组分气体或双组分混合气体,未来的研究应多开展使用液体吸收剂捕集多组分混合气体中的CO2。

    碳减排溶液吸收燃烧后捕集CO2捕集吸收剂

    有机固废高值化为CO2吸附剂研究进展:交叉研究综述

    黄致新王珺瑶袁湘洲邓帅...
    5748-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捕集技术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特别地,将有机固体废弃物高值化为多孔炭吸附剂并捕集CO2,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同时缓解气候变化以及固废污染的可持续方法,因此其吸附剂的合成与应用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除化工、材料、热工研究方法外,在该领域内许多学者应用分子模拟、机器学习、生命周期评价等研究方法,在固废高值化为CO2吸附剂方面进行了卓有特色的交叉研究。然而,上述交叉研究仍较为分散,缺乏脉络总结,其丰厚潜力还未得到系统阐明。本文综述了固废高值化为多孔炭吸附剂的研究进展,除常规工艺方法、制取吸附剂的性能水平外,侧重于展示该领域中应用的交叉研究,包含分子模拟、机器学习、生命周期评价三方面。本文通过脉络梳理可为该领域内交叉研究的潜在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碳中和多孔炭碳捕集分子模拟机器学习生命周期评价

    离子液体萃取分离液相中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齐亚兵刘子炎
    5765-5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子液体包括咪唑类、胆碱类、铵类、季(鏻)类、吡啶类、吡咯烷类等,是一种具有难挥发、不易燃、对热稳定、溶解能力强等优点的绿色溶剂,可充当高效萃取剂或萃取添加剂,用于液相中酚类物质的萃取分离。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不同类型离子液体萃取液相中酚类物质的机制和性能,全面追踪了离子液体萃取分离液相中酚类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解析了离子液体萃取液相中酚类物质过程的影响因素,整体上分析了离子液体萃取液相中酚类物质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离子液体萃取液相中酚类物质的发展前景。未来离子液体萃取液相中酚类物质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开发低黏度、低水溶性、低毒性、低成本、高稳定性、高萃取率、高选择性、容易生物降解的离子液体;另一方面,离子液体容易与萃余相分离,回收后的离子液体可多次循环使用且能保持较好的萃取性能;最后,离子液体萃取剂与萃取器要高度统一、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萃取效能。

    离子液体萃取分离回收酚类物质废物处理

    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定向产酸的影响因素

    孙文瑾王雪梅李子富
    5778-5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推进落实,厨余垃圾的分出量急剧增长。由于其极易变质,在收集、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厨余垃圾的处理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现有的主要处理技术有填埋、焚烧、好氧堆肥、厌氧发酵等,由于焚烧和填埋的方式是非常不环保的,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具有良好的资源化属性,水解产酸是厌氧发酵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厨余垃圾是产酸的合适原料。因此,本文针对水解产酸技术发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基于厨余垃圾水解产酸的代谢机理,重点介绍了影响厨余垃圾产酸效果的两种因素,即水解微生物和水解条件。针对挥发性脂肪酸的不同应用场合,分别讨论了其所需的酸类组成,分析总结了不同产酸微生物的类别及其产酸效果,在不同pH、温度、有机负荷以及投加试剂的条件下其对产酸的影响,并针对定向产酸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希望为未来研究提供支持。

    水解厌氧定向产酸厨余垃圾水解微生物挥发性脂肪酸

    表面活性剂及聚乳酸塑料对餐厨垃圾发酵产酸特性影响

    全翠陈常祥高宁博陆丽芳...
    5791-5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餐厨垃圾的产量逐年升高,由于其高含水、易腐败等特性,传统处理方法并不能将其妥善处置。厌氧发酵在处理餐厨垃圾方面具有成本低廉、二次污染小等优势,其主要产物挥发性脂肪酸(VFAs)附加价值高、应用范围广、便于存储和运输,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法。然而汇集在餐厨垃圾中的外源物质(如表面活性剂、聚乳酸塑料等),进入厌氧发酵系统后会对产酸发酵的过程造成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餐厨垃圾产生、理化特性以及危害,对目前采用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进行综述,然后在梳理餐厨垃圾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餐厨垃圾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研究现状,最后论述了表面活性剂、聚乳酸塑料等外源物质对餐厨垃圾产酸发酵的影响,以期为餐厨垃圾的发酵产酸过程调控提供参考。

    餐厨垃圾挥发性脂肪酸表面活性剂聚乳酸塑料厌氧发酵

    新型生物膜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

    刘亚雯贾方旭贾非睿刘晨雨...
    5805-5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处理法是污水处理领域的核心技术,其中的生物膜法因具有耐冲击负荷、污泥产量少、运行管理方便等优势,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生物膜载体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材料,在生物膜处理工艺中起到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工艺的处理效果。然而,目前所开发的生物膜载体大多只能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稳定的生态位,并不具有强化污水处理效果的能力。为此,本文围绕五种能够提高污染物降解效率的新型生物膜载体(缓释生物膜载体、氧化还原介体生物膜载体、磁性生物膜载体、亲水改性生物膜载体、亲电改性生物膜载体)进行讨论,详细阐述了其具体分类与作用机理,并针对其今后研究方向与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为未来大范围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提供理论参考。

    新型生物膜载体缓释生物膜载体氧化还原介体生物膜载体磁性生物膜载体亲水改性生物膜载体亲电改性生物膜载体